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盤點近些年來科學發現的6個奇異新物種,玄之又玄你知道嗎?

盤點近些年來科學發現的6個奇異新物種,玄之又玄你知道嗎?

發現地區:巴貝多島,發現時間:2008年

如果你被今年初挖掘發現的13米長、1噸重的大蟒蛇化石所震驚,那麼2008年發現的一種新物種蛇則會更加吸引你,這種學名為「Leptotyphlops carlae」的小蛇,體長僅10厘米,還不及義大利麵條粗,它們是當今世界上最小的蛇,可以蜷曲在一枚英國便士硬幣或一枚美分硬幣上。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布萊爾-赫奇斯(Blair Hedges)於2008年在巴貝多島的岩石中發現這種小蛇。這種小蛇通常鑽進入地下以螞蟻和白蟻為食,它們進食的方式很特殊,先將螞蟻吸干,然後再吐出螞蟻的屍體空殼。據悉,這種小蛇屬於細盲蛇,它們的體型一般都很小,之前歷史記錄顯示世界上最小的蛇也是細盲蛇,該物種的學名叫做「Lesser Antillean」,體長僅110毫米。由於它們的體腔很微小,雌性只能產一枚卵,是一種非常纖細的卵。赫奇斯稱,如果比它再小的蛇就無法正常產卵生育。

發現地點:印尼,發現時間:2009年

這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海洋生物,它的學名叫做「Histiophryne psychedelica」,人們通常將它叫做「迷幻躄魚」。1年前當潛水運動員在印尼安汶島近海30英尺以下的海域中潛水時,意外地拍攝到這種淺水魚,據稱在這位潛水員20多年的潛水生涯中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魚類。美國華盛頓大學伯克國家歷史和文化博物館魚類學者特德-皮特施(Ted Pietsch)接收到這種魚類的照片時,猜測它可能屬於隱棘躄魚屬。目前,他使用基因和形態學數據已證實它完全是一種外形奇特的新物種,屬於隱棘躄魚屬。

迷幻躄魚的皮膚呈膠狀,顯現肥胖、肉質厚而鬆軟,它的皮膚上覆蓋著白色條紋,這些白色條紋是從眼睛呈放射狀向身體蔓延。這種白色素可以使它的皮膚色彩更加絢爛多彩,更便於混入海底五顏六色有毒的珊瑚叢中尋求庇護。

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魚類展館副館長里奧-史密斯(Leo Smith)說:「迷幻躄魚是一種具有視覺欺騙性,卻沒有毒性的魚類,它的進化方式是模擬美麗多彩的有毒動物。皮特施和同事們稱它非常像海底環境的有毒珊瑚。」皮特施說:「這種魚具有身體可塑性,它們可將面部像喇叭狀擴張,然而再縮回。因此當它們試著穿過岩石小裂縫時,兩隻眼睛會位於身體橫向的一側。它也可能是一種向對方威懾的表現,當它擴張其橢圓型面孔,其他動物看到這種眼花繚亂的多彩膚色條紋時,一定會認為這是一種有毒的魚類,儘早地避開。」

迷幻躄魚在其面部的外輪廓可能有一種感官結構,就如同貓鬍鬚一樣具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這種魚通過面部外輪廓感官結構能夠感觸到一些海底洞穴內部石壁的狀況,便於在珊瑚礁之間狹小的空間進行探索。這種魚的下顎長著2-4排不對稱的小牙齒,可用於咀嚼更小的魚類,蝦以及其他海洋生物。這種魚喜歡成雙成對地活動,它們經常會隱藏得非常好,只有當潛水員在海底碎石中仔細地觀察才會發現它們的蹤跡。一旦它們被發現,迷幻躄魚就會立即試著脫離潛水員的視線範圍,進入海底岩石裂縫中,或很大程度地扭曲自己的身體鑽進某個小洞中。它還有一個顯著特徵:它會充分利用自己的腹鰭探索自己所在的環境和位置,就如同我們使用手一樣。

發現地點:泰國,發現時間:2007年

這種千足蟲身體呈粉紅色,身體散發出一種杏仁的氣味,學名是「Mangkorn chomphoo」。2007年,科學家在泰國中部發現這種奇怪的千足蟲,它的身體纖長、長滿刺狀突起,能夠緩慢地釋放氫氰化物從而阻擋掠食者的攻擊,因此它們也被命名為「粉紅氰化千足蟲」。

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的亨瑞克-恩格霍夫(Henrik Enghoff)是該物種的發現者之一,他指出,或許它們身體鮮艷的粉紅色起到一種警示作用,當掠食者看到它們時似乎接受到一種信息——這是一種白天在樹葉或岩石上棲息的有毒物種,它們晚上會蜷曲在潮濕的叢林環境中。

粉紅氰化千足蟲現成為千足蟲家族中最新成員,千足蟲多發現於東南亞地區和澳大利亞。這些動物通常體型稍大一些,身體多刺,外表呈現各種色彩。這種最新發現的千足蟲體長3厘米,它是該家族成員中最大、最多刺的一種,也是外表最炫麗古怪的。

發現地點:坦尚尼亞,發現時間:2008年

坦尚尼亞中部烏德贊瓦山脈是世界上生物多樣化熱區之一,在過去幾十年里,該區域曾發現了多種新物種。2008年,科學家在這裡發現了一種巨型象鼩,但它並不是鼩鼱,它的近親包括:大象、蹄兔、土豚和海牛。

象鼩是地球上15種「活化石物種」之一,它至少在0.23億年的進化歷程中體型未發生變化。最新發現的這種象鼩學名為「Rhynchocyon udzungwensis」,體重700克,與野兔差不多,但它要比平常的象鼩大許多。科學家們估計,目前世界上大約生活著1.5萬—2.4萬隻巨型象鼩,它們的主要食物是昆蟲,生活範圍應該是地處高緯度的森林地帶。加利福尼亞科學院拉思本表示,巨型象鼩的進食方式與食蟻獸相似,都是用舌頭將昆蟲捲入口中。此外,它們一般在地面下築巢,白天出來覓食。

發現地點:英國威爾士,發現時間:2008年

2006年,英國威爾士城郊花園裡發現一種神秘物種,目擊者稱,它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全身白色,像幽靈食肉蛞蝓一樣。直到2008年,這種蛞蝓才被命名為「Selenochlamys ysbryda」,確定為一種新物種。

英國加的夫大學無脊椎動物生態學家比爾-西蒙德遜(Bill Symondson)描繪這種神奇的蛞蝓物種像一個通著電的白熾燈。它們生活在地下,主要以蚯蚓和其他蛞蝓為主,雖然它們沒有眼睛,但它們可以通過身體的敏感收受器探測到獵物。當它們發現獵物時,會十分殘忍地用鋒利、多刺的口器刺破蚯蚓或蛞蝓的身體,然後用力地吸食傷口溢出的血液。

由於它的近親生活在亞洲西南部的高加索山脈,它們是在山脈洞穴里居住,很可能是由於肥料出口被帶到英國的。這種蛞蝓數量不多,生存密度很低,因此科學家並不認為它們的存在會對蚯蚓構成太大的威脅。

發現地點:菲律賓,發現時間:2008年

這種2008年新發現的一種狐蝠面部呈白色和赤色相間的皮毛,看上去非常像狐狸的面部。它被人們稱為民都洛條紋臉狐蝠,學名為「Styloctenium mindorensis」。這種狐蝠最接近的近親物種生活在距離印尼1200公里的島嶼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秘事件 的精彩文章:

盤點奇妙難解的6個未解之謎,金星古城遺址是否真實存在?
盤點5個全球罕見的神秘生物,聽說存在,但一直是個謎!

TAG:神秘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