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開穴閉穴經絡穴位貼敷法

開穴閉穴經絡穴位貼敷法

開穴閉穴經絡穴位貼敷法

□ 周俊亮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南海婦產兒童醫院 黃博明 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

開穴閉穴經絡穴位貼敷法

穴位貼敷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歷史悠久,臨床應用廣泛。傳統的穴位貼敷只是中藥膏貼穴位,忽視了穴位貼敷前後穴位、經絡的狀態。傳統經絡學說認為,穴位是有開闔狀態的,子午流注針法即是重視穴位狀態的一種針刺方法。為了提高穴位貼敷的治療保健效果,在傳統的穴位貼敷的基礎上,結合穴位狀態的調整,我們創新了開穴閉穴經絡穴位貼敷技術。開穴閉穴經絡穴位貼敷技術是在繼承傳統穴位貼敷療法、手指點穴法的基礎上,結合經絡穴位開闔狀態創製的,提高了傳統穴位貼敷的治療保健效果,較口服藥物簡便、實用,是中醫獨特、行之有效的傳統創新療法。

穴位貼敷的歷史源流

穴位貼敷療法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靈樞·經筋篇》云:「足陽明之筋,有熱則筋緩,不勝收放僻,治之以馬膏。」《靈樞·海論》云:「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以上條文說明了穴位貼敷的治療機理,通過藥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穴位刺激激發經氣的間接作用來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靈樞·經筋》說:「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通過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經絡,穴位貼敷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來治療疾病。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治勞損用的五養膏、玉泉膏。唐代孫思邈用朱甲末兒貼敷肚臍治療小兒夜哭,並提出「無病之時」用青摩囟上及足。華佗《神醫秘傳》治脫疽「用極大甘草,研成細末,麻油調敷極厚,逐日更換,十日而愈。」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中記載「治瘧疾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臨發時,以醋和附子末塗背上」,並收載了續斷青、丹參青、雄黃膏等。《聖濟總錄》載:「膏取其膏潤,以祛邪毒,凡皮膚蘊蓄之氣,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指出了中藥貼敷治病的機理,是穴位貼敷療法發展的一個高峰。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收錄了大量膏藥,如吳茱萸貼足底治療口舌生瘡、黃連末調敷腳心治療小兒赤眼。清代徐大椿指出:「湯藥不足盡病,用膏藥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活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服藥尤為有力」。清代的《急救廣生集》記載了清代以前千餘年的穴位外敷治病的經驗和方法,是後世研究和穴位外敷的經典之作。

穴位貼敷的作用機理

穴位貼敷療法是傳統穴位療法和藥物療法的有機結合,該療法源遠流長,較口服藥物簡便、實用。穴位貼敷療法以中醫經絡學說為基礎,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人體表裡、上下,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也是病邪傳播的途徑。穴位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神氣所遊行出入之處」,穴位貼敷中的藥物作用於穴位可以起到治療和保健作用。穴位貼敷可以可以改善氣血的運行狀態,調節臟腑功能,糾正陰陽的偏盛偏衰,達到祛除病邪、防病保健和調理體質的目的。

開穴閉穴的傳統認識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通道和穴位中的氣血有旺盛和衰弱的不同時機。中醫對此早有論述。

十二經脈氣血流注晝夜節律

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氣血在經脈內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十二經脈氣血流注始於肺經,依次流注於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經,然後回到肺經,晝夜環流50周。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子午流注,將晝夜十二時辰分屬於十二經脈,每一時辰有一相應經脈的氣血循行最為旺盛,其穴位處於開啟狀態,此時針刺這些穴位可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傳統的經絡學說認為穴位是有開啟和關閉狀態的。在穴位開啟的時候,給予針刺或者相應治療,效果更好。

子午流注針法

子午流注針法是傳統的針灸方法之一。「子午」代表時間,「流注」即人體經絡的氣血流注。他強調時間因素對針灸效應的影響,認為人體經絡的氣血流注隨著時間的不同而有著盛衰開闔的變化,依據時間,按時取穴,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因而把經絡穴位通過陰陽五行和日時干支結合在一起,以陰陽五行的生克變化來按時推算人體氣血的流注和相應的經絡穴位開闔。

子午流注針法的概念有著廣義和狹義的區別。狹義的子午流注針法只能按時推算十二經絡五俞穴的方法,由於推算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子午流注納甲法、子午流注納子法和養子時刻注穴法。廣義的子午流注針法則包括了各種按時取穴的方法,如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等,實際上已經成為傳統時間針法的代名詞。

開四關

「四關」之名,最早見於《靈樞·九針十二原》篇,其文說:「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臟。」這裡的「四關」主要是指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穴位,沒有具體指何穴。竇漢卿在《標幽賦》中提出:「寒熱痛痹,開四關而已之。」首次提出「開四關」之名,原義是指治療寒熱痹痛性病證時當針刺肘膝以下的腧穴。楊繼洲所注《標幽賦》與徐氏同,明確指出「四關四穴,太沖、合谷是也」。此後,開四關即指相應手法作用於合谷、太沖兩穴。

開四關的「開」,是開啟、開通之意,「四關」位於十二經脈的本部,是不應閉塞的要道,必須開通使之氣血流暢,方能達到驅邪痛定的目的。合谷、太沖皆為本經之原穴,合谷屬陽;太沖屬陰,兩穴一陽一陰、一腑一臟、一上一下,主氣主血,相得益彰。「開四關」的目的,即是施以相應的手法,激發穴位的特殊性能,從而達到快速治癒疾病的目的。

穴位貼敷的操作方法

藥膏準備

選用相應的中藥,打成細粉,過80目篩,按比例混勻,備用。使用時,加適量介質(常用的有白醋、白酒、薑汁、清水等),調成糊狀。

操作流程

(1)開穴:選擇相應經絡的要穴,手指點按,力度中等,每穴50次。

(2)穴位點按:選擇需要貼敷的穴位,用手指指端著力,穴位處行揉按法,每個穴位約50次,力度適中。

(3)穴位貼敷:取穴位貼敷膏貼於穴位上,用膠布固定。

(4)閉穴:選擇相應經絡的要穴,手指點按,力度輕柔,每穴50次。

臨床應用

本療法適用於兒童、婦女、成人常見病的治療和保健。現舉4例,簡要說明本法的應用。

遺尿

(1)開穴:湧泉穴。食指揉按50次,力度中等。

(2)穴位點按:用掌跟或中指指端著力,分別在關元、腎俞、命門、四滿穴行揉按法,每個穴位約50次,力度適中。

(3)穴位貼敷:取保健貼貼於關元、腎俞、命門、四滿穴。

(4)閉穴:俞府穴。大拇指揉按50次,力度輕柔。

泄瀉

(1)開穴:商陽穴。大拇指揉按50次,力度中等。

(2)穴位點按:用大拇指或食指指端著力,分別在天樞、脾俞、手三里、足三里穴行揉按法,每個穴位約50次,力度適中。

(3)穴位貼敷:取泄瀉保健貼貼於天樞、手三里、足三里穴。

(4)閉穴:迎香穴。食指揉按50次,力度輕柔。

咳嗽

(1)開穴:中府穴。大拇指揉按50次,力度中等。

(2)穴位點按:用大拇指或食指指端著力,分別在天突、肺俞、膻中、孔最穴行揉按法,每個穴位約50次,力度適中。

(3)穴位貼敷:取咳喘保健貼貼於天突、肺俞、膻中、孔最穴。

(4)閉穴:少商穴。大拇指揉按50次,力度輕柔。

厭食

(1)開穴:承泣穴。大拇指揉按50次,力度中等。

(2)穴位點按:用大拇指或食指指端著力,分別在上脘、中脘、足三里穴行揉按法,每個穴位約50次,力度適中。

(3)穴位貼敷:取厭食保健貼貼於上脘、中脘、足三里穴。

(4)閉穴:歷兌穴。食指揉按50次,力度輕柔。

注意事項

(1)穴位敷貼處穴位皮膚有炎症、紅腫或者創傷時,不適宜應用本法。

(2)對所用的中藥過敏者,不適宜應用本法。

(3)本法是綠色傳統療法,一般無不良反應。

開穴閉穴經絡穴位貼敷技術,源於經絡學說、子午流注、穴位貼敷、手指點穴等中醫傳統療法。此技術結合經絡穴位的氣血流注特點,在中藥穴位貼敷前後,結合手指點穴,用開穴閉穴手法,調整經絡穴位狀態,達到提高穴位貼敷保健治療效果的目的。此技術是幾種治療技術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的整體疊加效應的保健治療作用。首先是穴位的作用,藥物作用於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周圍組織營養,調整經絡氣血,調整人體陰陽;其次是藥物的作用,藥物經皮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作用於機體;再次是穴位點按的作用,手指點穴、開穴、閉穴,刺激穴位,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周俊亮 黃博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趙清理治郁證三十方
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辨治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