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腦卒中患者怎麼做康復

腦卒中患者怎麼做康復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梗死、出血、腫瘤、炎症、外傷等各種原因均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從而造成持久而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給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以最常見的腦卒中為例,每年有大約150萬的新發患者,其中約70%的存活者遺留有功能障礙(如肢體癱瘓,手腳活動不靈活,言語含糊,飲水嗆咳等)。這些功能障礙如果僅用藥物治療,還不能獲得理想的恢復,而儘早開展正確的康復治療,80%的患者功能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康復的側重在疾病的不同階段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發病後2周~4周的急性期內,康復治療應以預防褥瘡、深靜脈血栓、肺炎等併發症,以及通過被動運動等預防關節攣縮變形為主。

在恢復期,康復治療的目標則是通過改善步態,增強肢體運動能力等儘可能地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使患者能夠重返家庭,重返社會。經過恢復期的康復後,有70%~90%的患者能夠生活自理,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由於神經系統受損過於嚴重或年齡較大等因素預後不佳。因此後遺症期的康復治療主要以學習使用代償性技術,如輪椅、步行器、手杖等,發揮健側代償作用以爭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獨立。

許多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往往都覺得自己手腳不聽使喚,這是因為將大腦發出的指令傳出到肢體的神經傳導通路受到了損害。想像一下不需要通過言語或肢體操作,你只需要在腦子裡面想像倒水的動作,機械手就能完成這個任務。你是否會覺得很不可思議?腦機介面技術就可以幫助你把這個想像變成現實。腦機介面技術是通過採集腦電信號,並進行數字化處理後提取出反映使用者意圖的信號特徵,而將其轉換成控制命令,以此來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控制和與外界的交流。

目前基於腦機介面技術的康復治療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腦機介面直接與外界交流,比如控制神經假肢、智能輪椅等。另一種則是直接控制自身的肢體肌肉。通過與電刺激相結合,當患者做出正確的想像之後,電刺激激活相關肌肉,使肢體完成相應的動作,從而促進患者大腦與外周的聯繫的神經傳導通路的恢復,達到改善肢體癱瘓,手腳活動不靈活的癥狀。但由於腦機介面技術目前還存在諸如信號處理速度慢,信號識別精度低等問題,基於腦機介面的康復治療技術還處在研究初級階段,仍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除了一些高技術含量的康復手段外,有的時候一些簡單的日常用具也能發揮治療作用。例如一面小小的鏡子也能幫助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患者的肢體恢復運動。這就是近年來臨床上逐步開展的鏡像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將一面鏡子放在兩側肢體之間,通過活動健側肢體,並望向鏡子,患者可將鏡子中活動的健側肢體想像成患側肢體。患者通過這樣的視覺反饋,進行運動觀察,模仿以及再學習。通過不斷的視覺反饋刺激大腦調控運動的區域,影響其興奮性,從而促進腦功能的重塑,誘發運動功能的恢復。通過視錯覺、視覺反饋不僅可以促進患側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還可以減輕諸如幻肢痛、複雜性區域性疼痛綜合征等在內的患側肢體疼痛,從而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劉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印尼沉船事故搜救工作持續進行
圍觀書法的100種美,為你喜愛的書法打call!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