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祛濕,你確定吃對了嗎?
薏米,又叫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其性偏寒,味甘、淡,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
薏米可以說是最為人熟知的祛濕的食物了。夏季很多人都會用薏米來熬粥,南方很多飯店裡都會準備薏米水。薏米的祛濕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滲濕。」
現代營養學認為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因此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和「生命健康之禾」。在日本被列為防癌食品。
但有些人就會很疑惑:我喝了很多薏米水,怎麼沒覺得濕氣去掉呢?也許我們對薏米還需要更進一步的了解。
生薏米和炒薏米
薏米分兩種:生薏米和炒薏米。
生薏米性偏寒,而濕氣重的人往往都是脾比較虛弱,寒氣是會損傷脾的。長期吃生薏米就會使寒氣慢慢積累,最後使脾更虛,反而排濕效果不明顯。濕氣一般分為寒濕和濕熱兩種,生薏米更適合濕熱體質的人,而寒濕體質的人吃了生薏米,寒上加寒,可能會導致體內濕氣更重。
熟薏米就是把生薏米炒過的薏米。炒過的熟薏米把本身的偏寒性去掉了,祛濕的功效不及生薏米,但是對脾胃更友好,對腹瀉的人有止瀉的功效。
簡單說生薏苡仁的功效更側重於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炒薏苡仁則在利水的基礎上兼顧到健脾滲濕,且性沒有那麼涼了,更適合脾胃虛弱的人。
我們之所以說薏米水可以健脾,是因為它利水消腫的功效,幫助脾把困頓它的濕氣祛除掉,脾就可以恢復正常功能;但是對於本身脾氣虛弱,運化無力而生出的痰飲水濕,我們還是要提升脾自身的運化功能,只靠薏米是無法除盡的。遇上高溫高濕或者多雨的天氣,我們可以喝點薏米水或者粥來幫助一下身體,但是本身因不良的生活習慣累積出的因濕氣重而引發的病症,只靠食物來除濕恐怕是力道不及了。而除濕的根本法器還是我們都知道的那句老話「管住嘴,邁開腿」 。
炒薏米的製作方法
大家買薏米的時候,盡量挑選顆粒小的。從中醫的角度講,薏米的顆粒越小,藥用價值越高。在我國,福建的金沙薏米是最有名的,是目前國家唯一確認的糧葯兼用和具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識的的薏米。
1、將薏米放入鍋中,鍋中無須放油,先開小火慢慢地炒,要不停地翻動,直至薏米開始變黃,這時候可以自己去嘗一下,比較焦脆,也沒有糊,就剛剛好,然後就可以關火了。
2、關火後鍋里的薏米溫度還是很高的,再翻動幾次,然後靜置等待冷卻,這個過程最好一直不停的翻炒,能讓薏米的溫度均勻的降下來。
3、冷卻後的炒薏米放在密封性較好的罐子里保存好。
特別提醒:孕婦慎用薏米;大便燥結者慎用。


※這種樹很值錢,根莖是稀罕物,農民用它致富,人稱「祛濕樹」
※它是三伏天的「祛濕王」,每天早上吃一次,輕鬆祛濕還減肥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