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雲中落後一步?谷歌面臨3大挑戰和4大機遇

在雲中落後一步?谷歌面臨3大挑戰和4大機遇

谷歌的雲基礎設施驅動著全球90%以上的搜索。谷歌為美國市場貢獻了320億美元的搜索廣告收入,比最接近的競爭對手高出近300億美元。

就總資源而言,谷歌可能是全球最大的雲計算公司,並提供了大量開源技術,這些技術都是雲計算的基礎。

然而,谷歌僅佔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的6%,遠遠落後於領先的AWS、微軟Azure甚至IBM。這是為什麼?

本周二Google Cloud Next大會在美國舊金山拉開帷幕,谷歌的企業級故事將成為討論的主要話題。

為了達到已經習慣了的主導地位,谷歌必須後續把重點放在一系列關鍵動作上,以防止錯誤的發生。

Wikibon首席研究官、總經理Peter Burris說:

"我不會說谷歌是失敗的,只是我不認為他們已經承諾提供了一系列服務並支持大型企業的需求。"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其廣告業務模式,"這限制了企業技術,"Burris說。其他廠商特別是像AWS,知道如何滿足企業需求。"

這一點顯然在發生變化,谷歌雲首席執行官Diane Greene一直在堅持,谷歌與很多企業達成了合作夥伴關係,並在過去幾年中引入了大量新功能。

這其中有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5月Gartner將谷歌與AWS和Azure一起放在自己的雲基礎設施"魔力象限"中,對谷歌來說這是在企業領域得到一次認可。

但仍有一些企業不太確定。所以我們來看看過往的歷史,了解一下谷歌為什麼儘管具有顯著的雲計算能力,但仍然面臨這一場非常艱難的戰鬥:

1

姍姍來遲,策略錯誤

亞馬遜在2006年3月推出了自己的雲平台,兩年後谷歌才推出。谷歌通過其App Engine做出營銷決策,將自己的雲平台瞄準了那些初創公司和小型企業。

到2009年,亞馬遜已經推出了虛擬私有雲Elastic Block Store和CloudFront,即其內容交付網路。

當時AWS已經開始運行一個開發人員更友好的平台。當谷歌在2008年推出App Engine時,有許多開發人員語言是不支持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谷歌假設企業希望以和谷歌同樣的方式開發應用。

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谷歌前執行主席Eric Schmidt在Next 2016大會主題演講中也承認了這一點。

"在通往雲的道路上我們踩在了錯誤的踏腳石上。"

2

簽約關鍵合作夥伴落後一步

隨著雲成為一個龐大的平台,營銷和便利性提出了對成千上萬附屬服務和產品的需求。

雖然谷歌目前在其雲生態系統中有將近13000個合作夥伴,但僅在2017年,AWS就增加了10000個新合作夥伴,並擁有超過100000個合作夥伴認證。

微軟Azure目前在雲市場份額方面排名第二,今年早些時候微軟透露已經擁有超過68000個合作夥伴。微軟表示,通過利用合作夥伴網路可以構建其雲業務以挑戰AWS,並遠遠領先於谷歌。

"Azure的優勢在於生態系統,以及微軟龐大的企業客戶群"

,Bitnam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Erica Brescia最近這樣表示。

3

內部動蕩

2015年,谷歌聘請業界資深人士Greene,來負責谷歌的雲和企業業務,她曾經是企業計算領頭羊VMware的聯合創始人。

Greene迅速採取行動,強化谷歌的雲計算團隊,將Caesars Entertainment的Tariq Shaukat,來自BP的Darryl Willis、Cloudera和VMware資深人士Bertrand Yansouni招致麾下,負責管理全球合作夥伴銷售和聯盟,

此外還有今年加入的Kevin Ichhpurani,來自SAP AG。去年年底,她還從英特爾挖來了Diane Bryant擔任首席運營官,但最近Bryant突然宣布辭職。

谷歌也被認為是美國國防部100億美元雲計算合同的候選方之一。但是,有關谷歌內部對於與軍方達成人工智慧合同的反對聲音傳到了媒體,可能導致谷歌放棄一部分利潤豐厚的政府雲機會。

谷歌需要做些什麼?

為了把自己塑造為領先的企業雲廠商,谷歌需要克服一系列阻礙其成功的因素,並採取新的舉措,增加與企業客戶的互動。Burris說:

"他們擁有出色的技術。要真正地在企業中取得成功,你需要將好的技術與好的參與度結合起來。"

以下是谷歌可以增強自身雲計算能力的四個關鍵領域:

1

繼續投資開源,自身定位為開放雲

7月18日,谷歌宣布通過新更名的Cloud Launcher GCP Marketplace推出可投入生產的商業版Kubernetes應用。

谷歌表示,只需要單擊即可將應用部署到Kubernetes Engine上。上個月GitLab決定從Azure遷移到谷歌,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於GitLab希望使用谷歌開發的Kubernetes容器編排平台。

這些只是谷歌在雲計算技術領域爭奪領導地位的最新例子,其中包括數據倉庫BigQuery、用於分析數千台伺服器(開源雲技術的基礎)的MapReduce編程模型、雲原生企業級全局分布資料庫(內部開發、去年作為雲產品發布,現已全面提供)的Cloud Spanner。

最近,谷歌宣稱自己是比AWS和Azure更開放的雲。儘管"開放"一詞可以有很多種解釋,但谷歌可以通過使自己成為使用多個雲的主要倡導者來貫徹這一主張,同時多雲環境也是企業在通過各種微服務部署應用時越來越明顯的一個趨勢。

這對於落後於知名領導者的公司而言,這是一種典型的戰略,谷歌擁有技術創新,甚至它自身帶有的互聯網基因也會成為一種動力。

"要成為可信的企業級廠商,谷歌需要解決跨多種雲協調更複雜的微服務的問題,"

Wikibon分析師James Kobielus表示,這意味著谷歌將加碼Kubernetes。

2

充分利用在人工智慧、數據管理和高級應用工具方面的領先優勢

今年6月,谷歌宣布人工智慧開發人員可以按小時租用Google Cloud的TPU或Tensor Processing Unit晶元。

TPU硬體設計用於優化在TensorFlow中編碼的機器學習模型,TensorFlow則是谷歌打造並開源的機器學習框架。

7月谷歌宣布,Informatica將與Google Cloud的Apigee集團圍繞企業應用編程介面管理和集成展開合作。Apigee將有助於Informatica以人工智慧為驅動的預測分析。

Kobielus說:

"谷歌在自動化機器學習方面的先發優勢,可能是競爭企業開發者的一個關鍵競爭資產。"

谷歌贏得了兩家知名客戶也說明了谷歌的競爭優勢還在於它最擅長的方面:管理數據。

在線音樂巨頭Spotify宣布將其後端從AWS轉移到谷歌,並稱主要是看中了谷歌的數據堆棧,還提到了Dataproc批量處理工具和分析數據倉庫BigQuery等工具。

此外,Twitter已於最近決定採用Google Cloud for Hadoop集群和冷存儲,Twitter首席技術官Parag Agrawal在博客文章中稱此舉讓Twitter具有"一系列長期擴展和運營優勢"。

Twitter一天產生的推文數量相當於一本1000萬頁的書,因此有大量數據需要管理,因此合理地假設一下,如果Google Cloud能夠滿足Twitter的需求,那麼應該就可以滿足任何企業客戶的需求。

3

尋求更多合作夥伴關係並投資於銷售和營銷

谷歌本周一宣布為合作夥伴提供大量新服務,包括一個聯合銷售計劃,以及將客戶可靠性工程團隊與軟體即服務合作夥伴連接起來的一個計劃。此外谷歌還擴展了與思科和SAP等現有合作夥伴的合作。

所有這些都是構建在過去幾年積累的合作夥伴關係之上。Wikibon分析師Stu Miniman指出:

"谷歌已經建立了很多合作夥伴關係,讓自己可以進入到企業級領域,最突出的就是思科、Nutanix和Pivotal。"

但是,谷歌還需要與更多合作夥伴簽約,以確保通過自身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及需要與Google Cloud服務合作的供應商關係,為所有企業客戶提供服務。

不僅如此,谷歌也加大了擴張生態系統的力度。現在谷歌的合作夥伴團隊比2016年擴大了10倍,谷歌還增加了在培訓渠道方面的投資。

此外,最近有跡象表明該公司正在更積極地擴展其全球培訓渠道。

培訓專業公司DDLS已成為Google Cloud澳大利亞地區的授權培訓合作夥伴,最近谷歌公布了一個在印度孟買的新Google Cloud Region。

總的來看,谷歌需要在合作夥伴方面保持這種不斷增加的勢頭。

4

引領下一代雲應用

谷歌需要讓企業將其應用遷移到雲端,同時谷歌需要做的還不止於此。

谷歌需要明確展現出自己走在未來雲應用的前沿,而這些應用可能並不像傳統IT應用那樣,想想考慮Alphabet的Waymo自動駕駛汽車裝置。

對於許多人來說,為什麼谷歌母公司Alphabet會如此大舉進軍一個看似無關的業務領域,這仍然是個謎。

Wikibon分析師David Floyer說,你可以把Waymo看作是一個尖端的雲應用。除了谷歌為Waymo開發的雲、人工智慧和邊緣技術之外,自動駕駛汽車也可以提供有關交通、城市服務的大量寶貴數據。

隨著越來越接近谷歌的核心業務,他們將讓人們的關注焦點不僅僅是在自動駕駛上。

Floyer說,從本質上看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開闢新的IT市場,遠遠超出我們想像的IT支出規模--這就將是它的本質,而這只是開始發展的眾多"物聯網"設備和應用中的一種。

如果谷歌能夠確保自己在這些新市場中發揮作用,使用其雲基礎設施來支持這些應用,那麼在這些應用上的支出將會讓傳統IT支出相形見絀。

Burris對於谷歌需要將技術與參與度結合起來的描述,巧妙地總結了谷歌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在Next大會上,參會者將會在現場看到更多谷歌傳遞的信息。

源自 siliconANGLE

中國電信雲計算實驗室

不要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電信雲計算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Google Cloud進軍好萊塢,發布新的雲服務

TAG:中國電信雲計算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