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事物都有兩面性,樂觀地看待問題

事物都有兩面性,樂觀地看待問題

人之所以有痛苦,在於人整天在追求錯誤的東西,任何錯誤的東西對人都會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在追求任何刺激的行為和事物的時候要當心,因為追求名利物慾都會傷害到自己。希望大家一定放下和捨棄,永遠不要追求那些會傷害我們和已經傷害我們的慾望,才不會浪費我們的生命在一定會後悔的事情上面。猶如同樣的一個瓶子,我們可以裝上善良的好的食物,也可以裝上毒藥;猶如我們的心可以裝上煩惱,也可以裝上快樂,希望我們用這顆心裝上佛的慈悲和法喜,去除煩惱和業障。

每天離開這個世界的人有16萬人,你還活著就要好好珍惜,因為哪一天就可能成為這16萬人之一,連嫉妒、煩惱、憂愁的權力都沒有,為什麼不馬上放下,為什麼還有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些讓自己痛苦的物質思維?想想年輕時候的追求現在哪裡?我們的父母親一輩子為自己和孩子的追求又得到什麼?學佛就是要開悟,要想通想明白,要學會放下。既然什麼都帶不走,我們一定要儘早放下。

其實人的快樂與痛苦都不是永恆的,快樂的時光很快會過去,悲傷的時光也很快會散盡,當緣分散盡的時候,過去的一切成為夢幻泡影,追逐過去、不能忘記過去的人永遠活在痛苦之中。年紀大的人會說,過去別人對我怎麼好、怎麼捧著我,現在這些孩子怎麼對我這樣,這就是沒有放下。過去的一定要讓它過去,不必一直掛在心頭

真正的失敗不是摔倒在地,而是摔倒在地沒有爬起來。一定要站起來,我們每個人都做錯很多事情,想想我們從年輕到年老,我們傷過多少人,得罪過多少人,說錯過多少話,我們心中的慚愧心有多少,我們對不起的人太多,對不起父母教育培養,對不起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導,迷失在人間的滾滾紅塵當中,天天在找尋怎樣發財,怎樣有名有利,這些都是空無的。

一定要抓住自己的本性,正確樹立學佛的信心,在人生的錯誤中得到醒悟。既然做錯了,就要懂得醒悟,活在世界上如果沒有人間的坎坷,我們就不會發現偉大的佛法。

在一個靠海的山洞裡,有一位老法師就是在這個山洞裡修心修行。他正在打坐,聽到海邊傳來一個女子的哭聲。他越聽越著急,急忙自己下山,果然在夜色下,一個女子就想往海里跳。這個老法師一把把她抓住,抓住之後,從水裡把她拉出來。女子非但不感激他,還埋怨他多管閑事。法師問她,「你年紀輕輕,為什麼要輕生呢?」這個女子說,「這個地方,是我美夢開始的地方。既然這個地方是美夢開始的地方,我就想在這個地方結束我的生命。」

原來三年前,這個女子到這個地方來旅遊,不期而遇地碰上了一位男士。這兩位青年一見鍾情,生育一子,但丈夫遭遇車禍死亡。她心中非常悲痛,這還不是最苦難的,最苦的是她的孩子肺部發炎,最後也走了。所以她說,「我一個人沒有丈夫,現在又沒有孩子,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意思呢?」

老法師哈哈大笑說:「三年前你在此地有丈夫嗎?」女子回答:「沒有。」老和尚接著說:「請問三年前你在此地有沒有兒子啊?」女子回答:「沒有」。

老法師說:「你現在不是和你三年前一樣嗎?你那時到島上來是為了自殺嗎?」這個女子說:「不是的。」

老法師說:「你知道嗎?三年前你什麼都沒有,三年後,你還是孤獨一人。就象三年前的延續啊。只是還原了一個你,為什麼你不能重新生活?增長了閱歷,更好地懂得生活的價值,美好的生活還等著你呢!」

這個女子聽後豁然開朗。

我們在人間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有什麼能留下來?我們來的時候孤身一人,走的時候也是孤身一人。生活就是在輪迴中,生命在進取中,只有學佛人的生命才是永恆有價值的,只有學佛人的生活才是最有意義的。

要經常冷靜地問問自己:「我在追求什麼?我活著到底為了什麼?」人間的痛苦和快樂都是暫時的,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就永遠沒有機會給你煩惱。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控制好自己的情。我們每天都在織網,追求錢的人慢慢就被錢網住,就像很多人買了股票就被股票套住;很多人為感情所困,因為鑽到了感情裡面;很多人為命運為事業所困;很多人為孩子所困,最後就被孩子套住

佛教實際上就是解決人生旅途中為煩惱所困擾的問題。生死之中就無佛,如果你今天還有生死,就沒有佛在心中,就一定在六道之中輪迴,永遠脫離不了苦痛,所以超脫六道就是解放自己的思維,用自己的心念和菩薩緊緊合在一起,用佛菩薩的智慧來解脫我們的現在,放下就是活在當下。

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一種意識當成自己,其實有時候那並不是你自己。很多人活在意識中,就是想像某件事情,以為這就是我,所以就被意識控制住。你本來是不貪的,但是看到別人的貪心就加入到貪心的隊伍中,這就是假我。

很多人看到別人排隊,自己的本性說,「我不在乎,什麼東西便宜我也無所謂」,但是看到隊伍越排越長,自己也先排上去,然後再問別人是在賣什麼。他什麼都不知道就已經排上去了,這個意識不是真實的自我,是假的意識,是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是通過別人的事情和感官所形成的。

比方說,早上想出門,突然感覺外面特別冷,一個意識就出現了「我不去了,今天請假吧!」這就是你的意識指揮著你的身體,就行成了一個感到寒冷意識的我。很多囚犯被抓的時候才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我就是一種衝動」。要記住,衝動就是魔,心中平時要有佛性,魔性才會少。要忘卻一個虛妄的我,形成一個真實的我,那才是忘我。

有一個非常煩惱的人,他去參拜一個智者,要解決問題。 一見面就問智者很多問題,智者跟他說,「你問了很多問題,但是你的問題太小了,我看不見。我沒有辦法回答你。」

煩惱的人問,「怎麼樣能夠讓你看見呢?」

智者回答:「你等一年,等你這些問題全部長大了,我一定回答你」。

這個人等一年之後,他又來參訪這個智者。他說,「我想問你一個問題,為什麼我過去想問你的問題,經過一年之後,不見了呢?你能回答我這個問題嗎?」

這位智者突然之間,把油燈吹滅。滅了油燈之後,他說,「你幫我倒一杯水吧。」「水在哪裡呀?杯子又在哪裡啊?」這個時候,那個智者說,「在你背後的牆角啊。」那個煩人,跌跌撞撞地找到了水和杯子,倒了一杯水,又跌跌撞撞地提了一杯水給他。等到跌跌撞撞地見到這位智者的時候,水杯里的水也灑得差不多了。

這個時候,那個智者就告訴他。我已經回答了你這個問題了。這個煩惱的人說,「我不懂啊。智者,你是怎麼樣回答我這個問題的?」智者回答說,「因為在光明當中,黑暗的一切問題,都不是存在的。因為你過去的問題,在於你的心是黑暗的,你沒有看清楚,它的本質和實質。經過一年之後,這些問題都被你通過時間而看清了,現在的心中是光明的。」所以光明才會讓我們無憂無慮。

點燃心燈照亮別人。師父經常講,如何讓自己的火把永遠不滅,只有把自己的火把點給全世界每一個有緣眾生,你的佛性在心中才永遠不會毀滅。

我們學佛人看事情都應該看成兩面性,任何事情都有正面的和負面的,才能形成心理平衡。很多人不會用心理平衡學佛學法。我們今天已經學佛了,我們懂得怎樣珍惜人生,看到別人好了,想到別人是付出努力的,這樣心就平衡了;看到別人不好,要警戒自己,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修行。平衡自己的心態就決定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靠著一種平衡的心態。任何人學佛成功都是靠著自我調節的心態。

學佛人用妙法看人生,人間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今天有明天沒有,後天有大後天又沒有,人就是在似有似無中活著,就是在好像活著又好像死去一樣的活著。生死是輪迴的,生生死死,活著的人如果不懂得學佛、不懂得愛護眾生、不懂得因果,就如同死人;而死去的人,如果他的精神永存,就像活著一樣。肉體是暫時的,要借假修真,讓我們的靈魂跟著菩薩在人間永存。

要用樂觀的心態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什麼是觀點?什麼是樂觀和不樂觀?看到桌子上有半個麵包,悲觀的人會說「哎呀,只剩半個麵包了。」而樂觀的人會說:「怎麼還有半個麵包!」這就是人的心態,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心態,好好做人。

學佛就是在學做人,做人就是要做的像佛。光明心燈天天點亮,讓自己的心永遠有一顆佛心,點在心中,照遍十方法界;我們學佛人不是「點」在外面給別人看的,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動別人,用自己的心去愛別人。我們很多的事情情願從來沒有擁有過,也好過擁有後再失去,所以不要太多的擁有,就不會有太多的失去,不要有太多的慾望,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望。

人生就是如此,人有時到絕望之後,才會真正釋放自己,沒有到絕望的時候放不下,當到了絕望,無助了,知道沒有希望了,就想通了,「無所謂了,就這樣了,又能怎樣呢,不就是一個緣分嗎?」要經常釋放自己,不要等自己絕望了才開始釋放自己。人經常承受失去的打擊,就是源於想擁有的根。我們經常傷心的就是失去:這個沒有得到,那個官沒有求到,那個錢沒有拿到,那個身份沒有得到,小孩想考精英中學沒有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心根。

曾經擁有,接著就會失去,現在再去擁有,很快又會失去,漸漸就不存在希望了。有人第一次結婚後離婚很痛苦;第二次結婚的時候滿懷希望迎接新的生活,沒想到接著又是失望;到第三次的時候,已經沒有對人對物的希望了,接著讓她更多的失望。一個人希望越大,可能失望就會越大,然後就會絕望。但是學佛人找到佛法的時候,就離開失望,重新做人,看到希望才能找到人間快樂的時光。

絕望時不煩惱,一個人吃盡人間萬般苦,才會找到佛的希望路。人生有希望就一定會有失望,失望和希望如同人間的雙胞胎,這個孩子有了那個孩子就沒有,那個孩子有了這個孩子就沒有了。世界這麼大,我們不來人間,怎知人間之苦?我們不去生活,哪知擁有什麼失去什麼?學佛人一定要有勇氣去接受有、承受無。

20140308

——以師父錄音為準,以上內容若有不如理不如法之處,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護法菩薩原諒!感恩合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世出塵 的精彩文章:

吃苦中越來越堅強,百鍊成鋼
有願力的法船不會沉沒

TAG:入世出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