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該不該過江東?面對劉邦的4路兵線,西楚霸王真能捲土重來?

項羽該不該過江東?面對劉邦的4路兵線,西楚霸王真能捲土重來?

原標題:項羽該不該過江東?面對劉邦的4路兵線,西楚霸王真能捲土重來?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的一首《題烏江亭》,唱出千古以來,人們對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的惋惜。


而歷史上,對於項羽該不該烏江自刎,向來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不該自刎,就該「留得青山在」,效仿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也有人認為,該自刎的,大勢已去,虞姬已死,且項羽並非仁軍,奪得秦城之後大肆沙盤殺搶掠,與暴秦無異,楚懷王也正因知曉項羽這點,才不讓他作為西進入關的先發人選。



一千個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討論項羽該不該過江東,不應該僅僅從情懷情感來判斷,可從唯物史觀來分析。

首先秦朝暴政十餘年,最嚴苛的法律令百姓敢怒不敢言,楚漢爭霸四年,百姓又是經歷戰火侵擾。史記記載: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



此時急需一個大一統者來安定天下,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可見項羽是深知百姓遭戰亂之苦,迫切希望能夠結束戰爭。



天下已然紛亂多年,統一是必然趨勢,項羽在局勢難轉的情況下,選擇自刎,結束戰爭,也是歷史的大趨勢。雖說霸王能力強大,但戰爭局勢以及歷史趨勢,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大小能夠決定的。


其次重點是,當時戰爭局勢,對於項羽而言,已經是極為不利,回天乏力。


「捲土重來未可知」,確實是未可知,在當時,即便項羽過了烏江,回到江東,局勢也是極度危險。


此時,劉邦,韓信,彭越三路大軍分別對項羽的軍隊進行了包圍,主攻項羽的是劉邦的主力戰線,佔據著陝西的全部境域。


韓信經過北伐(北方/魏代趙燕齊),佔有著河南,山東的大部分土地,連帶著安徽,江蘇地區都有兵力部署。


還有一個彭越敵後(梁地)戰線,穩穩地佔領著河北山西土地。



此三人的兵力,已然覆蓋了中國北部的絕大部分土地了。甚至連江蘇蔣陰等地,也已被收納,韓信早已在此自封為淮陰侯。

再加上原屬於項羽部下的得力大將,九江王英布投敵叛變,攜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廬江(郡治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二郡及重兵倒戈相向。



面對四路大軍的逼近,項羽即便個人戰神附體,也難以以江東孱弱兵力來反抗。


項羽身為江東王,深知已回天乏力,如果過江,甚至將戰火瀰漫到江東之地,重情義的霸王自然不希望江東父老徒增戰火禍害,所以選擇自殺。



項羽自殺,是在認清戰場局勢之後思考的結果,而非僅僅是聽到四面楚歌,被騙自刎。合情合理,所以私以為項羽不該過江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旦風評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第1位女皇,並非武則天,在位僅僅1天,卻創下3個歷史之最
他是第1個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非曹操部下,最後被曹殺

TAG:月旦風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