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位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求職者為何引發眾怒?

一位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求職者為何引發眾怒?

一位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求職者為何引發眾怒?

因為他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

聽上去像是個冷笑話,但卻在昨天《你好,面試官》節目里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一位自稱「行者小強」的旅行達人想要求得一份製片人助理的崗位,但面試期間卻拒絕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

整個面試過程有一半時間都浪費在「你的真名叫什麼?」這個看上去完全不值得浪費時間的問題上。

為什麼他這麼糾結於自己的真名?說出真實姓名會給他帶來什麼困擾嗎?

「行者小強」對此的解釋是:之前有媒體採訪過他,且給他標以「旅行第一人」、「旅行作家」的標籤,他很害怕家人知道他這些身份標籤,所以不希望別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

在主持人響哥的再三追問下,「行者小強」的回答依舊是「不方便回答」。emmm...

對於這位求職者的表現,老顧只想問:人家發工資給你的時候是發給真實的你,可和你共事時面對的卻是你偽裝出的人設,你確定這樣真的合適嗎?

馬丁面試官一語中的

面對面試官的質疑,「行者小強」有點懵,他顯然沒意識到會發生這種狀況。就像他之前接受過的採訪一樣,他可能把這次面試當成了一次「秀」,找工作只是他針對節目給自己規劃的角色和定位。

面對「薪資要求,以及為什麼覺得自己值這個薪水?」這些很基本的職場問題,「行者小強」給出的答案是: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就能賺很多,六年過去了,起碼不能比那時候少吧。

個人價值的提升是你日積月累的工作經驗和見識所堆積起來的,而不是無所事事幾年就能熬出來的OK?

在後面和陳默、劉同以及馬丁面試官的交流中,他也沒有理解對方表達的真實意思,而只顧闡述自己的價值體系。

對小強這次面試過程,我們不談對錯是非,因為在職場中,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很重要,但過度地打造,並陷入自我虛榮,就會讓別人覺得不合時宜、不被尊重。

如何適度地打造「個人品牌」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可以分兩個維度來看,一是外界對你的評定,二是自我認知,雖然是兩個維度,但又是交叉存在的。比如自我認知又可以分成兩個方面,外在和內在。

外在包括你的穿衣風格、談吐、溝通能力等等,這是人們對你的第一直觀印象。內在則是你對專業領域的理解程度、生活閱歷和積累等等。

喬布斯給人的外在印象是黑T恤加牛仔褲,看上去缺乏生活情趣;但喬布斯區別於其它技術人員的特質是不僅具備良好的口才,還擁有極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生活閱歷,這是他能將一個電子產品以藝術品的水準打造出來的根本。

響哥給人的印象是正能量、大耳朵和暖男。大耳朵是他的外在條件,正能量則是外界對他的評定。因為響哥為人比較細心,喜歡張羅,事無巨細的都親歷親為,這不是他刻意為之,而是天生的性格使然,因此給人帶來的印象就是暖男。

給自己打造「個人品牌」需要遵循自我和環境的平衡,比如大家都知道幽默的人很討人喜歡,但有的人天生性格比較沉悶古板,強行幽默的後果不但一點都不會讓人覺得舒服,反而覺得尷尬。「行者小強」的自我「人設」是準確的,但放在職場環境里就顯得格格不入,就是這個原因。

打造職場個人品牌,就是你對自己的認知和對未來的規劃。

你是什麼性格?你的性格適用於哪些工作?你想從事哪些領域?你想從事的領域裡有沒有相匹配的崗位?你的性格里有哪些是可以修正的?有哪些是需要堅持的?

陳默面試官對求職者的評價

只有正確了解自己,了解社會,才能在職場里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打造職場「個人品牌」沒有問題,但請大家把握好這個度。

過去一年裡,娛樂圈發生的各種事件已經告訴我們,以達到某種「目的」而打造出的「個人形象」,都是紙老虎。

你怎麼看待面試者不透露真實姓名的行為?

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小職已經迫不及待了!

本文作者:老顧,職職幫最「任性」主筆,沒靈感不寫也罷。用90後的方式生活,用80後的方式思考。

我是小職,「幫主」響哥的小跟班一枚

愛我,就給我比顆小心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職幫 的精彩文章:

面試前反覆演練是大忌:我是個產品經理,現在慌的一批

TAG:職職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