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女生求職一個月就辭職?看看另一個「北大」女生的工作經

北大女生求職一個月就辭職?看看另一個「北大」女生的工作經

我是小桔,生於1991,獅子座。

2015年10月23日開啟本訂閱號,

@台北

原名「在台北最後101天的早餐日記」。

2016年11月8日更名為「我的後台北時代」。

@北京

這是我的第90篇推送,

和你分享我的成長與思考

GIF

這篇我有點標題黨了,蹭個熱點~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特火,《一個月就辭職:一個北大女生的求職悲歡》,總結了一個北大女生從實習到找工作的全部心路歷程。沒看過的小桔給你們概括一下:

一個北大經濟學碩士畢業的女生在深圳騰訊實習兩個月本來可以留下,但是因為男朋友拿到網易的offer想在杭州生活於是放棄留在深圳的機會。從此北大女踏上漫長的找工作路程,參加各類校招,投了六十多份offer,唯一想要的網易遊戲品牌管理管培生止步最後一輪。有過糾結有過感情危機(男朋友不接受異地戀),無奈去了浙江銀行信用卡部,但在新員工培訓中她看到其他新入職同事慷慨激昂講述著自己為這份工作所做的準備,她發現自己實在無法忍受這份自己不熱愛的工作,於是再次踏上求職路,最終還是到了網易。

標題說明:我的學校在台灣就是簡稱「北大」(台北大學,為了和台大相區分)。剛去的時候我也特別不適應,明明北大應該是北京大學啊。但台灣學生都這麼叫,慢慢的我也就適應了。

好多人批那篇文章的女主有優越感,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家就是很優秀啊,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相比之下,沒這麼優秀的我找工作的經歷沒有這麼坎坷,卻在工作中感受到了同樣的糾結迷茫並從中成長。

2016年8月29日我回到北京,之前在台灣光是畢業就把我折磨夠了(分別回復「畢業1」、「畢業2」、「畢業3」可以查看我的畢業三部曲),沒有時間沒有心思也由於地域所限,沒找工作。回來之後一個月複習司法考試(沒考上……),9月底找工作,10月8號入職了一家給電視台做版權管理的公司。到現在快要滿一年了,這篇文章也算是我對自己這一年工作的總結。

其實我這一年過得挺辛苦的,除了身體上更多的是情緒上的辛苦。掙扎在工作、考試、戀愛、和父母的關係中間,脫離原生家庭與建立自己生活的拉扯一刻都沒有停過。

我媽說我一年白乾,啥都沒攢下(她主要指的是錢...還有住房公積金...)我自己當然不這麼想,還是覺得收穫滿滿噠。雖然我可能是我同學中工資最低的,住房公積金扣的最少的....但是我乾的是自己喜歡的事呀~

雖然工作中也難免遇到不太滿意的地方,但是所有工作都會這樣吧,我不知道是我要求太低太容易滿足了還是沒見過世面心態太好太樂觀...(不過木金君也說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令人滿意的)

我不知道本科211全國排名前五十的學校、碩士台灣法學專業排前五的學校、沒參加過校招、沒通過司法考試、並不優秀還很迷茫的我在北京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我知道我的同學有去金杜的,起薪一萬三,每天加班負能量,卻有高大上的環境和免費咖啡;有考上法官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的同學,工資跟我差不多,但是人家有免費食堂呀,人家住房公積金分別扣900+、800+、600+,一反一正一年就比我多攢近兩萬塊錢,更不用說國管公積金在買房上面的貸款優勢。

但是以上這些選項我在找工作的時候全都沒考慮過,因為我本能地反感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這和家庭環境有關,也和我之前的憤青心態有關;至於律所,有一個機會去實習,做國際併購方面的,但我不想沉浸在無聊的法律翻譯中,也不想學習基金證券金融知識。雖然我知道那個很掙錢。

我想的是我小時候的主持人夢,想的是大一沒有轉的廣電專業,想的是大三埋下的著作權的種子,想的是大四考研沒考上的電影理論研究。以及後來,在種種嘗試中,我知道了我搞不了藝術,但是我想要幫助搞藝術的人。

於是,看到公司是做版權的,看到招聘信息上寫:尋找法學專業中最可愛的人,我就來了。

僅投一份簡歷,僅面試一家公司,就是這麼任性。

其實去面試的時候走到門口我就不想進去了,因為公司好破啊,和我幻想中的職場生涯簡直差太多……不過我還是來了,而且不後悔。

這份工作對於我來說更像是學習生涯的延續,繼續學習和研究著作權法,更了解我感興趣的行業,還遇到了很多對我包容給我機會的領導同事以及能引領我的老師。除此之外,這份工作還給了我足夠的業餘時間思考人生、談戀愛,以及做其他我想做的事。

2016年10月8號入職,卻連續兩天都沒什麼事情,看了些工作相關的資料。第三天主管休假回來,開始布置任務。

我有一個好習慣就是每天都寫工作日記,把一天做了什麼事用有道雲筆記記錄下來,好處就是在我現在回憶剛工作的時候做了哪些事情,一目了然,比如這樣:

我是按照每周一個文件命名,比如2016年10月第一周就是2016.10-1,然后里面再細分每一天,按照上午,中午,下午去記,有時候事情比較多就分成小時,有時候還會記錄中午吃了什麼……(忽略上圖的麻辣燙……還有中午在弄別的事,那個我還在幫忙弄兩岸青年公眾號)

真的強烈推薦有道雲筆記,除了工作還可以記錄好多事情,賬號登錄,自動保存,在公司記錄的東西回家也能看。

這一年我的工作主要可以分七大部分:

1、影視法律公眾號文章、法學專業文章撰寫,及英文資料翻譯等;

2、日常版權合同歸檔、備案、拆分、查詢工作;

3、解答音樂、圖片作品使用的法律問題,與音著協溝通,圖片賬號管理;

4、會議的籌備、邀請、組織工作,包括研討會的議題設定、資料搜集等;

5、期刊、書籍、課題委託約稿,擬定合同、計劃等;

6、其他各種請示、通知、報告、簡報、會議紀要等文書撰寫;

7、與其他電視台聯絡,會員單位資料整理;列印、複印、掃描、文件整理等文秘工作;貼發票報銷等財務工作;以及各種跑腿送取文件發快遞等。

鍛煉還是挺多的,可以嘗試不同的事情感覺很開心。即使是最後一項打雜的事情也讓我有很多收穫,貼發票這種看似簡單的事情也不是總能貼的對。對待每件事都要抱有最大的熱忱和事無巨細的耐心。

一開始我的工作主要是影視行業的法律問題研究,整理相關案例、寫公眾號文章,公司具體的版權合同歸檔拆分查詢之類的事情做的比較少。

從2016年10月到2017年4月,我在公眾號上發的文章主要有這些:

通過寫文章,緊跟影視案例,鍛煉了寫作能力,繼續提高對著作權法的認識,增加對廣電影視行業的了解。公司給了我足夠的自由和時間去探索、成長,我也從中發現了自己很多不足,在語言運用、搜集歸納方面還有很大可以提高的空間。但隨著其他事務性工作的增多,我對寫文章的熱情和精力也有所消退,也挺可惜的。

1-2月份沒有產出任何文章,主要是在做年底合同各種數據匯總整理,以及元旦、春節假期也沒做什麼事。

3-4月份公司開始一項新業務,前期的框架搭建、案例整理、制定著錄規則等佔據很多精力,也沒有寫多少文章了。

剛工作的那段時間我還特別熱衷去聽各種講座、研討會,資訊來源有自己了解到的,也有公司派我去的。聆聽專家學者、律師法官的講座感覺特別興奮。

潛移默化了解行業最關心的問題,身臨其境感受著作權法制環境的變化,都讓我特別興奮。這是在上學的時候感受不到的,只有在具體的工作中才能更深入接觸。

4月底,我被外派到了央視,成了一名不能在食堂吃飯、不能在內部咖啡館買飲料、不能在小賣部買饅頭、於是更加受我媽鄙視的外協人員。雖然我自己不在乎這些,畢竟我也吃不多……我感恩的是這次工作變動使我可以接觸到一線節目製作人員提出的法律問題,了解節目製作中遇到的版權問題,參與更多行業研究、修法建議工作,而且也算是個不錯的機會感受一下事業單位的工作氛圍。

可我媽還是覺得我就是傻,覺得我努力工作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可能她比較關心現實問題,我比較在意內心是否充實富足,以及是否能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來央視之後工作節奏更緊張了,以前還有時間刷刷淘寶聊聊天,但是在這邊的氣氛就變得很嚴肅了,每天沒有閑著的時候,尤其是從6月份我開始準備司法考試,中午去星巴克看書,有時候真的有點體力不支……在央視的日子讓我對事業單位的印象有所改變,因為這裡有一群認真做事的小夥伴,還要具有實幹精神、堅守行業利益、富有人格魅力的領導。然後我還發現廣電總局並不是外界罵的那麼不堪啊,任何規定的出台都是經過反覆論證平衡各方利益,並不是領導們一拍腦袋就決定的,站的夠高才能看的夠遠。我發現我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反感公文寫作、領導講話,以及各種繁瑣的程序事務。

於是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我也該去考個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但是我又覺得我沒有那麼崇高的服務人民的理想,也害怕去了那種地方真的會壓抑人性磨滅個性,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競爭太激烈,我爸這個為黨和國家賣了三十多年命的老公務員都說我絕對考不上。

我依舊沒有想清楚我想要的是什麼,目前我只知道我不想把自己限制死,我只希望每一天我都能夠比之前的自己更進步,更快地成長。不斷better、better、better。

我羨慕那些五六點起床運動帶娃給家人做早餐,八九點到公司處理繁忙的事務,到處飛來飛去還能安排好時間陪家人,永遠美美的活得漂亮又有能力有親和力的女強人,既要贏的漂亮又要姿態優美。我想成為那樣的人。我相信沒有什麼踏實穩定輕鬆不累,只有能力更強才能更自由。

我還想要嫁給愛情,擁有穩定的生活,平和喜樂不焦慮,用自然的方式養育比我起點更高、眼界更開闊、性格更健全的孩子。

除了自己和家人,我還有更宏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國家的著作權法環境越來越好,尊重法律尊重創作,讓法律為創作保駕護航, 讓創作更自由,更好地滿足我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知道我必須堅持在這個行業,雖然我不知道是以什麼樣的途徑,但只要為這個行業貢獻我的力量,讓自己更優秀更有能力, 那麼我的前兩點對於自己和家人的小願望也能夠實現吧。

2017年的司法考試號稱末代司考,在考試前一晚我寫下下面這段話:

本該是硬著頭皮看最後一眼書,然後第二天去走個過場當個炮灰感受下末代司考,可是我止不住強烈的傾訴欲,我得寫點什麼。

究竟什麼才是我必須要做的事情?我從來都沒想學法律,從來都不想當律師,我為什麼要考司法考試?木金君問我的時候,我說:為了證明我自己。他非常生氣,這是什麼爛理由。

在此之前我從沒覺得這個理由很爛,似乎本該如此,即使我不做律師,我也要通過司法考試來證明我自己。可是被木金君說我,我突然好像信仰坍塌,是啊,為什麼我要為了證明我自己而做一件讓我如此痛苦的事情?什麼時候我才能有底氣說:我很開心,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不需要證明我自己。

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想徹底放棄司考,花更多的的時間在寫作上。我想創業開早餐店。我想當健身教練/模特。可是我害怕,我害怕這些事不能養活我自己,我害怕我供不起我的孩子上一年18萬的幼兒園。

似乎對於學了這麼多年法律的我來說,通過司法考試,當律師,才是一條最穩妥、體面,且高薪的路。

年輕女孩選擇工作要問自己四個問題:

1、你到底是熱愛這份工作的光環,還是它真實悲催的日與夜?

2、你願意為你的事業,忍受美好生活做出多大的犧牲和改變?

3、你選的這份職業是否要求你即便不為工作也願意對自己持續投資的學習?

4、選擇大於努力,但面對選錯了的風險,遺憾和後悔,你選哪一個?

最近體會到:人生之苦,苦在選擇,人生之難,難在放棄。我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也許大多數普通人都是在這樣的猶猶豫豫中消耗掉了一生。

司法考試就是我的軟肋,我通常都是想做什麼就去做,可是唯獨對司法考試確實想放棄又不忍。因為我太膽小了。

我羨慕懷揣著夢想走進法學院的同學,似乎只有這樣才理所當然努力通過司法考試。而像我這種調劑過來的,整個大學都在嘗試所有我感興趣的文藝活動,最後將興趣和專業結合鎖定在著作權領域,至於司法考試考的那些毫不相關的內容,實在是用不上也記不住。

可是不通過司法考試我就不能更理直氣壯地用法律武器幫助我的喜歡的藝術家們,不通過司法考試我未來的孩子就上不起18萬的幼兒園啊……到時候可能就漲到20萬了吧……

經過了又一次失敗的司考,和最近的思考,我想明白了一些問題。

我拒絕被安排的人生,我無法為了安逸或者物質上的享受去選擇一個我完全不了解也沒有興趣的行業,即使我知道可能我去了可能也能幹好,也會對它產生興趣,我不要做任何人的傀儡,即使我害怕我的選擇會讓我付出更多的艱辛,但是我知道我不會後悔。

大概二十多歲的時候都會迷茫會掙扎吧,只有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才會知道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有嘗試過所有的可能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和適合的。那篇文章中的北大女生,面對愛情和工作,有掙扎有妥協,最終還是忠於自己的內心。

接受最真實的自己,堅定地走下去,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不要和別人比,不要計較眼前的利。相信自己一定會的到所有想要的。人生就是不斷打怪升級,你以為現在很難,但通過這關再回頭看都不叫事。

GIF

小桔:距離上周末的司考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了,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寫完這篇,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更堅定了自己要走的路。雖然未來還是充滿了不確定,雖然還是會焦慮,但至少清楚自己必須要走的路,就不會害怕了。

祝大家周末愉快~

關注

我的後台北時代

早餐 生活 成長 文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的後台北時代 的精彩文章:

TAG:我的後台北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