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服之美:雲想衣裳花想容

漢服之美:雲想衣裳花想容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漢服,並不局限於漢朝,它所指的是整個漢民族,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是中國獨有的美。

許是歷史悠久,時光漫長,這千年前的美慢慢被世人遺忘,竟無人知曉。但她一直默默等著,等待被重新發現的那一天。

幸而,這千年的羈絆未被切斷,世人發現了她,漢服得以重新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輕輕拂去時光細塵,漢服之美,一如千年前靈動而飄逸。

始於黃帝,備於堯舜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的制冕服。「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漢服的上衣下裳的形製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至今漢語仍然用「衣裳」這兩個字作為服裝的統稱。

殷商時期,服飾形成了制度,名為冠服制度,並與儒家治國思想相聯繫。春秋時期更盛,衣服樣式變得更為繁多,其制度也更為完備,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為了禮儀的表現形式。

此時服飾的特徵與上古時期基本一致。交領、右衽為最基本的典型特徵,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樣。

交領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指的是衣襟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

《晉書·五行志上》:「至元康末,婦人出兩襠,加乎交領之上。」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發展到秦漢時期,服飾基本沿襲戰國時期,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男女均可穿。

▲戰國直袍裾

▲馬王堆曲裾

秦漢時期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

由於漢代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婦女有所減少,但並沒有消失,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

春生翡翠帳,花點石榴裙

隋唐五代時期,漢服得以創新,但不脫離漢服基本特徵。隋唐婦女的主要服式仍然是襦裙是裙、衫、帔的統一。

▲《簪花仕女圖》

女性當中十分流行齊胸襦裙,即把下裙提至胸上的裙子,搭配以披帛。

唐代男子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前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

▲《韓熙載夜宴圖》

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

與隋唐時期的艷麗奢華不同,宋代漢服簡約質樸,宋朝漢族男子服飾沿襲了大襟右衽交領和圓領這兩種傳統服飾式樣。

宋朝漢族女服在沿襲上一代的基本制式的基礎上,相比男裝要富於變化些。宋代的褙子為長袖、長衣身,腋下開胯,即衣服前後襟不縫合,而在腋下和背後綴有帶子的樣式。

裙拖六幅湘江水

明制女襖、女衫較有特色也很流行,外衣多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緣邊領子加護領,下裙多配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

▲穿寬袖背子的貴婦

明代的男裝,大人多穿寬大的直身,頭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六瓣、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役所戴的,但是因為戴起來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來。

▲戴儒巾與四方平定巾的士人

1644年滿清入關,推行了剃髮易服政策,禁止穿著漢服,使漢族傳統的服飾制度被迫中止。

當時的人們沒有想到,在幾千年後的現在,漢服會重新出現在世人的眼前,一如當初,靈動飄逸。

飄揚的裙角下所閃耀著的,是歷經千年的中國文化。

*配圖來源於網路,侵權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堅果正能量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圖騰文化的C位,你要不要pick一下?

TAG:每日堅果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