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錯,那是雨水
2018年7月24日,天津地區,颱風安比如期而至,帶來的是搖身一變的城市海景房以及各類費用支出的增量GDP,短短几小時,保險公司理賠不斷,道路救援喜笑顏開。
造成一切的,是天意嗎,不,是人禍。
暴雨幾乎每年都有,現在中國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統只夠抵抗一年一遇的暴雨,面對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城市排水系統只有放手頭投降,城市管理者號召大家齊心協力,對抗天災,看看誰是最可愛的人。
嚴格來說,在中國城市地下並不存在下水道,存在的只有污水管網。我國城市中普遍採用的是「地下管網式」排水設施,在較淺的地下埋藏著口徑多在一米左右的排水管,需要更換或添加管網也不用像忍者神龜一樣下到地下,直接開挖即可,這也就是大家經常見到的剛修好的路被刨開,再修再刨。
並且在我國北方城市管網中污水井遠多於雨水井,畢竟在日常生活里,相比百年一遇的大雨,還是排骯髒的東西更加實用。
這就造成了我國城市其實根本就不存在排出暴雨的能力,下水道之患也已成為影響城市發展重要的一環。
↑倫敦下水道圖
在我國,建設過程中一直以大而美,能創造GDP為優先考慮,而下水工程相比較地標建築以及面子工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費力不討好。
首先,排水管網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在我國從建國發展至今,真正有經濟實力投入建設也就這幾年,然而城市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忽略了地下埋著的東西。
其次,當你走在一個城市,可能會為這個城市的建築,這個城市的變化而感嘆;而很少有人在暴雨中,在極端天氣中漫步在城市裡,並且感嘆,這個城市的基礎建設真完善。就是說,人們在難得遇到的情況以外,並不會過多注意可能會發生的事,當然,考核標準也是如此。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樓蓋的越來越高,城市發展的越來越快,而水也越來越多。
↑東京下水道圖
龍應台說過,一場連下三小時的傾盆大雨最能考驗城市之真實面目,雨果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所以,有搞形式主義的精力不如多做些實事,放慢腳步等一下,口號不能總喊,因為可能轉年就會打臉。


TAG:張南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