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朱雨辰如何「養出」這樣的媽媽?我們採訪了500個媽寶

朱雨辰如何「養出」這樣的媽媽?我們採訪了500個媽寶

了解小羊本人最新動態

NO.987

文:艾小羊 讀:徐徐

電台配樂:Cat Stevens《Father and son》

文章配圖:電影《東京家族》

有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對:25歲以後,你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

所有良性和不良關係,都是雙方合力造成的。當父母不能覺知孩子的成長、適時退出,他們已經變成了我們的孩子。

25歲之前,父母給我們最好的愛,是幫助我們成長;25歲以後,我們反哺給父母最好的孝順,是幫他們重新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怎樣幫朱媽媽式的父母斷奶?讀者給出了鮮活而有力量的答案。

1

「媽,你有爸,就別粘著我了」

森先生被之前的兩任女朋友形容為媽寶男,他不服氣。他18歲去澳洲讀書,生活自理能力很強,回國後在科研單位工作,工作上從沒給別人添過麻煩。

他一度覺得現在女孩眼裡不容人,直到現任女朋友也說他是媽寶,他才開始反思: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親子關係,他可能很難有好的夫妻關係

他下決心搬出來自己住,並且籌劃在女朋友單位附近買房子。媽媽抗議無效,提出要房門鑰匙,他也拒絕了。媽媽乾脆每天送湯送菜。有一次晚上10多還來,看到女朋友還在,她問:「你這麼晚還不回自己家?」

就是這一次,女朋友跟森先生大吵了一架,說他是典型的媽寶男。

冷戰的那幾天,森先生看了很多親子關係的書,有一句話讓他印象特別深:「每個成年人都要有勇氣拿起手術刀,為有問題的親子關係做手術,會疼,但能救命。」

森先生換了住處,新地址沒告訴媽媽;他每周末回家探望父母。親子關係一度非常緊張,父親找他談過話,母親在他面前哭過,打他、罵他。

熬了小半年,有一天老媽忽然讓他幫忙訂火車票:「我跟你爸要去昆明旅遊!」他眼睛一酸 ,眼淚差點掉出來。

雖然母子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但森先生覺得非常輕鬆。

「在心裡,她永遠是最重要的人,生活上嘛,我有我的愛人,以後也有我的孩子,我的家庭跟我父母的家庭,是兩個平行的宇宙。」森先生說。

2

「你做好準備失去我這個兒子吧」

5年前,王志被催婚。2年前,又開始被催生。被催婚的時候,他想算了,隨老人的心愿。被催生的時候,他想生完老大,是不是還要催老二?

王志想用「懷不上」搪塞過去;父母來勁了,四處求醫問葯,每天熬四大包中藥往他家裡送。

周末開開心心回父母家,一桌子菜端上來,這個壯陽,那個調理卵巢,還有暖宮、生兒子的菜,夫妻兩人掃興地扒拉幾口飯,趕緊逃回家。

王志跟大學室友抱怨,室友說:「父母奇葩,是他們的事,你要做到不被他們綁架,這是你自己的事。你總怕父母傷心,就不怕你太太傷心?父母給了你生命,但你太太才是陪伴你一生的人。

從小聽話的王志,做了很長時間心理建設,才決定給父母寫信,告訴他們自己準備丁克,希望不要再催生孩子。

他拿給太太看,太太又加了一句:作為成年人,我是來鄭重通知你們,而不是徵求你們意見的,如果繼續催生,你們可能失去我這個兒子。

強勢的母親一收到微信就炸了,罵他是白眼狼。

王志說,這個過程,最難克服的是自己的心軟。好在有太太和大學同學支持,他才捱過跟母親冷戰的那一個月。

3

「為人父母,不要給孩子添麻煩」

蔡康永說,我對麻煩的界定很簡單,就是你要拿捏你跟那個人的人際關係,超過那個人際關係,就是給別人添麻煩。

很少有父母意識到,過度的關心、干預是給成年子女添麻煩。

親子關係,在孩子小時候,是親密無間的引領與給予,孩子慢慢長大,這種人際關係自然而然變成觀望與陪伴。像最好的朋友,你過得快樂的時候,我離你遠一點;你痛苦迷茫的時候,我離你近一點。

養兒育女,不僅僅是一場傳宗接代的遊戲,更是兩代人的自我成長:

子女的成長,是生活自理;

父母的成長,是體面退出。

4

對待不成長的父母,殘忍即慈悲

此次採訪的500個樣本,大家普遍認為,擺脫愛的綁架,最難跨越的是以下5點:

害怕失去父母的愛;

擔心因為不孝順,帶來人生失格;

不忍心,扛不過父母的苦肉計;

容易產生自我懷疑,不能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習慣扮演弱勢角色,總擔心胳膊扭不過大腿。

佔有慾很強的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愛的壓迫,通過不斷釋放和施予愛,強調自己對孩子的付出,甚至被孩子毀掉的一生,由此讓孩子產生內疚心理。

無論人際關係還是親子、夫妻關係,人心裡的內疚越多,越容易被掌控。

成年人想要爭取親子關係的主動權,最重要的是克服內疚心理。

首先,父母是成年人,他們選擇生下你,以及為你付出,是出於成年人的心甘情願,不是你逼的。

其次,人生而自由,你有自由處置自己人生的權利,你不給他們添麻煩,他們也不應該給你添麻煩。

第三,你的獨立,是幫助父母開啟人生的下半場。你不應該是他們一輩子的主角,退出舞台,把光留給他們自己。

既然父母可以用「我為你好」綁架你,你也可以用「我為你們好」,去掙脫這種綁架。

寫到這裡,想起我的採訪對象,旅行攝影師王小慧的一句話:對於那些不可能,或者你並不喜歡的追求者,殘忍即是慈悲。

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反抗過度捆綁的親子關係。

當父母的愛,給你巨大壓力,甚至影響你的自信和人生選擇,對他們殘忍,即是對大家的慈悲。

愛,從來不是順從,而是獨立個體之間的彼此照耀。面對不懂退出的父母,我們不能做永遠的小孩,要積累力量,將父母推向更加寬廣的舞台——

世界這麼大,什麼時候看看都不晚;人的舞台越大,越懂得寬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小羊 的精彩文章:

活得貴一點,不一定要花很多錢
為什麼一樣的手機,他拍的照片比你的好看那麼多?

TAG:艾小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