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魔系女子」劉孜:忠於自我,不斷不舍不離

「魔系女子」劉孜:忠於自我,不斷不舍不離

有野心、靠自己、享自由,熱播網劇《上海女子圖鑑》里,劉孜扮演的女高管讓人眼前一亮。對於「漂一代」女性的成長,她經歷過,迷茫過,執著過,有遺憾亦有喜悅。

上海的雨天,讓劉孜拍不了原定的戲,也成就了我們的採訪。她和張嘉譯、閆妮等人出演的電視劇《少年派》正在拍攝之中,劉孜在劇中飾演一位優雅知性的母親,採訪前還在鑽研劇本揣摩角色。

四年前曾經採訪過劉孜,她比上一次更加坦然放鬆,暢談演藝路上的曲折追求,述說設計帶給她的寧靜致遠,分享做公益的點滴心得。回顧一路走來的選擇與感悟,曾經的焦慮和如今的通透,輕聲細語里流淌著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愛。

女子圖鑑,探索職業真諦

聚焦「漂一代」女性的《上海女子圖鑑》不久前完美收官。截止採訪時,總播放量已突破8億。播出過程中,劇情推進引發了不少熱門話題。

《上海女子圖鑑》提出「魔系女子」概念,和隨遇而安的佛系相比,魔系女子更有野心和魄力,直面慾望敢於追求。劉孜扮演的斯嘉麗,是廣告公司的高級主管,也是一個「有野心、靠自己、享自由」的魔系女子。她在劇中氣場全開金句頻出,和女主角亦師亦友,揭示職場殘酷的同時也展現了女性間的溫情互助。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不能被別人拖後腿,即使是你的戀人」、「真正的自由是不會寄托在別人身上的」……這些話引起許多網友共鳴。劉孜出場的情節里,經常可以看到彈幕中有人留言:「想要斯嘉麗這樣的上司。」

劇中的劉孜是引導女主角成長的貴人,現實中的她對如今在大城市打拚的女性來說,也是一個過來人。她出生在貴州遵義,16歲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留在北京發展。一如現在許多年輕人的選擇,看重大城市的發展空間,努力捕捉著屬於自己的機會。

那個時候的劉孜,表面上片約不斷,還主持著當時收視率很高的綜藝節目,內心卻常常缺少安全感。「二十多歲的時候接了很多工作,不停地在演戲,有時候只是想證明自己『沒有閑著』」,她笑著說,「現在回想起來有些幼稚。」

如今的劉孜不再受虛名牽絆,有沒有戲拍,內心都是平靜的。2013年,她在沉寂幾年後,客串了電影《等風來》里的角色,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真正領悟到上學時老師說的那句話:「沒有小角色。」

演員不是明星,職業目標不是「紅」。劉孜認為,一部劇能不能引發關注和話題,是製作方要考慮的事,演員關注的始終應該是角色。她現在選擇工作時,關鍵看角色能不能打動自己,沒有合適的她就慢慢等。

前幾天,劉孜還和張嘉譯討論,認為好演員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每個行業里,能站在金字塔頂尖的只能是少數人。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熱愛,很難堅守職業底線。經歷過迷惘,如今的她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認識,只想詮釋好每個角色,這就是對表演的一種熱愛。

演員也是職業,這種對職業的探索和思考,對自我的反省和尋找,適用於每一個在職場上拼搏的年輕人。如果讓劉孜和如今的「漂一代」女性對話,她最想說的是:「在職場上不分男女,一定要有職業精神,遵守職業準則,要努力讓工作達到職業標準。」

不斷挑戰,重新發現自我

戲一直在演,但劉孜的人生有許多面。為了平衡演員身份帶來的焦慮,她走進了設計的世界。這並非偶然。上學時,她就喜歡看各種家居設計雜誌,出差和旅行時看到有設計感的物品、裝飾品也會忍不住買下來。

經過學習和鑽研,劉孜在設計方面的才華開始閃光。她受朋友邀請參與瑜伽館的設計。瑜伽館高十米,隔成兩層可以容納更多人,有利於增加瑜伽館的收益,然而她卻沒有建隔層,保留了開闊的空間。為了實現理想的風格,她還跑到義烏買來一萬多顆珠子掛在屋頂。白天的時候,陽光在珠子的折射下顯得格外夢幻,夜晚珠子又如星空般閃閃發亮。

進入設計領域以來,劉孜曾擔任商業地產項目「官捨生活匯」的設計總監,摩登而時尚的風格獲得好評;以「童話」為名的家居用品設計,入選北京國際設計展覽;連續四年受邀參加清華大學設計學院「國際創意營」,發表主題演講……在業內小有所成。

設計讓劉孜的人生變得更加豐盈,克服了演戲帶給她的焦慮,內心多了一份淡然篤定。「我覺得設計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通過設計更加了解了自己,這讓我不容易被別的東西所影響。」2015年,她創立了家飾設計品牌「Zi」。「Z」是英文的最後一個字母,「i」是我的意思,兩者合起來蘊意尋找最後的自我。

Zi產品設計

演員擅於表現,而設計講究慎獨,兩種看似矛盾的角色融合在了劉孜身上。她坦言,曾經有段時間對自己的定位並不清晰。做演員的時候,她聽經紀人的建議,盡量少和別人談設計的事;做設計的時候,她根據同事意見,和合作方交流時,也盡量迴避關於演員身份的詢問。

漸漸地,劉孜找到了相通之處。不管是演員還是設計師,都需要和自己對話,發掘內心訴求和作品的契合之處。只不過,一個以角色呈現,一個用設計表達。演員或者設計師,都是她的人生維度,缺了任何一部分都不是完整的劉孜。

2018年5月,劉孜Zi器物&吳一葦攝影交互展在上海舉辦。她以裝置展示的手法,呈現瓷器從泥土變成器皿的過程,吳一葦的照片則記錄了北京望京CBD的高樓設施是如何在三年里從無到有。

交互展展出了Zi品牌的「She&He」系列家居器皿,最讓劉孜滿意的是色彩。她沒有進行二次上色,而是選用帶有純天然色彩礦物的色泥燒制,再手工打磨出啞光效果。冷色系對應暖色系,稜角分明對應柔和造型,設計賦予器皿的靈魂,於無聲無息間表達她與他的愛戀。

不斷不舍不離展覽

交互展的主題是「不斷不舍不離」,這不是和時下流行的斷舍離唱反調,而是想表達一種態度和情感。物事變遷,誕生和消逝交替輪迴,蘊含著新我和舊我的情感聯繫與衝突,是不可能斷舍離的。這也是成長的意義,不斷挑戰和重新發現自我,卻又永遠忠於自我。

藍色氣球,憂鬱之中的希望

許多演員都會參加公益活動,劉孜也不例外,關注的內容和她的經歷有關。她生兒子時,發生過兒子出生後窒息了3分鐘的情況。那段時間漫長而煎熬,直至聽到兒子響亮的哭聲,她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在短短3分鐘里,劉孜深刻體會到孩子的生命力,也感受著為人母的不易。生下兒子不久,她便成為關愛早產兒「微寶貝計劃」愛心大使,此後也一直關注著與孩子相關的公益項目。近幾年投入感情和精力較多的是呼籲人們關注自閉症孩子。

許多人同情這些孩子,覺得他們是有缺陷的,她更希望人們能理解和接受這些孩子的「不一樣」。其實,他們只是在用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方式表達和生活,人們需要做的是敞開懷抱接納他們。

劉孜每年都會策劃組織慈善畫展活動,畫作來自上海博愛兒童康復醫院裡的自閉症孩子。繪畫對他們來說,既是一種治療也是一種自我表達。他們的內心保留了對世界最純粹的想像力,有著一片夢幻般的絢麗空間,塗鴉出的色彩和畫面常常讓人震撼不已。

慈善畫展拍賣所得款項,全部用於自閉症孩子的康復。劉孜選擇這種方式,有一番獨特的見解:「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尊重,也理應得到尊重。我希望站在平等的角度上,用這種方式展示他們的世界,讓他們的價值得到認可。

2016年在舉辦的《藍氣球行動之天真者的優美世界》活動中,劉孜分享了這些年來接觸自閉症孩子的感觸。最觸動她的,其實是那些孩子們的家長:「很多父母第一次知道孩子有這個病,可能所有的自尊都掉到了地上。不敢跟別人提起,一提就揪心般難受。」

自閉症孩子的父母都會為無法「幫助」孩子而感到痛苦,劉孜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日本有位知名作家東田直樹,其實是重度自閉症患者。他通過母親發明的直板鍵盤敲擊字母,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慢慢拼湊出心中真正想表達的話。因為母親了解他的溝通方式,才讓他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母親一直做的就是愛他,讀懂他的世界。

在和自閉症孩子交流的時候,語言是蒼白的。劉孜常常通過眼神和動作,向孩子傳遞善意關愛。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用憂鬱而包含希望的藍色來代表他們。活動中,劉孜及嘉賓與孩子們一起,以巨大的藍氣球為底,自由隨性塗上各種顏色,表示每個人都要為關愛自閉症孩子貢獻一份力量。

劉孜很少對這些活動進行宣傳,她說每個人參與公益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她關愛自閉症孩子並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愛心,只是單純地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孩子切實的幫助。在自閉症孩子的世界裡,愛是一場無聲的告白,她希望人們都能幫助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適應「地球」,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Q&A

熱門話題「孜」有觀點

《上海女子圖鑑》提出「魔系女子」概念,和隨遇而安的佛系相比,魔系女子更有野心和魄力,直面慾望敢於追求。劇情發展和角色選擇,也引發了許多女性成長話題。對於熱門話題,劉孜有何觀點呢?

Q:野心對女性來說是好還是不好呢?

A:我覺得很難說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對有些女性來說,野心讓她們目的更明確,做事更有行動力。如果沒有傷害到別人,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一個良好的女性成長環境,應該是能接受多元價值觀的,這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Q:為什麼有些女性會把奢侈品包設為人生小目標?

A:我年輕的時候也這樣,這可能是很多女性朋友在成長中會經歷的一個階段。拍戲比較煩躁或者累的時候,買個包狠狠發泄一下情緒,心情會改善很多。不過那個階段已經過去,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就不太會在意奢侈品包了。

Q:你怎麼看有些女性以情感為跳板謀求上升?

A:肯定是不對的。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因為男女之間有差異,在個人能力、社會資源等方面存在不均衡。改變這種不均衡的狀況,應該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創造更多社會價值去豐富資源,而不是用情感去交換。

Q:在職場上,女人能交到真心的朋友嗎?

A:職業關係和友情並不矛盾,我覺得沒問題。

Q:容易投入感情「因事生情」,是女性職業發展的軟肋嗎?

A:這要看情商。如果能處理好事業與感情的關係,並不會影響職業發展。但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我建議在職場上一定要公私分明。還是那句話,在職場上不分男女,一定要有職業精神,不能讓私人感情摻雜進工作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婦女 的精彩文章:

父母健在時,你一定要做的35件事
她是90後畫家,卻擁有60後水平,是中國畫界的「荷畫美人」

TAG:中國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