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老子、莊子活到今天……

如果老子、莊子活到今天……

本論集取名為「道家思想及其現代詮釋」,其實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偏重於客觀的呈現,即文集的第一編,該編承蒙郭齊勇教授慷慨,允許我將《諸子學通論》一書中的第三章抽出來放入此處;第二,偏重於自我的解讀,這一層意思即文集的第二、三兩編及附錄部分文字。至於解讀得是否恰當,有待學界同仁、道友的評價。

——吳根友

道家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 以老莊思想為核心(節選)

對於道家,我們往往不是給予太多的讚譽,就是給予過多的神秘化、虛玄化的理解。在唐代韓愈之後,特別是宋明理學的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意識之後,老莊思想常與佛教並列,被視為異端加以排斥。在「國學熱」的今天,如何比較真切地理解道家思想,特別是老莊思想的基本內容,然後對其作出適當的引申性解釋,是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發展道家思想,建設當代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化的合理態度。

有鑒於此,筆者想在本節中對先秦道家老子、莊子的主要思想觀念、核心命題做一簡明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再來討論道家思想對於現代人的啟迪意義。

遵道貴德——道家之道與道家之德

道與德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範疇,「遵道貴德」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觀念。

1、何謂「道」?

《老子》第二十五章說得最為清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老子)

《老子》其他論「道」的幾章,無非是說「道」只是一抽象的觀念,不能從感性的、感覺的角度去理解它,去把握它。如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見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第二十一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而最容易將人的思想引人迷魂陣的 ,莫過於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莊子·大宗師》篇對「道」也作了非常清晰的規定:

夫道 ,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

(莊子)

以上所引文獻表明,老、庄所講的「道」無非是萬事萬物現象背後的根據,是萬事萬物之所以成為他們自身的根據與原因。天之為天,地之為地,人之為人,動物之為動物,紅色之所以是紅色,一個諸侯國之所以興盛,而另一個諸侯國之所滅亡,都是有其根據與原因的。這些根據與原因,在道家的創始人看來,就是一物之所以成為他們自身的道理, 這個道理就是道家所說的「道」。

人若能領會這種「道理」,就是「得道」。「得道」之人,就是有德之人。由此,而引出道家哲學的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德。

2、什麼叫「德」

《老子》第二十一章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第三十八章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第四十章:「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而最為全面闡述德與道的關係,以及德在成物過程的作用與意義,莫過於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 (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遵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定) 之、毒(安)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莊子》一書對「德」的論述很多,哲學定義的講法有如下三條:

(1)《天地》篇:「故通於天地者,德也;行於萬物者,道也。」

(2)《天地》篇:「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為德。」

(3)《天地》篇:「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或作流)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天順。」

《在宥》篇有一段關於物、民、事、法、義、仁、禮、德、道、天十個範疇的哲學規定:「賤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匿而不可不為者,事也;粗而不可不陳者,法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為者,天也。」

……

要而言之 , 道家所說的道與德 , 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狹義的 「 道德 」,而是一種抽象的哲學道理 。 他們要求下至普通人 ,上至君王 , 都要以合乎萬事萬物的內在法則 、 秩序的方法去處理我們所面對的現象事務 。 讓自己成為一個得道之人與得道之君 ,從而共同營造一個有道的 「 至德之世 」。

道家思想對現代人的啟迪意義

與儒家、墨家、佛教、基督教等其他思想流派相比較,道家思想有其自身的特點。就其與當代社會生活密切關的主要內容而言,筆者的體會大體上有如下四點。

第一,尊重大自然、人類社會內在的、自發的秩序,要求人們努力追尋、發現這一秩序,通過「凝道而成德」、「化理論為方法」的過程,使人的個體生命與社會生活達到一種理想的和諧狀態,這便是道家核心思想:遵道貴德。就這一點講 ,道家哲學一點也不虛玄、神秘,而是極富理性色彩。

第二,重視事物無形與有形的兩種狀態的不同作用,重視發現天下萬事萬物作為一物的內在價值,跳出人類文明對有用與無用的固有成見,從而不斷拓展人的價值視野,達到對所有既成之見的批判。僅這一點看,道家思想具有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不斷地、無情地批判現實」的批判性(不是現代漢語政治意義上的批判)。在道家看來,每個人的自由、自在、自足的生活本身是無法折算成社會功利來加以計算的。每個人自由、自在、自足的生活本身才是最高的功用,是不能被任何功利的計算所折價,以至於出賣。這便是道家的「有無之辯」和 「有用與無用之辯」兩個命題所揭示出的真理與價值的洞見。

第三,重視自然生命與生命的自然展開過程的意義,反對各種形式的戕害生命的行為。不僅重視人的個體肉體生命,而且重視人的生命應當具有的內在與外在的自由感,這一點在莊子的思想中表現得尤其明顯。「乘物以游心」的思想在今天技術統治與物慾膨脹的時代,尤其具有啟發意義。這也是道家生命哲學所揭示出的人生真諦。

第四,作為中國隱士派的哲學家群體,道家思想總是具有一種讓人逸出常規, 別覓洞天的清新感覺。他們對世俗固有價值與習以為常的成見總是持有一種批判與超越的態度,從而能讓人保持一種更為開闊、開放的心靈與精神。其哲學中蘊涵的詩意精神對於中國歷代藝術都有深刻的影響,而且,道家思想不僅對中國失意的知識分子群體能提供一種精神的安魂曲,並且對於那些得意的知識群體也具有一種精神上的提升與警醒作用———只要他們領悟了道家的著作。

當然,道家思想的現代價值遠非筆者在此所講的四個方面。而且,按照我們習以為常的辯證思維,也會知道他們有著自己不可逾越的時代局限性。問題是,我們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與情感,從道家的思想寶庫中尋找那些有利於我們今天的生活,並促使人向上,過一種合理,自在生活的思想內容,而不是要通過批判古人來顯示我們的聰明與偉大。這也是在「國學熱」的今天,我們應該對傳統文化所採取的合理的態度。

圖書信息

《道家思想及其現代詮釋》

作者 吳根友

定價 99元

ISBN 9787313183958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內容提要:

道家學派,實始於老聃,其最為核心的概念曰「道」。本書認為,作為一種看問題方法的「道」,「依道而看」的道家哲學方法論對於現代社會中的個人生活而言,具有極大的啟發性,它能向每個普通人揭示出屬於它自己的「能在」,從而讓人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人生;道家之「道」並不是死的法則,而是動態、無限、生機活潑等一切具有正麵價值意義的代名詞;「道」能夠最大限度地讓人敞開自身,讓他人或物性以最適宜的方式向自己敞開,從而形成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天地最適宜的良性關係。

作者簡介:

吳根友,男,1963年2月生,安徽樅陽人。1986年獲安徽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武漢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001年10月晉陞為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2002年增列為博士生導師,2016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本期編輯 王加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在這座城,普希金為愛而死

TAG: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