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會致聽力受損嗎?
da da da da da ……dadadada……
這是什麼聲音?
這是重複經顱磁刺激的聲音。
並不美妙,甚至有些吵,不免令人擔心,治療做完了,聽力會不會受影響。
背景介紹:
經顱磁臨床循證指南中有關於經顱磁的安全指導和相關建議。儘管已得知重複經顱磁刺激是有可能產生高於120db的噪音,然而並無一個嚴謹詳盡的研究去論證經顱磁對於個體聽力的影響。
被試:
24名健康的成年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齡為23.8),均無疾病史,均為右利手。
分為兩組,其中16人接受經顱磁刺激,而另外8人則接受偽刺激。
研究工具:
在經顱磁刺激前和後分別測量每一個被試的聽覺閾限和TEOAES(瞬時誘發的聽覺發射)。
研究過程:
(1)24名被試者在經顱磁刺激開始前,需要測量的有運動閾值、聽覺閾限、TEOAES。
其中,運動閾值的測量方法為:刺激運動區,測量對側靶肌的肌電值。10次單脈衝刺激中至少有5次能夠誘發出波幅大於50μV的運動誘發電位(MEP)的最小刺強度。
聽覺閾限則用AC40臨床聽力計測得,由於被試都將在治療過程中佩戴一次性泡沫耳塞,因此在治療前也需測量佩戴耳塞時的聽覺閾值。
(2)兩組被試者均接受1Hz和10Hz的經顱磁刺激和偽刺激。即真刺激組中,8人接受1Hz,8人接受10Hz。偽刺激組中,則是接受1Hz和10Hz者各4人。用8字形線圈刺激前額葉,接受約20分鐘的共1200個脈衝刺激,強度為100%MT。
而經顱磁刺激產生的噪音則用一種名為ANSI/IET的聽力計測量。
(3)實驗為雙盲研究
實驗結束後,被試需填寫問卷,回答接受的刺激為真刺激還是偽刺激。在經顱磁刺激開始前、結束後的那一刻、刺激結束後一小時三個時間點分別測量雙耳的聽覺閾值和TEOAES。
數據分析:
一開始的分組規則:依據被試者在每10個純音中的表現,進行計算分析,測出聽覺閾值,並配之以適合的耳塞,而分為兩組。一組為P+組(意為保護得更好的一組:a well-protected group,其平均聽覺閾值高於34db),而另一組為P-組(意為保護得較差的一組,less-protected group ,其平均聽覺閾值小於或等於34db)。
對聽覺閾值和TEOAE波幅需進行前後對比,進行M-ANOVA統計分析。
實驗結果:
(1)重複經顱磁刺激產生的噪音
(經顱磁刺激產生的噪音,黑色為真刺激,白色為偽刺激。灰色區域為個體運動閾值和因此而產生的噪音位於何區間水平內)。
結果顯示,真刺激和偽刺激組在噪音上無顯著差異。
(2)靜態運動閾值
平均運動閾值為46.08%,在真偽刺激組間也無顯著差異。
(3)聽覺閾限
在經顱磁刺激前,各被試者間無聽力的顯著差異,無論是同側還是對側的聽力測試,平均聽覺閾值為10.36db。
佩戴耳塞之後,聽覺閾值都有了顯著提高。
但是在經顱磁刺激後,聽覺閾值並無顯著改變。
(4)TEOAEs
在經顱磁刺激前和刺激後一小時的TEOAEs並無顯著差異,不管是真刺激組還是偽刺激組。
而P+組的前後測無顯著差異,但是P-組在前測和刺激結束後的測量時,顯示TEOAEs在高頻刺激時的波幅有輕微降低,提示對聽力造成一定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在刺激後一小時又不再持續存在。
討論:
如所預期的,在P+組,我們沒有發現聽覺閾值的顯著性改變。
實際上,暴露和接觸噪音的確會對聽力產生一些損傷和影響,動物和人類耳朵的外耳細胞在面對噪音時是十分脆弱的。而TEOAEs波幅雖未顯示顯著性改變,但依然不可否認其波幅的輕微增長。這提示我們必須知道,在經顱磁刺激的過程中及TEOAEs的測量過程中刺激噪音多少還是產生了一些潛在影響。
雖然經顱磁刺激產生的噪音影響比諸如使用MP3聽音樂等產生的影響要小,但是也須知該結果是在用耳塞進行了聽力保護及在健康、年輕的個體中實驗才得出的結論。
結論:
該實驗呈現了經顱磁刺激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結束的當下,在聽力保護的情況下,對年輕健康被試者的聽力的影響。上述結果顯示,佩戴適合的耳塞,在治療過程中,尤其是高頻刺激時,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很好保護個體的聽力。也謹以此提示接受經顱磁治療的患者,希望引起注意。


TAG:精神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