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建立背景:17世紀初歐洲巨大變化的政治局面:羅馬帝國的衰落;天主教和新教派之間的鬥爭;哈布斯堡王室下的紛爭;歐洲近代民族國家逐步形成。

建立標誌:1648年結束歐洲三十年戰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正式簽訂

1618-1648年的歐洲三十年戰爭,是一次「重新塑造歐洲形象的戰爭」。幾個世紀以來的教皇權力和大一統局面被打破,幾十年間,德意志、丹麥、瑞典、法國等幾十個國家相繼捲入了戰爭。歐洲三十年戰爭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戰爭結束後,各個國家無論是信奉新教還是舊教,都不再聽從教皇旨意,要求以平等地位和主權國家的身份坐到談判桌前參與國際事務。區別於中世紀的教會大一統局面的是,在戰爭結束後,各國用國際條約的形式,將國家之間的關係做出一定調整。戰爭結束後,交戰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的目的主要是進行利益的再分配,但其中的條款也豐富了近代國際法的內容。歐洲興起的民族國家都在努力壯大自身的實力,其結果就是五強崛起,分別是英國、法國、奧地利、俄國和普魯士。

一.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1. 英國

在宗教上,伊麗莎白(統治時期1558-1603)沒有發動一場宗教戰爭就奠定了英國國教基礎。

在對外關係上,英國拒絕與哈布斯堡王室聯姻,並且在17世紀以後實行對外擴張政策。

在戰爭上,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將西班牙作為首要敵人,支持荷蘭。

在國內政治上,1603年,蘇格蘭和英格蘭正式聯合,政治統一。

但是,在17世紀上半葉,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時期,國王與國會因財政問題之間產生的衝突,國內政治危機出現,從而爆發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由於國內政治上的問題,17世紀上半期英國並沒有閑暇去顧及歐洲大陸上的事務。

在軍事上,17世紀以後,英國大力發展海洋力量。到17世紀中期,英國軍艦數量已經得到了劇增。英國強大的海洋力量伴隨著它擴張的對外證詞,同時孕育著在海上與西班牙和荷蘭之間存在矛盾衝突。

17世紀開始時,英國已經使得它的主要對手西班牙感到害怕。

2. 法國

在政治上,17世紀初,法國已基本達成政治統一。

在宗教上,法國全國奉行天主教,但是存在國內的胡格諾教派對法國統治者的威脅。

在對外關係上,法國與哈布斯堡王室為敵,將打擊哈布斯堡王室作為首要目標。

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之後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宰相紅衣主教黎塞留(在政時間1610-1640)控制法國政局。

在國內政治上,1610年以後法國摧毀胡格諾教派的反派勢力,貶低貴族與教士階層的地位,增強王權,並提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理念。

3. 德意志

16世紀末17世紀初,德意志還遠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在宗教上,德意志在1517年出現宗教改革,因而德意志被宗教改革的浪潮分成了許多小邦和諸侯。新教和天主教在德國境內矛盾不斷。1555年簽訂的《奧格斯堡和約》使德意志境內新教和天主教紛爭暫時告一段落,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勢均力敵的局面。

在對外關係上,17世紀初,德意志新教同盟和神聖羅馬帝國矛盾銳化,要與其一決雌雄。

4. 瑞典

16世紀中期以後,瑞典在波羅的海崛起,但其自然條件和經濟比起其他歐洲大國,仍然處於劣勢。

在國內政治上,1611年「北方之獅」古斯塔夫·阿爾道夫二世進行一系列教育、政治和軍事改革。

在宗教上,1611年以後瑞典以新教教義立國。

在對外關係上,瑞典和俄國、波蘭因波羅的海的爭霸不斷發生衝突。主要敵人是企圖稱霸全歐洲的哈布斯堡王室。

5. 荷蘭

在歷史上,荷蘭原屬於尼德蘭,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到了16世紀後期才擺脫了哈布斯堡王室成為了獨立的國家。

在對外關係上,荷蘭和西班牙不斷鬥爭,並暗中得到英國的津貼和軍事援助。在海外的擴張遠及非洲、南美洲、印度洋和遠東,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一大批殖民點。

在宗教上,荷蘭支持新教同盟,反對哈布斯堡王室。

6. 西班牙

在對外關係上,西班牙在1588年,無敵艦隊敗於英國,與英國不斷爭鬥。而在16世紀後期,尼德蘭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荷蘭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成為了獨立的國家。西班牙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之間如同是孿生兄弟的關係,一直得其支持。

在軍事上,無敵艦隊的落敗敲響了西班牙海上霸主計劃的喪鐘。同時,西班牙幾乎受到所有歐洲國家的敵視和挑戰(除了奧地利)。西班牙的聯合海軍在1600年時比荷蘭和英國都要強大,但連年的戰爭消耗使得西班牙漸漸萎靡。

在經濟上,因為荷蘭的獨立,西班牙國庫大受影響。其次,因為常年戰爭,西班牙國庫入不敷出。相對於英國和法國的興起,西班牙漸漸衰落。

7. 義大利

在政治上,義大利在17世紀初處於一盤散沙狀況。

在外交上,義大利的外交家很早就提出了近代外交的理論。這一理論幾乎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一位大使的首要任務是和服務於政府部門的其他人員完全一樣的。那就是他的一切行為都要最好地為他自己的國家的生存和發展服務。」17世紀初,歐洲各個外交家都致力於這一外交觀念。

8. 波蘭

在國內,波蘭王權軟弱,經濟落後。

在宗教上,波蘭的反宗教改革派佔據優勢,擁護羅馬教皇,反對新教。

在對外關係上,波蘭和俄羅斯和土耳其為敵,企圖抵制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勢力。

在戰爭上,波蘭和瑞典發生戰爭,使得波蘭的地位得以削弱。

9. 俄羅斯

在政治上,俄羅斯在歐洲政治上處於邊緣地位。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創立。

在經濟上,俄國經濟落後。

在戰爭上,俄國與波蘭和瑞典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南部收到土耳其的牽制。1615年瑞典出兵俄國,俄國請求英國調停。1618年,俄國和波蘭停火,俄國領土被割讓給波蘭。俄國利用瑞典和波蘭的矛盾,和瑞典達成外交。1631年,瑞典成為第一個在莫斯科設立長駐外交使團的國家。

二.歐洲三十年戰爭

歐洲三十年戰爭的起因是德意志境內的新教聯盟和天主教聯盟之間的矛盾不斷深化,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新教擁護宗教改革,天主教用戶哈布斯堡王室的統治,擁立皇帝。

歐洲三十年戰爭可分為四個階段:

波希米亞起義階段 1618-1623

丹麥參戰階段 1624-1629

瑞典參戰階段 1630-1634

法國參戰階段 1635-1648

波希米亞因王位的衝突,與神聖羅馬帝國爆發了戰爭。但很快波希米亞戰敗,德意志新教諸侯不得不尋找新的支持者。英國正忙於國內的資產階級革命,難以有所作為。荷蘭又被西班牙牽制,處於戰爭之中。因此丹麥和瑞典這兩個新教國家就成了德意志新教諸侯的主要求援對象。但瑞典在1623年正忙於和波蘭的戰爭,丹麥就率先一步參戰。

到了1629年,丹麥不得不和神聖羅馬帝國議和。而瑞典在英法的調停下,已經結束了與波蘭的戰爭,將主要目標放在了德意志戰場。

1630年,瑞典國外,「北方雄獅」古斯塔夫二世在德意志登陸。儘管瑞典幾乎是孤軍奮戰,但很快就得到了法國黎塞留的支持。1631年瑞典和法國簽訂了五年協議,法國為瑞典提供經濟支持。前期,瑞典屢戰屢勝,但古斯塔夫二世並沒有直接攻打維也納,而是逼近法國邊界,佔領天主教諸侯的領地。1632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在呂岑一戰中陣亡。此後,瑞典在諾德林根戰役中,大敗於西班牙和奧地利的哈布森堡王室聯軍。

1635年,黎塞留正式向奧地利哈布森堡王室宣戰,使其不再成為法國擴張的威脅。法國的參戰受到了瑞典、荷蘭以及德意志諸侯的擁護。

此時,西班牙受內亂紛爭,1640年,葡萄牙從西班牙獨立出去,從此一蹶不振。開始了和談。瑞典支持和談。

荷蘭在和法國的大戰中落敗,意識到法國的威脅,因而支持和談。

三.17世紀後半期的歐洲國際關係

1. 《比利牛斯條約》

在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簽訂後,法國和西班牙的對抗依舊在進行,因此法西戰亂不斷。1659年11月,法國和西班牙籤訂了《比利牛斯條約》。該條約的簽訂進一步的擴大了法國在西歐的勢力,西班牙已不再是法國的主要對手。此後,法國的主要對手則是經歷了「光榮革命」的英國。

2. 「光榮革命」和英國的對外政策

歐洲三十年戰爭後期,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英國發動了對荷蘭的戰爭,並且和法國保持友好關係。詹姆斯二世即位後,繼續親法政策,支持國內的天主教勢力。之後英國議會請來了荷蘭的威廉作為英國國王,此為「光榮革命」。

1688年以後,英國一變斯圖亞特王朝的政策,將法國視為英國的首要敵人。這種敵對關係一直貫穿了整個18世紀。

3. 歐洲的內戰與和平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和《比利牛斯條約》的簽訂反映了法國的崛起,西班牙的衰落。17世紀後半期,路易十四執政,發動了一系列戰爭。

1665年路易十四發動了奪取西班牙所屬尼德蘭之戰。

1672年他開始對荷蘭用兵。

1681年違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規定,攻佔斯特拉斯堡。

在這樣的情況下,反法大同盟組成了,西歐國家幾乎全部都參加了這一同盟。

1696年,路易十四和反法大同盟簽訂了 杜林和約與利茨維克和約。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雖已走向衰落,但仍希望趁神聖羅馬帝國面臨法國威脅之機擴張土耳其的勢力。1683年7月土耳其出兵包圍了維也納。波蘭和薩伏伊的軍隊解圍了維也納。因此土耳其不得不在1699年與奧地利簽訂《卡羅維茨和約》。

4. 歐洲的擴張

自17世紀初起,尤其是17世紀中期以後,西歐向整個世界擴張,建立殖民地、掠奪各國資源和財富、販賣奴隸、進行宗教和文化滲透。在當時,除了中國沒有在語言上被同化,幾乎所有地區都受到了西歐殖民者的影響,至今還是沿用他們的語言。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世界各地的財富向西歐集中。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而且逐步形成了一個世界範圍內的以歐洲為中心的經濟秩序,從而引起了歐洲各國之間無休止的戰爭。各國因殖民地的糾葛而相互開戰,而海外殖民地利益也成了政治交易中的籌碼。這一點在18世紀的歐洲國際關係中體現出來,並延續到19世紀乃至20世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右望 的精彩文章:

TAG:右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