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古老的戲種幾無觀眾 表演的道具漸成藏品

一個古老的戲種幾無觀眾 表演的道具漸成藏品

陝西華縣,古華州的中心地帶,天蔚藍山綿延渭河水泱泱,幾千年繁榮盡顯,其中皮影戲當屬頭彩,在現代光影藝術尚未問世時,「觀燈弄影者皆仰卧席棚前後。」

隨著科技發展,多媒體日新月異,皮影戲逐漸凋零,皮影戲的當家道具「皮影」也失去了它的主要作用,更多地成為一種藏品。像華縣羅紋河邊羅紋鎮的中年夫妻趙百平張華榮即是力排艱難,使華州皮影重放異彩的民間藝人。

趙百平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那時的娛樂活動乏善可陳,因此,只要村裡或周邊村鎮有皮影戲演出,他都要跑去看熱鬧,不懂戲文,但鑼鼓聲響,刀飛劍舞,興奮異常!

一次偶然的機會,親戚建議學皮影雕鏤,父親斟酌再三:怎麼說雕刻牛皮娃娃也是一門手藝,將來可以依次謀生。於是,1979的暮春,15、6歲的懵懂少年辭別家人,遠至200里外的咸陽拜師學藝。這是當年學藝時的老照片。

雖說師傅皮影大師李占文是近親,趙百平喊作老姑父(父親的姑父),但厚誠純樸的趙父一路叮嚀當徒弟的規矩,「勤快長眼、早起早學、刻苦晚睡、對人誠善」外,對師傅要「鋪床打水端飯碗、洗衣抹桌買煙捲、早倒尿盆晚聽喚、沏茶點煙不可慢。」老姑父說那是老一套,趙百平還是認真去做。

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姑父把制皮用刀(平刀、斜刀、尖刀)傳給了孫侄,把製作工序(洗皮、刮皮、綳皮、推皮、鑿鏤、過稿、雕鏤、調色、敷彩、熨燙、裝訂)的點點滴滴無一遺漏悉數教給了趙百平。圖為全套制皮用刀。趙妻張華榮說,刀子特別鋒利,不小心從桌上掉下去「挨」到腿上就是一個口子。

趙百平張華榮結婚成家後,夫妻倆齊心協力,經過20多年的潛心領悟實做,把「關門真傳」的技藝更發揚光大,許多作品被中央7台推出後,海內外購藏者絡繹不絕,以前的演出社也把影片當作「鎮箱」之物而收藏。

皮影製作與其它學科不一樣。像作文、繪畫都是紙不動筆動,而皮影雕刻完全相反——刀靜皮運動。圖中趙師傅正在描稿,把紙上的圖景悉數「描」到牛皮上,眼力手工很關鍵;之後雕刻,初刻後,僵硬的牛皮經過「洗禮」變得柔順起來。

如果說夫妻倆僅僅把製作皮影當成謀生致富的門路,無可厚非;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時常無償傳授,尤其對特殊人員更是關懷備至關愛有加耐心非凡。曾有一位學徒系聾啞人,不能言語溝通便紙筆交流。

下一期將有西安某特校的一批學生來學,「好在已經談妥,學校配備一名手語老師,這樣就方便多了,我們能多教,孩子們能多學。」

非常敬佩夫妻倆!往大了說他們是藝人,往小了說就是一對普通的農村夫妻,而他們卻具有寬廣的襟懷,多次獲獎的作品不但顯示技藝高超,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歷年來的無償傳授,給特殊群體的孩子們一個吃碗飯的手藝的同時傳承了咱們的古老文明更傳承人性之美,儘管是農民,但足以撐得起"徳藝雙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淮北枳 的精彩文章:

晉南民間收藏家的一件藏品收時千元 如今價值以百萬元為單位
工齡30年的護林員 手術後被執行每月700元生活費

TAG:淮北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