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檢檢出這幾種「息肉」,要治療嗎?

體檢檢出這幾種「息肉」,要治療嗎?

我們在體檢的時候總會或多或少的檢查出一些小毛病。很多人看到體檢報告上寫的「囊腫」、「結節」、「息肉」等醫學術語時,難免會很擔心,甚至嚇出一身冷汗,發現這些情況之後到底需不需要治療,不治療的話會不會變成癌症?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畢曉峰介紹,息肉是一個診斷名詞,本質上是組織過度增生形成,沒確定具體性質前都可以用這個名稱。顯微鏡下的診斷又可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部分非腫瘤性息肉可向腫瘤性發展。因此,體檢者在發現體檢報告上有息肉後,需完成相應檢查,以明確息肉的病理類型。

腸息肉

腸息肉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較少,主要分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兩種。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與腸癌的發病關係不大。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相當於一顆「定時炸彈」。

腺瘤性息肉是否癌變還與患者年齡,息肉數量、大小有關。畢曉峰建議,體檢若發現腸息肉,可通過內鏡切除,再送病理檢查,明確治療。對於有家族史的人群,應該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是指由膽囊壁向膽囊腔內凸起的佔位病變,膽囊息肉可以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如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如腺瘤、血管瘤等引起)。其中,會癌變的息肉佔大約10%左右。

目前,公認的膽囊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有:年齡大於50歲;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病史;無蒂息肉(包括局限性膽囊壁增厚,厚度大於4 毫米),建議這類患者一定要定期複診。

宮頸息肉

多數宮頸息肉是在婦科檢查時才發現,是慢性宮頸炎表現的一種,在已婚婦女中比較多見。1厘米以下小的宮頸息肉通常沒有任何自覺的癥狀,息肉較大時,就有可能引起血性白帶或接觸性出血的癥狀。雖然絕大多數的息肉是良性病變,但也有可能癌變的,臨床上宮頸息肉的癌變率在0.2%—0.4%。

提醒對於年齡超過45歲,尤其是更年期前後患有宮頸息肉的朋友,應及時門診予以處理,將息肉送作病理檢查,如有惡變徵象,應儘早採取治療措施。

本文根據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學博士畢曉峰主任的學術研究編輯

本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口護理微社區 的精彩文章:

TAG:造口護理微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