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奇瑞:再寫生是當代雕塑的新思維

楊奇瑞:再寫生是當代雕塑的新思維

鮑海寧 黃宗羲 30x40x60cm 鑄銅

關於「主題與形象——再寫生」這個主題,其實我們雕塑界的同仁們一望即知,這個主題實際上是關於寫實和具象雕塑的當下問題的思考以及解決的態度,關於具象與寫實雕塑中國問題的研究與發展,關於具象與寫實雕塑的後繼有人、發力前行的人才培養的行動與舉措。「主題與形象——再寫生」是雕塑藝術的主要內容,也是基本問題,它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百年中國雕塑的一個主要問題。我們大家都感同身受,尤其是老先生以及已近退休之年的老師基本上是百年雕塑這個主題在中國發展歷程的實踐者和見證者,

規劃這個主題,中國美術學院的思考已經有兩年多,今天在這裡跟大家交流,實際上是希望能夠會同全國的積極力量,推動這個主題的研究與發展,推動具象寫實雕塑的發展。源於這個活動的思想基礎和認識基礎,我想有這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美術學院新世紀以來教學改革行動與實踐的結果。特別是2015年,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成立以來,關於中國美術學院雕塑學科的發展思考。特別是今天三位一體重點學科建設、重點專業、重點高校建設過程當中,我們確立了雕塑專業的發展方向,即以雕塑藝術的東方學的方法論為核心的專業研究發展方向。在這個核心方向的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確立了我們的思考點,在中西雕塑的歷史與中國現實對比的視角進行梳理,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現實的發展作為研究對象,注入東方美學思想的價值和方法。在雕塑的本體研究之外,加上社會學、教育學、中國發展的實際環境,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法進行研究和梳理。

第二,近年來,關於中國美術學院雕塑90年的歷史梳理。在梳理過程當中,我們深深覺得中國美術學院在中國百年雕塑發展過程當中漸入了一個完整的雕塑發展模型,這個模型是關於人才培養、創作與中國現實,也就是「主題與形象以及寫生」的模型,歷經了幾代人,初心、開渠、獨樂眾樂幾乎是雕塑百年進程過程當中的一個濃縮。不管是中國的歷史命運的曲折,還是各個時期的學術變遷,都形成了一個寶貴的經驗,我們在思考為什麼在西方雕塑100年前就已經放棄這條路的研究與探索,何以在中國可以完整地、持續地葆有活力的使具像雕塑的存在與發展?這是值得我們再思考再研究的。另外,雕塑方法論的意義上,既可通藝,也可得道,是可以完整地通向藝術理想,可以得藝術之道。在當今的認識角度上,大量的寫實訓練的方法是基礎,但是它同時也是領悟藝術世界的方法與路徑。

寫實藝術到了今天總結起來至少有幾個重要經驗:一是審美的經典性,儘管是以寫生為對象的,但是可以在其中獲得關於經典審美價值的完整經驗,所以在百年雕塑教育過程當中大家都是不妥協、不放棄地堅持到如今。二是認識與方法教會了我們對藝術世界的獨特專業視角,也可以是方法論的一部分,就是立體地空間地看待藝術與事物,並通過這樣一個方法的獲得成為領悟和解決藝術問題的鑰匙與路徑,它的方法有別於其他藝術門類,它是多維度訓練的思想方法和價值。三是勞作與工匠精神的特殊訓練,就是立體的勞作特色,這是其他專業沒有的,雕塑的手眼心的訓練方法是其他所沒有的,世界觀、藝術觀都是不一樣的。過去曾經在相當長的藝術史當中,以中國畫為例,雕塑這種訓練方法和價值不被認同,但是站在今天這個視角上,我們覺得這種方法是有些藝術門類所沒有的。四是與生活情感的聯繫,雕塑專業,尤其是具象雕塑是干預社會、介入當下社會空間的,它的價值實現是在社會和城市當中,所以它建立起來的對時代、對人民性的特殊感情也是具有優勢的。

圖片選自由中國雕塑學會和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共同策劃舉辦的第十屆「中韓現代雕塑交流展」

百年雕塑的學習和摸索過程當中,我們經歷了好幾代人,但是先賢、引領者加起來也不過二三十位,所以我們的認識一定存在一些歷史局限,一定存在一些誤讀和缺失。中國美術學院關於這方面重要舉措之一就是西方經典的方法和認識的再次解讀重讀,2015年中國美術學院決定引進帕加馬神廟的複製品,這是一個重要的工程,是人才的培養、教育的改革,是對我們已經固定了的經驗與認識、經典與楷模的重讀和判斷。這是歷時四年的一個工程,2019年第一批其中50米的浮雕將要進入中國美術學院,從此以後對於西方藝術研究在造型藝術上強調的那種直覺、觸覺和經典藝術的日常存在成為了很重要的建構。在這件作品上可以朔本清源、匡正一定的謬誤,雕塑的本質力量是超越歷史時空的,無疑也是今天的藝術所缺失的,我們今天有許多觀點認為具象和寫實雕塑已經進入困境,但是具象雕塑其實是不死的,因為帕加馬神廟這組浮雕在2003年的時候被我們親身感受到雕塑的力量是可以穿越兩千年直抵人心的。雕塑藝術的紀念性、敘事性被今天解決了沒有?不錯,我們似乎是在一路前行過程當中沒有時間停下來審視這些問題。我們的先賢們在100年前引進的那些經典石膏教具只是一些經典碎片,零星石膏像經過幾個月的海運進入中國很容易,但終未有整體或系統呈現出。現今彌補百年的憾缺已成為可能,今天我們引進這些東西就是重讀歷史,把西方藝術整篇引進,作為我們雕塑造型藝術教育的日常化學習與研究部分。

我們的學術與研究重要性在於要落實在對人才培養的新的作為上,我們準備花三到五年時間把青年雕塑家創研班辦好,目前的學員主要是青年老師和優秀的往屆畢業生,還有來自於校外的學生。今後幾年,我們計劃把它和學校的人才培養機制聯繫起來,研究生培養、博士生培養結合起來,成為持續三到五年的計劃。我們相信經過三到五年的細心培養,一定能夠培養出為國家和社會的具象雕塑的棟樑之才。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和專家成為我們共同的力量,參與我們的教學指導當中。我們也希望老師們能夠積極地舉薦青年學子加入青創班。

「主題與形象——再寫生」,重點在於再寫生,再寫生是當代雕塑的新思維和新實踐,我們要再寫生、再思考、再出發。

(作者系中國美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

編輯|崔艷夏超

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書評 發現蒙娜麗莎
「龍門二十品」的顛沛流離史

TAG: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