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不可否認,斷章取義是現代人容易犯的通病。

往往在尚未了解事實之前,就早已被情緒牽引站好了隊。

即便最後真相併非如此,卻難以徹底扭轉大眾的看法。

至今仍有人堅信斯金納(20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將親生女兒虐待至死便是典型的例子。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斯金納:美國心理學家,以著名的"斯金納箱"聞名於世

這個天大的誤會來自於1945年斯金納發表在《婦女家庭月刊》的一篇報道。

大概是為了博人眼球,這篇文章被命名為「箱子里的孩子」,並且附上了以下的配圖。

不少人一看到文章題目和圖片,就立馬聯想到他是在拿自己的親閨女做人體實驗。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無獨有偶,斯金納還將這項發明命名為子女控制機

有人便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冷冰冰的箱子,孩子在裡面長大勢必會受到身心摧殘。

不知什麼原因,一則關於斯金納拿女兒做實驗,女兒長大後成精神病並自殺身亡的流言在街頭巷尾傳開了。

之後,輿論如千斤重的巨石壓在這位頗負盛名的心理學家身上,差點使斯金納身敗名裂。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斯金納妻子和他的兩個女兒

但事實上,那個箱子里的女兒成長過程很順利,還成為了倫敦街頭的藝術家。

為了幫父親澄清,她不得不一再地在各種場合露面,證明自己活得很好。

而在那篇被人們誤解的文章里,斯金納其實是在向廣大父母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

出於方便照顧孩子的目的,他和妻子才設置了這麼一個嬰兒箱。

相應地,他們也從未想過要拿小孩進行實驗。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與人們所想像的冷冰冰的箱子不同,斯金納的這個嬰兒箱和普通的嬰兒床區別並不大。

只是為了讓女兒健康成長,他們還在裡面額外設置了溫度調節器,吊上許多玩具。

這樣一來,當他們無暇照顧時,女兒也可以自己玩耍。

至於斯金納的女兒,則從小到大都十分敬愛自己的父親。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可謠言一旦形成之後,似乎就很難將其消滅了。

即便他的女兒一再出面發文澄清,但很多人以她的死亡為由,拚命譴責斯金納。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聲討斯金納的文章以及她的」死訊「就會再次出現。

這令她非常憤怒的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困惑。

畢竟明明還在這世上活得好好,誰樂意整天被人說死了。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斯金納的女兒

不過,斯金納本人對人們的這種做法倒習以為常。

他深知人們一旦對謠言信以為真後,便不再在乎真相究竟是什麼了。

除了熱衷於輕信謠言之外,這種情況最為常見的表現便是迷信。

我們知道縱使科學再進步,總會存在一些愚昧迷信的人。

他們會盲目相信某個所謂大神的話語、又抑或敲個木頭就能轉運等等。

明明一眼就看出是兩件毫無相關的事情,偏偏要硬扯在一起。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那麼,為什麼人類會如此熱衷於迷信和盲從呢?

搞斯金納也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用一系列實驗揭開了迷信產生的核心機制。

不過在講述這個機制前,還得先了解家喻戶曉的斯金納箱以及老鼠實驗。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是無法改變的。

巴甫洛夫流口水的狗,就顛覆了這一傳統觀念。

他用實驗證實了動物的本能行為其實具有很高的可塑性。

斯金納心想,既然本能的行為能控制的話,那有意識的非本能的行為能否被控制呢?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巴甫洛夫和他的狗

要是有這種可能的話,迷信是否與此有關呢?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他打造了這個婦孺皆知的」斯金納箱「。

這個箱內設有一個控制桿,只要這個桿被按壓,就會有食物被投遞進箱子里。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當一隻飢腸轆轆的老鼠無意中碰到控制桿,老鼠便會獲得食丸的獎勵。

若干次之後,老鼠就學會了有目的性地,按壓控制桿來獲取食物。

類似地,當給不按槓桿的小鼠電擊,它們也會獲得按壓槓桿的條件反射,以此來逃避電擊的痛苦。

通過這個實驗,他成功驗證了動物的非反射行為是可以控制的。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值得一提是,實驗過程中發生了一次美麗的意外:

當實驗室的老鼠食丸快不夠用了,斯金納便臨時改變了箱子的策略。

它不再是當老鼠按壓控制桿就給獎勵,而是每一分鐘只給一次獎勵。

這也意味著,老鼠可能按一次就能獲得食丸,也有可能需要按幾十次才能獲得食丸。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結果斯金納發現這種隨機的獎勵:非但沒有讓老鼠減少按壓控制桿次數,反而是增多了。

此外,在後期的既有行為消除過程中,獎勵不規則的情況下需要的時間也更長了。

由此可見,隨機的獎勵結果,才能激起最強烈的反應。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在這些實驗的基礎上,斯金納提出了「操作條件作用」這一概念。

它指的是沒有可覺察到的外來刺激的反應,稱為操作性行為。

在斯金納看來,在人和動物的各種行為中,更多的是操作性行為。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也就是說,我們哪些行為會持續保持,哪些行為最終會消失,只取決於做出這些行為後得到的是何種強化(獎勵 or 懲罰)。

其中,間歇性地獎勵還能使動物的行為更加持久。

這也就是現在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各種間歇制獎懲制度的原型。

比如老虎機,則像極了專門為人類設計的「斯金納箱」。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有了老鼠實驗的基礎,斯金納便心想,人相信某些迷信行為是否跟某些被強化的刺激存在聯繫,即便這兩者情況毫不相關?

於是,斯金納將老鼠換成了鴿子,並對實驗進行了改進。

這一次,不管鴿子在箱子裡面做什麼,他都設定每隔15秒落下食丸。

換句話說,鴿子每隔15秒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一份獎勵。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若干次之後,他發現每隻鴿子居然在進食前會重複出現某種怪異又有規律的行為。

斯金納在報告中寫道,8隻鴿子中的6隻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反應。

「它們有的會拿頭去撞箱子,有的會不斷地仰起腦袋,有的用頭去撞裝置,有的不停地輕啄地面,有的逆時針轉圈,還有的在搖頭。」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要知道,這6隻鴿子作出的行為都是在此前從未觀測到的。

這也反映了這些新的行為和鴿子得到食物其實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可偏偏它們表現的卻更像是認為做出這些行為就會產生食物似的;

簡單來說,它們變得迷信了。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那麼,如果兩次強化之間的間隔被拉長了,又會發生什麼呢?

斯金納便選了那隻搖頭的鴿子繼續實驗,特意將食物掉落的間隔時間從15秒慢慢擴大到1分鐘。

結果發現那隻鴿子一直不停地搖頭,像在跳一種怪異的舞蹈。

這也就意味,這鴿子確實認為毫不相關的搖頭與獲得食物產生了關係。

這就好比古人們前去拜神下雨。當偶然幾次成功之後,他們便會把拜神與下雨這兩件毫不相關的事聯繫在一起。

之後,一到想要求雨的時候,便會去祈福。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進一步地,那要如何消除鴿子這種類似迷信的行為呢?

斯金納想出的方法很簡單,無論它搖多少次頭,都堅決不再給它食物。

猜猜看,它會不會放棄這種行為?

果不其然,鴿子的熱情慢慢退卻,類似迷信行為逐漸消退,最後完全消失。

然而可怕的是,這隻「跳舞」的鴿子在這種反應完全消退前,反覆試探了一萬多次。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可以想見,迷信行為一旦建立之後,要想徹底消除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而關於斯金納女兒的謠言,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在人們印象中根深蒂固的。

早在斯金納聲名鵲起的時候,民間也不乏對他的惡意中傷,聲稱他借著斯金納箱虐待小動物等。

很自然地,當嬰兒箱的圖片出來之後,人們也很快就迷信他虐待女兒的謠言了。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事實上,斯金納在女兒眼裡是一個好父親。

而他的斯金納箱並非拿來虐待動物,而是通過對它們研究將行為心理學推向了頂峰。

他創造的新行為心理學理論,至今還影響著一代人。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要知道,在斯金納那個年代,心理學研究處在滿目瘡痍的階段。

一方面,以弗洛伊德為主的精神分析仍處在重要的統治地位。

他們對待精神病患者要麼採取心誠則靈的方式,要麼不斷地讓他們回憶過去,揭開傷疤。

這些主觀臆測的方式幾乎對他們的病情沒有任何幫助。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另一方面,行為主義先驅華生掀起過一場以實驗為基礎的行為心理學革命。

但由於他拿嬰兒做實驗的方式太過激進,很快就遭到人們的譴責和唾棄。

眼看心理學走向科學的道路即將覆滅之時,正是斯金納的出現挽救了這一局面。

他改革了激進的行為主義,創造了自已的操作主義理論,重新將行為主義拉回正規。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華生和臭名遠昭的小艾伯特實驗

斯金納是一個積極的社會實踐家,將自己的理論推廣到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首當其衝的便是對精神病人的行為矯正。

他提出可以不斷通過對精神病人的獎勵,改善他們各種不適的行為。

這種方法被證明是有效的,至今仍廣泛應用於心理治療領域。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發條橙中出現的厭惡療法也是基於斯金納的強化機制

與此同時,斯金納還將其推廣到教學教育領域。

在斯金納箱的基礎上,他設計製造了風靡一時的程序教學機器。

使用這種機器的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設定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

而機器及時反饋學習情況,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這也是今天計算機教學的雛形。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由於在實踐應用中頗有成效,他在學術界獲得了崇高的聲譽。

美國心理學會也先後於1971年和1990年授予他金質獎章和畢生貢獻獎。

2002年6月,一項心理學界調查將斯金納列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

迄今為止,他的思想仍在心理學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療等眾多領域中被廣泛應用。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不過,斯金納也同樣遭受到更加廣泛的爭議。

出於種種原因,有人對斯金納頂膜禮拜,也有人對斯金納不屑一顧。。

他揭開了迷信的心理機制,卻無法破除自己被傳虐童的謠言迷信

但那些僅憑虐女兒的謠言就將斯金納視為惡魔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可現實是,揭開迷信真相的大心理學家,卻無法擺脫人們迷信他虐女兒的謠言。

*參考資料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Wikipedia.2018.06.22

B.F. Skinner. Baby in a box. Ladies Home Journal, Oct,1945.

The basis of superstitious behavior: chance contingency, stimulus substitution, or appetitive behavior?

雷托.U.施耐德著, 許陽譯. 瘋狂實驗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理查德·格里格著. 心理學與生活.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3.

____________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與拜耳「魔鬼聯姻」前,孟山都公司是如何逆襲發家的?
足球越光滑飛得越遠?這樣的足球才是守門員的噩夢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