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的愛將李典為什麼沒有入選五子良將?

曹操的愛將李典為什麼沒有入選五子良將?

原標題:曹操的愛將李典為什麼沒有入選五子良將?


曹操的五子良將指的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人智勇兼備,能征慣戰,各自還具備獨自統兵的能力。在歷次戰爭中,進攻時他們往往是先鋒,撤退時常常讓他們斷後。然而從跟隨曹操的時間上看其實除了于禁剩下的大都是比較後加入的了。而在早期跟隨曹操的人中還有一個叫李典的,他在曹操的帳下也是多次立下戰功,那麼為什麼李典沒有入選五子良將呢?


李典是山東巨野人,相傳是漢代名將李陵的七世孫。李典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出身寒門的將領不同,他是地方豪族出身。 李典的從父李乾,稟雄偉之氣概,得以於乘氏縣聚集了數千門客,可見其家族勢力很不一般。曹操為了打破士族對官僚系統的控制,在用人方面一向是大量吸收寒士和豪強對抗士族,寒門出身的將領在他眼裡是最忠實可靠且最方便驅使任用的。《魏書》記載「典少好學,不樂兵事,乃就師讀春秋左氏傳,博觀群書。」


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正因為李典文化底子厚,我們還記得他和張遼搭班子在逍遙津駐守時,當孫權大兵壓境後,和張遼一向關係不好的他,放棄前嫌,同舟共濟,說出那句流傳千古的話:「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 所以禰衡在調侃曹操手下文武時說「李典可使傳書送檄」,禰衡意思是肚子里有點墨水又喜歡讀書的李典最適合做「傳書送檄」的活!


官渡之戰期間李典負責押運糧草。袁紹被擊敗後,升為裨將軍。曹操攻擊袁尚、袁譚時,李典與曹操的大謀士程昱一起負責押運糧草。曹操給他們臨行前的指示是水路走不通就走陸路,意思是不硬拼。袁尚部下魏郡太守高蕃屯兵河上阻礙曹軍用水道運糧,李典看出高蕃輕敵,認為「苟利國家,專之可也」,與程昱渡河將其擊敗。他這一臨機決斷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將風範,並且是與高手程昱共事也毫無靦腆忸怩之態。


建安七年(202年),劉表指派劉備北侵曹操,夏侯惇領兵,劉備退兵誘敵,被李典看破,他告誡全夏侯惇:「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就是說劉備想用火攻,但不為夏侯惇採納。夏侯惇與于禁一起率兵進攻,被劉備伏擊,多虧留守大本營的李典引兵救應,擊退劉備。


建安十四年(209年),李典與張遼、樂進駐守合肥。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引兵包圍合肥,李典不計私嫌與張遼、樂進共破孫權,威震逍遙津,殺得東吳嬰兒不敢夜啼,解合肥之危。


李典沒有進「五子良將」,並不是說他能力不夠,其實他是文武皆備的曹魏名將,在某些方面 的能力甚至有過人之處。 首先,李典病逝得早,享年三十六歲就英年早逝,失去了更多的立功機會。他去世時封邑也只有三百戶,而「五子良將」後來分別任職前後左右將軍(張郃官至征西車騎將軍),曹操在世時封邑都已過千戶,品級和名位都高他很多,老天沒給他機會追趕。


其次,李典素以學識見長,出則可為將,入則可治民。曹操覺得李典是個可造之材,多次讓他歷練縣令、太守、刺史等職,試著管理百姓。這就是其過人之處,曹操手下善於疆場廝殺的角色有的是,但是可以獨當一面、治軍管民的複合型人才確是比較稀缺,李典恰恰是這種「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軍政儒將。


李典雖然未列「五子良將」,那是由於多種主客觀原因所致,並不表明他的才能在「五子」之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漲知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元朝為何只維持不到百年的時間?原因在這裡

TAG:漲知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