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世界上最少的鳥能少到什麼程度,這7種鳥了解一下

世界上最少的鳥能少到什麼程度,這7種鳥了解一下

原標題:世界上最少的鳥能少到什麼程度,這7種鳥了解一下


世界上最多的野鳥,非洲的紅嘴奎利亞雀,種群數量超過10億隻。像麻雀之類的常見鳥也因為受益於人類活動而十分常見,也能達到數億隻。


然而這個塞滿了人類的世界並非對所有的鳥都那麼友好。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世界不太美好的那一面——世界上最少的鳥都有誰?有多少?為什麼我在上一段一定要強調「人類」,我們到底怎麼欺負這些鳥了?


我選了7種瀕危程度最高的野鳥代表(實際上種群數量在此區間的並不止這7種),按數量由高到低倒序排名。一種一種看過來以後,您就能找到神奇的規律。

07 鴞鸚鵡


Kakapo


Strigops habroptila


種群數量:149隻


分布:紐西蘭


紐西蘭遠離其它大陸,島上的生物群十分獨特,比如這裡並沒有除了蝙蝠之外的本土陸生哺乳動物。由於沒有天敵,這裡演化出了一批不會飛的蠢萌鳥類,鴞鸚鵡就是這些蠢萌鳥類的代表之一。



鴞鸚鵡是一種塊頭很大的夜行性鸚鵡 | Kimberley Collins, from goo.gl/7QF3vP, CC BY 2.0


本來這些蠢萌的鳥兒已經在紐西蘭快樂地生活了很長時間了,然而,人類的到來改變了一切。在移居至此的人類和隨之而來的鼬和狗等入侵捕食者面前,完全不會規避天敵的鴞鸚鵡簡直就是擺在那裡的肉。


於是這些肉很快就被吃得只剩一點了。

瀕危原因:棲息地破壞(森林砍伐)、物種入侵、人類獵殺。


保育行動:剩餘的所有鴞鸚鵡已被運到清除了天敵的近海小島上;人工干預繁殖(人工孵化並餵養雛鳥)以提高成活率。目前種群數量緩慢上升中。

06 黑長腳鷸


Black stilt


Himantopus novaezelandiae


種群數量:106隻


分布:紐西蘭



黑長腳鷸 | 朱雷攝,保留所有權利


黑長腳鷸是一種長相低調的水鳥,在上世紀末的種群數量一度低至23隻,經過數十年高強度保育才堪堪回到一百隻左右。和其他鷸一樣,黑長腳鷸也在地面築巢,因此它極易被入侵紐西蘭的貓、狗、鼬等捕食。紐西蘭南島面積並不小,然而能讓黑長腳鷸安全生活的區域幾乎已經沒有了。

瀕危原因:棲息地破壞(河床荒野農場化)、物種入侵。


保育行動:監控野外個體,取回大部分卵進行人工孵化和飼養,養至6個月左右時放歸野外,顯著提高了雛鳥成活率。目前種群數量在劇烈波動中緩慢上升。

05 四色啄花鳥


Cebu Flowerpecker


Dicaeum quadricolor


種群數量:85-105隻


分布:菲律賓宿霧島



四色啄花鳥真的有4種顏色 | 公有領域圖片


這種漂亮的啄花鳥和它在東南亞的親戚們一樣,生活在森林裡,喜歡開花的樹。然而,當它唯一的家園——菲律賓宿霧島的森林幾乎被砍光時,這些可愛的小鳥失去了家。

幸運的是,島上仍然有零星的小片林地,這使得四色啄花鳥不至於立刻滅絕。儘管如此,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瀕危原因:棲息地破壞(森林砍伐)。


保育行動:在四色啄花鳥殘存的林地成立保護區。政府通過森林重建試圖連接幾塊有啄花鳥活動的零散林地。關於此鳥的基礎生態學研究也正在進行中。然而,想要恢復它的種群仍然需要時間。

04 夏威夷烏鴉


Hawaiian Crow


Corvus hawaiiensis


種群數量:94隻(野外絕滅)


分布:夏威夷島


夏威夷烏鴉除了分布十分特殊(夏威夷島特有)之外,長得跟別的烏鴉並沒太大區別,看上去很通俗的樣子。然而,現在想要在野外看到它,已經不可能了。


夏威夷烏鴉,看上去與其他烏鴉沒什麼不同 | 公有領域圖片


夏威夷烏鴉於本世紀初野外滅絕。幸運的是,由於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這種鳥的保育計劃,因此大網籠中的人工繁殖個體仍然有九十餘只殘存。雖然幾次往野外再引入皆宣告失敗,但人工種群的留存至少給了我們最後一點兒希望。


為什麼以生存力強著稱的烏鴉也會面臨如此窘境?——這些烏鴉的主要棲息地是森林,而夏威夷的森林被人類大量砍伐,同時烏鴉自己也面臨著入侵鼠類、獴以及人類的獵殺。失去了家、食物,又被追殺,它們能不滅絕么?

瀕危原因:棲息地破壞(森林砍伐)、物種入侵、人類獵殺。


保育行動:人工繁殖;選定一些島上的森林成立保護區;嘗試重引入,然而暫未成功。

03 中華鳳頭燕鷗


Chinese Crested Tern


Thalasseus bernsteini


種群數量:30~50隻


分布:中國東海、南海


中華鳳頭燕鷗 |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from goo.gl/LWJip1, CC BY-SA 2.0


繁殖於東海的中華鳳頭燕鷗是中國最瀕危的鳥之一,也是鳥類愛好者心目中的「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自19世紀被命名開始,數量就一直不多。在20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甚至一筆記錄都沒有。


在消失了近70年後,中華鳳頭燕鷗於本世紀初在馬祖被重新發現,數年後在舟山群島亦發現了小群的繁殖個體(陳水華等,2009),這事兒曾一度在鳥類愛好者和鳥類學者中引起轟動。

瀕危原因:人類捕獵(撿鳥蛋)、颱風等,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保育行動:在合適的繁殖地海島進行人工招引,加強對繁殖地的巡查,打擊撿拾鳥蛋等行為。招引行動很有成效,然而種群數量的穩定增長還需時日。

02 新喀裸鼻鴟


New Caledonian Owlet-Nightjar


Aegotheles savesi


種群數量:1~50隻

分布:新喀里多尼亞島



新喀裸鼻鴟就像一個大煤球 | 公有領域圖片


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島位於南太平洋,島雖然不大但特有鳥類眾多,新喀裸鼻鴟(chī)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已經很久沒有人見過它了。近60年來,這個大煤球的記錄只有一筆(1998年)。不過,在人跡罕至的森林深處可能仍有零星個體生存

瀕危原因:不明。可能是入侵動物(鼠類)捕殺導致的,也可能與森林砍伐有關。


保育行動:1998年那筆記錄所在的森林被保護了起來。同時,當地政府正在努力從民眾當中搜集可能的觀察報告。

01 南島垂耳鴉


South Island Kokako


Strigops habroptila


種群數量:1?

分布:紐西蘭



南島垂耳鴉(上)和它的親戚北島垂耳鴉(下)很像,不過一個是橙色肉垂,一個是藍色肉垂 | 公有領域圖片


習性既像畫眉類又像鶇類的南島垂耳鴉屬於雀形目垂耳鴉科,此科的4種鳥皆為紐西蘭特有,南島垂耳鴉是其中最接近滅絕的一種。這種有著萌萌的橙色肉垂的鳥自從2007年以後再也沒有確鑿記錄。種群崩潰的原因和其他紐西蘭瀕危鳥類基本是一樣的。


在21世紀號稱世界最重視野生動物保護的紐西蘭,發生這種事是十分令人不可接受的。因此,當地保育機構給出了10000紐西蘭元的懸賞在民眾中搜集可能的觀察記錄,不過至今仍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這種鳥仍然存在。最令人鼓舞的一條疑似記錄是在南島北端Nelson區的森林中(1隻,2017年),不過也並非100%確認。

瀕危原因:棲息地破壞(森林砍伐)、物種入侵


保育行動:嚴格保護僅存的森林,懸賞徵集觀察記錄。

它們為什麼瀕危?


有沒有發現,這麼總結一下以後,這些物種瀕危的原因竟然如此相似?

棲息地破壞(如森林砍伐);

過度捕獵;


人為引入外來物種(物種入侵)

這三點已經可以解釋絕大多數動物的瀕危原因了。有沒有看出它們的共同點?

它們都屬於人為過程。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本文開篇強調:人類是導致很多物種生存不下去的重要原因。


拯救瀕危鳥類


上邊幾種鳥的種群數量看著都挺令人絕望的,不過至少還有人在行動。而如果您仔細閱讀前文幾種鳥的保育行動,則會發現它們似乎也是大同小異的。


簡單粗暴地說,保護瀕危鳥類有兩種思路:第一種是不人工干預種群,以恢復/重建棲息地和減小人為干擾為主;第二種是把全部殘存個體轉移到其它安全的地方(如離岸小島或人工環境)。前者叫就地保護,後者叫遷地保護。



朱?最少的時候只有7隻,經過科學的保育,現在也恢復到上千隻了 | 朱雷攝,保留所有權利


不過,上面的方法並非能隨便用的,必須根據目標物種的實際情況來論證並確定具體的保育策略(特別是決定是否進行人工干預時);很多時候還需要多種策略混用。是保護生物學者的重要工作之一。當然,政府、非政府組織和民眾的支持和參與也能為保育工作提供很多幫助。


希望這些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的鳥兒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都能恢復過來。


撰文:朱雷


編輯:鷹之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鳥生(birdslife



ID:Guokr4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我雖然靠整牙變美了,但真的受了很多苦
往年世界盃踢不好可以怪球做得爛,今年可不行了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