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未來是窮是富,得看這件事有沒有教好

孩子未來是窮是富,得看這件事有沒有教好

這裡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聽、好看的童書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聯繫授權

01

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

閨蜜S跟老公結婚時間不長,本來也打算趁著假期出去旅遊的。

但是在假期之前,老公的表姐就打招呼說想把自己兩個孩子送他們所在的城市玩幾天。

閨蜜老公人比較好說話,閨蜜也覺得多接觸接觸老公家裡的親戚也蠻好的,所以就同意了。

沒想到整個假期都叫苦不迭。

表姐家的兩個孩子一個11歲,一個9歲,都是男孩子。

在他們到來之前,閨蜜也做好了旅行的路線圖,基本好玩好吃的地方都在計劃表裡面。

剛接觸的時候,覺得兩個孩子活潑可愛,他們相處的十分融洽,可是到了景區和購物區就不一樣了。

圖片來源:電視劇《危情三日》

兩個孩子開始看見什麼要什麼,從各種零食到手錶衣物,從各類玩具到旅遊紀念品,都是一口一個:「舅舅舅媽給我買一個唄。」

而且每次買完孩子都要囑咐一遍:「舅舅舅媽,你可千萬別跟我媽說是我們要的啊,要不然我媽媽該說我們了。你就說是你想給我們買的。」

閨蜜說,真是拉不下面子來說不買,孩子畢竟是來玩的,又是親戚。

最開始一直買買買,後來閨蜜給了每個孩子500塊錢,告訴孩子,想要什麼可以自己買,但是錢花光了,就沒辦法了。

不過兩個孩子馬上又什麼都不肯買什麼都不肯玩了,除非他們兩口子請客付賬。

閨蜜為此哭笑不得。

02

缺乏財商教育

是幫孩子還是害孩子?

據閨蜜轉述,這位表姐家的家境還是可以的,只是平時對孩子管的比較嚴,特別是錢的方面。

兩個孩子的所有物品,都是大人幫忙準備好了的。

孩子都已經這麼大了,還是沒有什麼零花錢,只有在表姐和表姐夫心情好的時候,才給個三五塊錢。

想買什麼,想花的每一分錢都要提前跟爸爸媽媽說明白,如果表姐覺得沒有必要或者不該花,就堅決不會給。

圖片來源:電影《時時刻刻》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特別喜歡出門特別喜歡走親戚,尤其是特別喜歡單獨跟親戚們在一起。

也就只有這個時候,孩子才能讓親戚付錢,要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前不久各大媒體一直在報道的一則新聞,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

有位媽媽帶女兒到一家培訓機構上塗鴉體驗課,由於路上堵車,她們到達時,遲到了20分鐘。

培訓機構的老師建議這位媽媽放棄這堂課,她向這位媽媽解釋:這時進去會打擾正在上課的孩子和老師;此外,課已經上了一半,孩子進去有一些沒聽到,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和興趣。

正當這位媽媽給女兒解釋並道歉時,一個3歲多的小女孩走到老師面前,大聲說:「阿姨,我要上課。」

老師了解到小女孩要上的課已經開課20分鐘了,告訴小女孩,現在不能進去,只能約下次課了。

然而,小女孩卻有些生氣,大聲說:「阿姨,我有錢。」

這位媽媽抬起頭,她看到一個扎兩個小辮子、穿格子襯衣、看起文文靜靜的小女孩站在老師面前。

老師解釋了有錢也不能進教室,小女孩走了出去;但沒過兩分鐘,小女孩又來了。

老師我很想上,我有錢。」小女孩再次說。

老師再次拒絕了他,小女孩只得又走了出去。

這位媽媽把這件事情發到了朋友圈,並配文「這位前台老師說自己來這裡上班很長時間了,這個小女孩不是第一個說自己有錢的小朋友,說自己有錢或爸爸有錢、媽媽有錢的小朋友已經有好幾個了。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會說這樣的話,想讓老師來滿足自己的要求。」

圖片來源: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兩件事聯繫起來看,有一種感覺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說「我有錢」的小女孩家裡,不一定多麼有錢,但一定沒讓孩子缺過錢。

但是這兩件事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孩子的表現都是:不會用錢、不會花錢,不太「招人喜歡」。

也都反映出了孩子家長們的一個共同缺點:沒有培養好孩子的「財商」

03

沒錢的日子不好過

缺乏財商危害多

所謂財商,在咱們國家還不算是一個太普遍的辭彙。

財商的意思是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

簡而言之,財商就是指一個人與金錢打交道的能力。

在我們國家似乎除了真正的生活所迫,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多數家庭是不太願意好好跟孩子談錢的。

圖片來源:電影《帕丁頓熊》

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基本就是順其自然或者隨心所欲。

我們對孩子的期望,絕大多數都是平安、健康,再多一點就是聰明、學習好。

並沒有多少父母會直接的說,希望孩子以後富有,說自己的目標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賺錢會花錢的人。

我的父親母親甚至跟我說:「爸爸媽媽也不用你有錢,一輩子太太平平就行。」

但是財商的培養在西方發達國家非常受重視,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要學會儲蓄、學會自己購物並且還會記賬;

稍微長大一些,多數的孩子都有賣餅乾、賣檸檬水甚至通過刷盤子賺取零用錢的經歷。

美國的教育專家甚至列出了這樣的一份表格給父母們做參考:

3歲前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告訴孩子金錢的重要作用;

4歲時讓孩子知道錢的面額;

5歲時讓孩子知道哪種面額的錢可買到哪種東西以及錢從什麼地方來;

6歲時讓孩子進一步認識金融貨幣並學習簡單找零,了解在處理財務時會遇到許多困難;

7歲時幫孩子認識標價以及如何尋找打折商品;

8歲以後可以讓孩子了解他們可做額外的工作來賺錢,同時也要學著存錢,家長可以帶他們去銀行開一個監護性賬戶,孩子可以保管這個存摺並且定期去存錢;

9歲時讓孩子簡單地制訂1周的花錢計劃,並在逛街時學著貨比三家;

10歲時教會孩子如何通過不同方式讓自己的錢積少成多;

11歲時讓孩子基本上通曉買家與賣家的關係;

12歲以後讓孩子具備管理自己的零用錢的能力。

圖片來源:電視劇《女孩成長記》

我們國家有多少孩子能做到這樣呢?

甚至8歲孩子應該掌握的學著定期存錢,和9歲孩子應該掌握的,制定每周的花錢計劃這兩點,我們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

越來越多的「啃老族」、「月光族」就是從小沒有培養好財商的結果。

04

金錢多少不重要

財商高低見教養

無論給孩子能留下多少家產,都不如留給孩子一個善於與金錢打交道的頭腦。

培養孩子財商最好的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下面這些小建議,可以供父母們參考一下。

?給孩子講清楚跟金錢有關的道理和規則

這是培養財商的前提。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朋友們可以跟孩子玩買東西賣東西的遊戲,準備一些紙幣和商品。

圖片來源:電影《梅奇知道什麼》

在遊戲中,給孩子經清楚其中的原則。

比如每樣商品都有價格,在付款之前,這些商品並不屬於你;

金錢可以買到玩具,可你結賬的時候也要有序排隊。

金錢可以幫你獲取培訓班上課的資格,但是你還是要遵守上課時間並聽從老師的安排……

?告訴孩子,對零用錢的使用,他有高度的自由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小夥伴們的平均花銷,每周或者每月固定給孩子一些零用錢,讓他來決定怎樣使用。

我們大人也常常會衝動消費,或者不合理的金錢,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偶爾出現揮霍或者小氣的行為,家長朋友們也不必如臨大敵。

只有自己吃過虧,孩子才能學會其中的道理。

當她體驗過比較失敗的購物,家長朋友們再及時給出道理和建議,孩子們是會記在心裡,越來越精明的。

圖片來源:電影《梅奇知道什麼》

?教會孩子做好預算,並自己做好記錄

使用自由不代表可以使用隨意。

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小本子,幫助孩子把「大筆」的支出記錄下來,並且寫出未來幾天到幾周的預算,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規劃能力。

?別讓孩子的要求太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得到東西太過容易,往往就不會學會珍惜。而且毫無節制的消費觀念一旦養成,孩子長大之後再去矯正,就難上加難了。

孩子非常想要的東西,可以讓孩子積攢零用錢自己買或者跟家長「貸款」,但限期償還等方式,讓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同時學會理性購物和延時滿足。

跟孩子談錢,教會孩子賺錢、花錢絕對不是一件庸俗的事兒。

不會賺錢的孩子,必然會有很大的生活壓力,不會花錢的孩子要麼成為愛貪小便宜的「小摳兒」,要麼成為捨得花錢卻沒買來品位的暴發戶。

所以,請各位爸爸媽媽們主動擔當起財商教育的大任,逐步的引導孩子認識和使用金錢,來增加孩子未來獲取財富的機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媽讀童書 的精彩文章:

TAG:樹媽讀童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