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強東的另一場攻堅戰

劉強東的另一場攻堅戰

「他把漫山遍野的山核桃變成了產業,變成了我們脫貧的希望。」

文 / 華商韜略 張津京

【1】

小韓一直不願意回家。

小韓的家在太行山裡的一個小山村。這裡山高田少,交通不便,趕個集都要走上半天。家家戶戶人均不到一畝薄田,勉強溫飽。

2018年春節,父親老韓反覆打電話把他「請」了回去,然後他留了下來。

改變從小韓回到村口就開始了。他看到村裡一改往日場景,人潮鼎沸,火紅的京東集裝箱卡車一溜排開,村委會成員正在按名單通知村民上前領取年貨。

他所在的村子一共有54名貧困戶,這個春節,54戶人家都改變了模樣:他們收到了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還有其他年貨,家家戶戶一派喜氣洋洋的過年氣氛。

期間,老韓遞給小韓一份招工說明,讓小韓節後直接到村裡上班。原因是:離家近,福利好,工資還不低。而且,跟著這個新村長干,明天會更好。

這個讓老韓充滿信心的新村長,是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河北平石頭村名譽村主任——劉強東。平石頭村是河北掛名的貧困村,但劉強東當著大傢伙表態,他一定能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打贏這場攻堅戰。

小韓比老韓更熟悉劉強東和京東,也更有信心。

就在家門口,他成了京東的「新兄弟」。兄弟,也是劉強東對京東男同事慣用的稱呼,無論他們是在北京總部遙控全球化的生意,還是像小韓這樣在田地里撲騰。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國家最高層面的莊嚴承諾。

2012年,我國貧困人口總數佔總人口比例為10.2%。根據國際經驗,中國減貧從此進入「最艱難階段」。剩下這10%的人口如何脫貧是「硬骨頭」,既要有不同以往的力度,更要有不同以往的智慧。

非常之功,需非常之策。黨中央領導下的扶貧動員體系,在十八大以來高速運轉,京東和劉強東對扶貧關注、參與也上升到新高度。

作為農村走出的企業家,農民的困境他很理解;而作為成功推動中國商業變革的企業家,他對如何真正落實好扶貧的目標,有更長遠和本質的考量。

這一目標和考量下,越來越多出身農村的兄弟、姐妹因此加入到了京東,像小韓一樣,成了紮根農村、並且對農村重振信心的人。

【2】

劉強東參與扶貧攻堅的故事可以從一隻雞開始說起,這就是如今已被京東做成生鮮品牌的「跑步雞」。

這是京東在小韓的老家平石頭村和臨近的武邑縣共同推動的標誌性農業產業項目,核心內容是發動村民按照京東確立的模式養殖肉雞,是一種結合當地實際,為當地農村創造增收的新方式。

「跑步雞」的核心看點在於「跑步」二字。京東推動當地成立了合作社,邀請村民加入,確保不喂飼料,純天然放養,讓每隻雞天天在跑步中度過。每隻雞跑滿100萬步京東就回購,然後作為其自營品牌通過電商平台銷售。

王峰是「跑步雞」第一批受益人之一。

45歲的王峰,十年前原本有個下鄉收魚、向城裡送魚的營生,在河北衡水武邑縣也算個小康人家。但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失去了一條腿,也失去了全家賴以生活的生計。

之後就是一個雪上加霜的生活「悲劇」——妻離子散,自得其樂的「小老闆」變成了徘徊在農村低保線下的「特貧戶」。

2016年4月,王峰作為先期被選中的12家村子裡「特貧戶」之一,被叫到村委會,跟已經在那裡等著的京東金融和京東生鮮的代表見了一面。

「並沒有想到這脫貧還能和京東聯繫上。說實話,當時有點『懵』。」後來,在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王峰有點不好意思。「一直覺得京東就是個網路商場,原來以為是捐了什麼東西讓我來領,結果才發現是提供了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王峰簽約成了「跑步雞」的養殖戶,加入了合作社。當年年底,他的100隻雞出籠,京東以128-188不等的價格對外銷售,王峰一次性獲得了3000元的收入,再加上每個月500元的工資,不到8個月時間,王峰拿到了6000元的收入。

「這在以往都是不敢想像的」。談及拿到第一筆收入的時候,王峰很激動。「我當時有點控制不住,因為看到希望對我來說非常不容易。」

目前,「跑步雞」項目已在嚴重缺乏優勢產業的國家級貧困縣河北衡水武邑縣全面推廣,武邑縣納入扶貧跑步雞項目的貧困戶已超千戶,接近全縣貧困戶的10%。

對於京東來說,「跑步雞」其實也是個非常好的商業項目。起初,跑步雞僅在北京地區銷售,隨後拓展到北上廣,如今在成都、武漢、瀋陽等城市均有銷售。在「跑步雞」項目啟動的一年時間裡,三批「跑步雞」幾乎被搶購一空,而且好評率達97%。

為了做好「跑步雞」,京東不但動用電商物流體系來全力配合,也讓這些業務深度參與到農村的發展實踐,同時還將京東金融也帶入其中並全程服務,建立起一個可以完全支持一窮二白的貧困戶,只要願意投入勞動生產就能實現脫貧致富的項目閉環。

由京東金融直接支付給當地「跑步雞」管理合作社,由合作社購買雞苗、生產資料並在「跑步雞」樂園內統一進行養殖;貧困戶在合作社上班,負責養殖、管理雞苗;最後養殖完成後,京東生鮮回收「跑步雞」,並按照每隻雞100元的價格向合作社支付回收費用,合作社再將單雞30元標準的扶貧款項支付給貧困戶,並幫助貧困戶返還京東金融的貸款。

嘗到「跑步雞」扶貧和拓展生鮮產品線的滋味後,劉強東還在自己的家鄉江蘇宿遷的泗洪縣,上線了「游水鴨」項目。努力通過複製「跑步雞」的成功經驗,帶動臨水貧困戶脫貧。之後的「不二果蘋果」、「油橄欖」等,也都是一樣的策略和著力點。

【3】

「跑步雞」的誕生以及京東由此衍生的更多特色農業項目正在大步改變平石頭村,也改變了平石頭村所在的國家級貧困縣河北阜平縣的面貌。

這種改變大大超出當地村民的預期,也超出他們對大老闆可以如何幫助農村發展的傳統認知。

「那時候村委會說縣裡面請來一位大老闆到我們村來做名譽村長,我們覺得恐怕他會捐點錢,把學校修修。」在老韓看來,這樣的結果其實已經很不錯。最起碼,村子裡的孩子們將來多了走出大山的希望。

「沒想到,劉村長來了,第一件事就是調研。」老韓還記得,劉強東到他家裡時,認真而細緻的了解了方方面面的情況,尤其關心大家目前的收入構成,跟大家一起探討還可以做些什麼來提高收入,又怎麼把這些事情做好,然後一直做下去。

「修學校、改建醫務室都是小事」在老韓眼中,劉村長最讓人佩服的是「點石成金」的能力。「跑步雞」之外,讓老韓最開心的是,「他把漫山遍野的山核桃變成了產業,變成了我們脫貧的希望。」

平石頭村的山核桃長得很好,但是以往並不好賣,村民都只能留著自己吃。

劉強東親自關注,改變了這個狀況。

村民採集山核桃沒有分類,京東組織專業人員評估,制定山核桃分類標準;村民單戶採集能力弱,京東在村委會協調下組建了村民山核桃合作社,大家一起集中勞作;村民不懂包裝,更不懂設計,京東派人來指導包裝,親自設計;山核桃不好運輸,劉強東下令京東生鮮派車集中來村收購;村民的山核桃沒有品牌,劉強東直接把自己的貢獻出來,打造了「村長劉」品牌,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到處為即將上市的山核桃代言……

劉強東說,我是農民的兒子,一路從農村走向城市,深知農民生活不易,農村發展之難。我有信心通過我自己和全體父老鄉親的努力通過產業脫貧致富。他的信心,不光來自京東有足夠的能力,也來自他做足了功課,知道問題在哪裡,應該怎樣去解決。

農業是中國貧困地區的主要產業和收入來源,幫助貧困地區更好地發展農業,提升其農業效率和效益,是協助這些地區擺脫貧困的最現實,也最可馬上見效的方式。劉強東的一個理想是,支持貧困地區打造各具特色和優勢的農產品品牌,然後通過京東的能力將這些品牌塑造成功,進而讓這些貧困地區走上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之路。

但做到這一步並不容易,核心問題包括:貧困地區農產品的「小」、「散」、「非標」問題突出,產業化能力嚴重滯後,產量、品質都有很多不確定,另外,物流也是很大的挑戰。

從小長在農村的劉強東對這些是熟悉的,讓他吃驚的是這麼多年以後,很多地方的農村還是這個樣子。這讓他意識到扶貧的難度,也看到機會,甚至被鼓舞了不服輸,非要做出來的信心。

於是,就像重塑平石頭村的核桃產業一樣。在缺什麼京東就補什麼的推動下,更多的特色農業項目被提上日程表,然後變成進度表,最後變成了一個個品牌,在平石頭村之外,在阜平縣之外,在河北省之外,結成一張京東服務農村,推動農村,幫扶農村的大網。

截至目前,在劉強東的推動下,京東已建設了188個扶貧特產館,如四川蒼溪館、黑龍江蘭西館、安徽岳西館等。以貴州扶貧館為例,它從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篩選出特色小吃、民族工藝、調料製品等400餘種優質農特產品,然後日夜不息地將這些產品銷往全國,甚至海外市場,也日夜不息地將這些貧困地區同胞的勞動成果變成真金白銀,以此改變他們的生活,持續改善他們的生產,讓他們走上摘掉貧困的帽子,過上自力更生的可持續幸福之路。

通過這些項目,京東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優化了相關資源跟扶貧和農村事業的配置,逐漸形成線上到線下,從金融支持到產業支持,從生產到銷售等完整的作業和產業閉環,並形成一整套「品牌+渠道扶貧」的新模式,進而確保整個農村和扶貧事業的效率和可持續。

【4】

建立這個閉環的過程中京東遇到很多的挑戰和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物流。

農村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都有相當程度的不足,農產品的物流因此備受挑戰,不但損耗極高,而且成本也高。部分地區的農產品物流成本甚至會佔據總成本的30%-40%,鮮活農產品的成本更能高達總成本60%,而在這些不具備開展深加工基礎的貧困地區,鮮活生鮮產品往往又是最現實,最能立竿見影的項目。

這為京東出了不大不小的難題,劉強東拿出的解決思路則顛覆傳統——直接搬出京東的黑科技。

「劉村長有魄力,今年開年,就派人在村西頭修建了小倉庫和無人機機場。」老韓對於村子裡的變化歷歷在目。「有很多次都看到京東無人機,有四個風扇,一會飛上一會飛下的,看著不小,挺能裝東西,估計,將來我們的核桃就用這個運出去吧。」

在劉強東看來,解決好貧困地區進入主幹物流網路的最初幾公里問題,最大限度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上市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就能從根本上提升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無人機運輸,則被他確定為解決這幾公里的重要方式。

目前,京東正在劉強東的策划下,於交通不便的地區陸續修建無人機機場,引入大容量長航程的無人機投入運營,在3到5小時內,將其統一收購或者代銷模式集中起來的貧困地區生鮮產品運輸到京東設立的集中加工和倉儲中心,經過簡單加工、包裝後,匯入京東生鮮的冷鏈運輸網路,在12-24小時內,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

除了無人機,京東還創新性地在原產地設立京東協同倉,農產品企業或者農業合作社只需將包裝好的產品送到協同倉即可,後面的整個物流都可由京東解決。

以陽澄湖協同倉為例,通過京東物流,近300個城市的消費者可以在48小時內收到鮮活的陽澄湖大閘蟹,上海、蘇州等城市更是能實現6小時極速送達。

目前,京東物流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生鮮冷鏈宅配平台,服務覆蓋全國近300個城市。此外,京東還應用區塊鏈防偽追溯技術,讓在京東購買農產品的消費者,可以全程了解每一件產品從農場到餐桌的信息,讓流通更透明,讓消費更安心。

除了創新解決這樣的大問題,共性問題,京東也在扶貧實踐中不斷以創新解決個性化的難題,因時因地制宜,甚至會專門針對一個村的一種特殊情況推出一個方案。

「我在喀什有棵百年棗樹」就是其中的一例。

喀什市阿瓦提鄉,新疆西部邊陲臨近荒漠的一個小山村。這裡土地貧瘠,居民只能依靠土地中不多的產出勉強溫飽,很多人家都掙扎在貧困線以下,屬於特貧地區。

而且,阿瓦提鄉的情況還可能更加惡化。當地鄉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一種名為小圓棗的野生棗。這種棗樹在當地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很多棗樹都是百年以上的歷史,其一眼看不到邊的棗樹林是當地一大特色,也是重要的生態保障。

但小圓棗個頭小、產量少、市場知名度低,經濟價值低,不少鄉民因此將其砍伐,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然而改作其他作物效果也依然不好,越來越多年輕人因此外出打工,讓當地越來越荒涼,棗樹也得不到應有保護,本來就脆弱的當地生態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2018年4月,京東協助新疆精品美食品牌樓蘭蜜語,通過京東眾籌共同推出的「我在喀什有棵百年棗樹」項目,讓一切都有了變化。

這個項目,發動京東用戶認養棗樹,成為護林員,可以擁有一棵百年小圓棗樹一年的擁有權和命名權,並且獲得護林員認養證。小圓棗收穫後,認養人還將得到8斤百年野生小圓棗、2瓶小圓棗果醬、1套小圓棗四季影集,以及專屬棗樹相片相框等小禮品………

很快,來自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的京東用戶積极參与了小圓棗樹的認養活動,這些認養將小圓棗的品牌和經濟價值放大,也因此史無前例地改變了阿瓦提鄉,不少離開家鄉的年輕人也因為家鄉的變化,尤其是成為網紅以後的希望,再次回到鄉里、回到棗林。

作為棗樹護林員67年的塔西·托乎提老人年過八旬,他對此感觸頗深:

「今年以前小圓棗只有我們當地人知道,離開這裡就沒人要。以前我們護林都是自發的,因為棗樹是祖上傳下來的,不能有閃失。現在我們巡查棗樹是工作,可以拿工資。」塔西·托乎提老人說,村民們都感謝京東。「不光是提高了大家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回來了。」

人才是成就一切的根本,也是當前中國農村,尤其貧困地區最需要的。有了人才,有了有前途有競爭力和持續性的事業干,貧困地區就會自力更生,貧困就會成為永遠的過去。

從平石頭村的小韓到喀什市阿瓦提的回鄉青年,京東正通過自己的能力、資源和創新整合更多的能力與資源,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農村,回到貧困的家鄉,並且留下來,有方向,有方法而且持續有成果的改變家鄉,造福家鄉,這讓老韓,讓塔西·托乎提老人看到了希望,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希望。

對京東來說,在給這些地區帶去希望,帶去改變,帶去幫助的同時,它也是在給自己鑄造希望:讓自己的業務、技術和創新在廣大農村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甚至到最有挑戰的地方去歷練,這無疑會加強其在更基層也更廣闊市場的能力,也給自己的未來創造新局面。

從某方面說,劉強東是再一次把問題變成了機會,把責任承擔也變成了發展實踐。扶貧並不是施捨,也不是解決麻煩,而是為未來創造機會,這也正是劉強東的理念。

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這一場攻堅戰,也註定會是一場真正的持久戰。所以,革命還未成功,京東的兄弟姐妹們還要更加努力。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華帝這波操作6了,但這幾家找誰說理?
從二郎到茅台,40公里全球最貴河谷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