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遭風波!銀隆被查封又解封,董明珠的格力汽車還是沒苗頭

又遭風波!銀隆被查封又解封,董明珠的格力汽車還是沒苗頭

新出行指數,關注您身邊的出行大小事!

把造車希望寄托在銀隆身上的董明珠,最近或許又遇到了一些小麻煩。

近日,一則南京銀隆新能源產業園被封的通知流傳開來,其商用車項目被江蘇省人民法院查封,查封期到2021年7月19日結束。南京銀隆新能源產業園是銀隆在全國多地布局中的其中一個,而南京也正是董明珠的家鄉。

不過,事件很快迎來轉機,被封兩天後,7月22日,被查封的南京銀隆已被解封,南京銀隆負責人表示項目運營正常。

頂著「董明珠加持」光環的銀隆,今年以來負面消息不斷,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停工以及營收下滑等消息。作為跨界造車車者,對於董明珠乃至格力來說,新能源造車路並不平坦。

項目解封仍難掩銀隆尷尬

7月20日,網傳一份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公告顯示,該院根據(2018)蘇民初36號民事裁定書,與當天起查封南京銀隆新能源產業園項目,查封期為兩年。

7月22日張貼在南京銀隆項目的解封公告。(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就在上述查封文件出現前,南京日報還曾報道,南京銀隆新能源項目一期已竣工,預計下月(8月)底投產,投產後將實現年產2.5萬輛純電動商用車(含5000輛新能源客車、2萬輛專用車),電池5億安時和40萬輛汽車啟停電源,年產值將達146億元。

至於7月22日的解封公告顯示,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於2018年7月21日向法院申請解除南京銀隆產業園商用車項目在建工程的查封措施,法院於7月22日作出民事裁定,解除對南京銀隆公司名下在建工程的查封。

另據媒體報道,南京銀隆項目負責人何耀龍對外表示,「經公司調查,是與合作單位現場人員在部分項目的合作中對合同理解產生分歧,雙方已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問題,合作方已向法院申請解封,公司運營正常。」他還表示,今年「十一」前,將對新能源車訂單進行交付。結合上述消息,南都記者今日曾試圖向銀隆和格力方面求證更多細節,但未獲回應。

雖然近段時間以來,銀隆頻頻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IPO終止以及停產停工等,但銀隆新能源官方微信號在7月16日發布的消息卻顯示,其在上半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8年1-6月,國內純電動客車市場累計生產31594輛,同比增長282%,銀隆新能源,以客車產量2292輛的成績晉級行業第三,同比增長60%,為上半年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

不過,南都記者找到了銀隆引用的該份統計,事實卻遠非如銀隆說的那般「圓滿」。實際上,由於去年出現補貼退坡的政策換擋期,我國去年上半年純電動客車產量僅8273輛,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車產量恢復元氣,諸如宇通、比亞迪、廈門金旅、南京金龍這些知名新能源客車企業,產量同比增幅分別達到328%、695%、1280%、4548%,銀隆60%的增幅位列業內倒數。

此外,在業內,不以銷量以產量論成績的說法也非常奇怪。南都記者查閱了中汽協等6月份的銷量數據,不論在客車銷量榜,又還是新能源客車銷量榜的前十位置上,都沒有看到銀隆的身影。實際上,在新能源客車銷量榜上,只要月銷超過50輛,就能擠進6月份榜單的前十位置,但銀隆依舊排名十名開外。

銀隆在最近兩年之所以備受關注,與格力電器及其董事長董明珠的一系列動作密不可分。從格力收購銀隆失敗,到董明珠以個人名義投資銀隆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再到格力與銀隆簽訂200億元關聯交易協議,銀隆從一家相對二線的新能源企業,一躍成為估值超百億的企業,產品線涵蓋新能源車上下游,並在河北、珠海、天津、南京等全國多地投建了8大產業園,產能儲備已經遠超10萬輛。銀隆前董事長魏銀倉此前曾表示,2020年銀隆的產量將達10萬輛。

格力電器的公告此前也曾透露了銀隆的經營情況顯示,2017年銀隆營業收入(未經審計)為87.52億元,凈利潤為2.68億元,同比下滑近七成,截至2017年12月31日,資產總額為315.12億元,負債總額為237.67億元。

雖然曾經得到董明珠的強勢站台,但隨著銀隆頻頻被曝欠款停工等問題,董明珠近期在公開場合上已經沒有提及銀隆,南都此前也從格力方面得知,目前格力系高管正在對銀隆進駐。

格力跨界造車不易

根據天眼查數據,目前董明珠已經出資1.9億元,持股17.46%成為了銀隆第二大股東以及最大的個人股東。但就造乘用車來看,這部分資金只能是杯水車薪,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此前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曾表態造車企業的門檻或高達300億元。

儘管輿論經常把「董明珠造車」與格力造車、銀隆造車划上等號,但實際上,在董明珠成為銀隆股東前,後者已經具備成熟的新能源客車和專用車生產能力,只是其使用的鈦酸鋰電池因為續航里程短,不適用於乘用車,而被廣泛質疑。

此外,從格力收購銀隆失敗,到董明珠個人投資銀隆,再到今年銀隆處於輿論漩渦中,銀隆自始至終都沒有與乘用車「沾邊」,網路上流傳的銀隆SUV實則是銀隆的展示車,從此前格力的公開信息中亦可得知,格力與銀隆的合作目前也停留在汽車空調以及智能裝備上,格力更多是從產業鏈的相關多元化中切入新能源車領域,如果單單依賴銀隆,「董明珠造車」(特指乘用車)實則仍沒有時間表可言。

今年,格力電器曾兩次舉牌海立股份,2017年,海立股份的車用空調壓縮機市場份額達到10.49%,以中汽協公布79.4萬輛新能源車銷量推算,海立的車用壓縮機銷量約為8.3萬台。此舉也被外界認為是格力從側面切入新能源車領域的舉措,在業內人士看來,格力尋求多元化過程中,切入汽車領域是不可避免的一環。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另一跨界造車者賈躍亭,董明珠也曾多次點評對方讓失望, 「如果當一個人沒有誠信的時候,別人幫你也只有一次,我相信幫賈躍亭的人太多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今年1月份的一場公開論壇上,董明珠曾如是說道。

不過,略顯「反轉」的是,曾經因為資金問題幾乎失去支撐的法拉第未來,卻在上月得到恆大健康20億美元的融資,如今得到資金的賈躍亭,正在為年底量產作準備。

當然,根據2017年財報,賬上資金高達千億的格力,和新造車企業相比,並不「差錢」,格力今年甚至還罕見地不分紅,並作了如下解釋:公司留存資金將用於生產基地建設、智慧工廠升級,以及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新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不過,上述解釋中沒有明確提及新能源車。

至於其他跨界新造車企,來自傳統車企的「老熟人」依舊是主流,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是出行和汽車領域的老熟人,UC創始人何小鵬正式加盟小鵬汽車前,實際上後者的造車團隊已經基本搭建完成,而威馬、拜騰等車企,公司主要負責人均為傳統車企出身。目前,新造車企業中,大多已經進入正在進入交付階段,相較而言,格力身上還沒有多少造車的烙印。

如今,一大波造車新勢力已經進入量產期,但早期進入交付的電咖汽車和雲度新能源,並沒有掀起太多波瀾,不論創始人是否跨界,新造車面臨的市場挑戰依舊異常巨大,隨著傳統廠家紛紛布局新四化,留給新造車的市場窗口期並不龐大。

「大部分汽車企業將被淘汰出局,新造車勢力經過3-5年的淘汰,80%-90%成為「先烈」是大概率事件,這是個大浪淘沙的時代,無論是誰也擋不住汽車產業發展規律。」在全球汽車論壇第九屆年會上,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吐槽」了新造車。

新出行指數

隸屬南方都市報經濟新聞課題組

旨在通過調查、評測、數據

探討大出行經濟

關注公號查看」指數

有我們往期新業態數據調研產品

相關融資、政策新聞

查看「直擊南都」了解最新融資及政策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出行指數 的精彩文章:

寧德時代出國門,斑馬引資進家門

TAG:新出行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