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澤 文學散步之旅

金澤 文學散步之旅

金澤,位於日本中部地區。常有人問我金澤與東京和京都的關係,說白了中部地區就是夾在關東和關西中間,從東京坐新幹線到金澤要將近三個小時,票價將近15000日元;從大阪關西機場做JR特急到金澤要三個多小時,票價10500日元,但其實從東京到京都坐新幹線只要三個多小時,票價13000多日元。從地形來看,金澤去哪交通費都這麼貴而且時間長,可能是因為周圍多山,穿山成本太高,行車之處全是隧道,路不好走只能這樣了。

地圖來源於網路

金澤市位於日本石川縣,簡單說,金澤是石川的省會,也是北陸地區的中心城市。雖然現在的金澤市除了繁華的香林坊上的一條大街,周圍全是路燈稀少的民宅。可就算是香林坊,到了晚上八點,商店和飯店就開始關的關,離開主幹道更是兩眼一抹黑,連個便利店都找不到了。但在明治維新以前,作為加賀蕃城下町的金澤,也曾有過輝煌繁盛的歷史。

以生鮮文明的近江町商店街

市場里的商品和飯店都超便宜

金澤現在無論是專業評估還是看起來都只能算是中型城市,說實話看起來還沒有中國的二線城市發達。要說金澤在現代日本社會沒能發展起來的原因,或許和金澤的地理位置有關。金澤沿日本海,而現代日本繁榮發展的城市大都沿太平洋,所以由於地理位置而受到冷落的金澤,現如今的發展狀況也就可以理解了。不過,自然災害多發的日本,地震帶和火山大都集中在沿太平洋一帶,反過來想,金澤這個「不吃香」的地理位置,或許會為一方居民帶來一定的安全保障。

小編在2016年2月來北陸地區旅行一次。雖然在金澤只有短短一天時間,但大部分景點都遊玩到了。所以,這次的介紹算是小編對金澤介紹的補充,主要想介紹一下至今傳統藝能依然繁盛且與眾多文人都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金澤市內的兩處文學紀念館——石川近代文學館泉鏡花紀念館

石川近代文學館與石川四高紀念館毗鄰。兩處展館都在如上圖的這處紅磚樓內。石川四高紀念館是原來石川高等中學的舊址,從明治26年(1983年)起,作為舊制高等學校運營了約60年。四高的建立還要追溯到明治維新後日本按照當時的行政區劃設立中學這件事。一高在東京,而位於金澤的四高作為當時的重點高中,培養了如佛教哲學家鈴木大拙、小說家中野重治、甚至生於北海道的小說家井上靖等眾多文人。而作為旅遊景點的四高紀念館的位置可以說是非常好了——從金澤中心區香林坊走過來五分鐘,對面是金澤市政府,從這裡步行三分鐘可以來到二十一世紀美術館,再走五分鐘就能到達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和歷史遺迹金澤城了。

翻拍介紹小冊子上的紀念館格局如上

同在一棟樓內的兩處紀念館一家一半

其實,這次參觀石川近代文學館實屬意外。我就是再去二十一世紀美術館的路上,經過四高紀念館,偶然發現側門怎麼還立著個文學館的牌子,於是和同行的小夥伴分開,自己進去開始了參觀……四高紀念館沒有門票,近代文學館有門票,學生票290日元,原價應該也不貴。提前劇透一下,參觀後會覺得與東京的諸多文學紀念館相比,儘管票價差不多,但這裡的性價比不算很高,展覽內容流於泛泛的介紹,而且每個展覽室重複內容很多,研究相關的資料很少,目測除非學校組織集體參觀學習,日常恐怕鮮有人來。

文學館一二層均設有展覽室。我首先進入了一個播放紀錄片的展廳,裡面冷氣打得很足,讓從室外36度炎夏天氣中走進來的遊客可以稍事休息。紀錄片主要從石川縣從古至今湧現的文人入手,在一一列舉之後,對重要人物逐一進行介紹。這部紀錄短片首先讓我對這處文學館有了定位——與其說是從文學的角度進行展示,不如說設立這處文學館的主要目的是宣傳石川縣的文化歷史——畢竟和以前繁盛一時的教育中心四高並列,其目的性可想而知。之後的展廳里,比較有營養內容就是主要對當地三大文豪——泉鏡花、德田秋聲和室生犀星的介紹。幾乎每個房間里都有他們三個的生平介紹。另外,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石川近代文學館還總結出了石川縣文學地圖,除了金澤,包括周圍的加賀、能登等地的文人,全都一個不落的悉數登場。這其中就包括先後擔任四高和京都大學教授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和樋口一葉荻之舍師姐田邊花圃的丈夫哲學家三宅雪嶺等人。這些著名文人在他們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大都活躍於東京、京都、大阪等主要城市,至於他們的出身,若不是來到這處文學館,我差點就誤以為他們是日本主要城市的出身了。因為日本中部地區這個地方與其他地區相比,顯然存在感並不太強。此外,文學館還對在平成文學中嶄露頭角的小說家如1979年出生的本谷有希子進行了介紹。特別是芥川獎、直木獎等現代文學獎獲獎者,一定列有其名,其餘也有許多當地作家,雖然之前聞所未聞,但經過這次參觀,也算對金澤現在的文學發展有了一定了解。

和小夥伴一同參觀完金澤二十一世紀美術館,在兼六園附近吃了金箔冰激凌,已經是下午四點十五。(以上內容請見:【交換留學一年生】北陸之行(金澤篇)【交換留學一年生】北陸之行(白川鄉篇)【交換留學一年生】北陸之行(加賀篇))泉鏡花紀念館下午五點關門,四點半開始禁止入內,於是我又和小夥伴們分開,在路邊火速打了輛車,往泉鏡花紀念館飛奔。其實從兼六園走過去也不遠,不到二十分鐘,不過加上找路的時間,恐怕就來不及了。

兩根柱子做成能樂中小鼓形狀的

因其建築特點而鼎鼎有名的金澤站↑

路邊的神社和紫陽花↓

我們這幾天在金澤沒少打車。都說日本打車貴,但金澤市本身不大,景點相對集中,打車費基本上四個人一分,每人不到300日元,可以接受。而且據當地人說,7月中旬這幾日是金澤最熱的時候,雖然比東京已經好很多了,但長時間在室外行走,還是很容易中暑。而且就像上午開車帶我們到金澤大學和金澤站的鈴木老師所說,金澤在進行城市規劃時,選擇保留了原來家家戶戶舊房子和舊街道,所以不僅金澤站被建到了距離市中心較遠的地方,金澤市內的道路也沒能修整出筆直大路,特別是開車時就能感覺出來大小街道的蜿蜒曲折,總要左拐右拐的。不過,這幾天在金澤坐車,發現司機開車都很猛……大叔跟我聊天時得知泉鏡花紀念館四點半就不讓進了,車開得嗖嗖的,路上好幾次把我甩得在后座上左右平移,給我嚇壞了……

個人覺得泉鏡花長得還挺帥的,比較有文人氣,

不過這座父子雕像似乎埋沒了泉鏡花的顏值……

泉鏡花紀念館隱藏在民宅中間,入口在一處還挺陡峭的坡上。司機大叔以超快的車速毫不猶豫地轉彎爬坡,按照導航刷地把車一停,看了下表——四點二十五——然後特得意地讓我趕快進去參觀。紀念館看起來比較像泉鏡花的舊居,但是但看宣傳冊的介紹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可能其他研究資料中會有更詳細的介紹吧。紀念館從大門口到展館均為木質結構,面積不大,院子里放有泉鏡花父子的雕像,地上鋪滿碎石子、周圍綠樹環繞,環境很好。

金澤三大文豪中,我唯一讀過作品的只有泉鏡花。雖然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像《高野聖僧》《湯島之戀》這兩部小說我個人覺得寫得還是很有趣的。泉鏡花生於1873年,死於1939年,師從尾崎紅葉,有潔癖,性格謹小慎微。泉鏡花原名鏡太郎,自幼喪母,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戀母情結,房間里供奉著摩耶夫人像,以表對生母的留戀。在婚戀方面,他愛上了與生母同名的藝伎鈴,為她贖身,與她同居,但兩人的關係卻遭到老師尾崎紅葉的強烈反對,甚至在紅葉拆散兩人時,泉鏡花寫出了名作小說《婦系圖》作為反抗,最後等紅葉去世,兩人才正式成婚。小說《高野聖僧》是泉鏡花描摹的瑰麗絢爛的妖怪世界中的一部代表作,我這次參觀完紀念館還買了他的戲劇作品《天守物語》的漫畫,也是妖怪相關的。這類妖怪作品中大多也暗含著勸人向善等因果報應的主題基調,但在文字描繪中也不乏泉鏡花式的浪漫傾向和唯美主義。總之,泉鏡花的作品就是讀起來既讓人覺得情節跌宕起伏,用文字虛構的世界又帶有一種詭譎的美感。

紀念館內展覽廳不大,主要分布在進門右手邊的內外兩個房間。四點半開始參觀,五點紀念館下班,有些部分走馬觀花,內外展廳只參觀了二十分鐘。紀念品商店裡,休息區的桌子上放置著有關泉鏡花生前身後的所有新聞報道合輯,厚厚的好幾大本,這個整理對研究者會有很大幫助。這裡販賣的商品就比較新潮了,雖然都是書,但是新出版的居多,有作品也有評論,以泉鏡花小說作品為基礎創作的漫畫作品很多。展覽館大廳里還擺放著日本各地紀念館2018年舉行展覽的海報宣傳介紹。

走出泉鏡花紀念館的院子,隔條馬路左手邊有一處神社,神社門口也設立了對泉鏡花的介紹。從泉鏡花紀念館步行十五分鐘,路上經過淺野川,就來到了金澤的又一人氣景點——東山茶軒。上午鈴木老師開車送我們時介紹說,年輕人都喜歡來東山茶軒玩。上次來這裡時一走一過,只覺得這裡外觀很像京都的花見小路。這次閑來無事,在逼仄狹窄的小巷裡一直走到山坡下,來回梭巡了整個區域,這才發現,茶軒這片老房子里隱藏了許多傳統料理店和咖啡館。從外面看上去就是普通民宅,但是稍稍留意就會發現不起眼的牌子,表明這裡其實是一家店鋪。小巷裡闃寂無人,彷彿被時光遺忘了一樣,只剩下褪色的木板,但在茶軒入口處幾家改造的比較商業化的餐館裡,透過明亮的玻璃窗,可以看到裡面滿座的食客們正在專註地聊天。這下我理解鈴木老師所說的年輕人喜歡來這裡的原因了,安安靜靜地確實是個休閑的好地方。

第一次來金澤時就發現

號稱「小京都」的金澤確實與京都有許多相像

淺野川上的光景頗具京都四條鴨川上水與橋的神韻↑

不同的是,金澤市內無論何時基本上都沒什麼人……

宇多須神社在東山茶軒區域的邊緣,這座神社境內「藏有」許多「忍者」。比如照片中的「忍者」,你找到了嗎?

其實除了介紹的石川近代文學館和泉鏡花紀念館,金澤市內還有如德田秋聲紀念館的諸多文學聖地。東山茶軒和淺野川邊就是原來很多文人墨客喜歡閑逛的地方。另外,金澤大學的人文系校區位於角間校區的北地區,雖然要上山,但是圖書館對外開放,不借書的話可以在館內隨便看,圖書館裡還有資料館,文學研究相關的書籍比較多,有時間上山看書也是不錯的。

金澤的文學散步之旅就介紹到這裡。雖然文字粗淺,但金澤確實是一個與日本近代文學有著深厚淵源的地方。如果對日本近代文學感興趣的小夥伴來金澤,建議遊覽兩天,如果沒興趣的話,金澤市內一日游就足夠啦!

18 July 2018

更多精彩

盡在·時光請等等

陪你走過

珍貴時光

無論參觀過幾遍依然看不懂的金澤二十一世紀美術館(捂臉)↑

晚八點燈火通明的東京站和西裝革履下班出來喝酒的上班族&臨近午夜仍然人潮湧動的澀谷街頭↓

時隔兩年,小編又踏上日本的土地。這次是來開會,時間不長,卻明顯感到自己和身邊同樣多次赴日的同學對日本印象的變化。我們早已失去了對日本的新鮮感,很少感到驚奇,對日本的景色、日本的食物、日本人的認知更加冷靜客觀,但也都開始由著自己主觀的好惡,對所見所聞發表意見,並對某些方面感受到了明顯的「受不了」。我們開始能一眼看到日本街頭被亂丟的垃圾,也能看出服務員微笑表情中的倦怠和不耐煩,之前跟日本料理培養出的感情也在壽司和生魚片的冰涼且軟綿綿口感以及所有飯菜都一樣甜絲絲的味覺中被消磨殆盡。如果說第一次來是在體驗日本社會、學習日本文化,一切以融入異文化為主,那麼經過戰戰兢兢入鄉隨俗的階段,即便是在日本社會,我們依然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作為中國人的從小培養出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不同文化之間不會在所有方面都能很好地交融,異文化碰撞之時,正是考驗人的應對能力之處。雖然現在有時要在忍耐與發聲之間搖擺,也會在兼顧原則和禮貌時感到手足無措,但這些正是需要不斷磨鍊的地方。我相信,這種堅持觀點又不失風度的狀態,無論在生活中還是研究中,都很重要。

這次主要停留的兩個城市,性格完全不同。但無論是熱鬧喧囂到炸裂的東京,還是安靜沉默到沒人的金澤,之於我個人,都是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的心頭好。不得不說的是,這次不知是怎麼了,且不說把山藥噁心到快吐的站台便當,這七天我也只是在關空找到看起來還比較順眼的西餐廳點了盤意麵吃了頓飽飯——街上飯店裡的飯菜全是甜口咽不下去;大學食堂里的所有料理味道都一模一樣;便利店裡的點心太甜,熱櫃里的食物太油,便當食之無味。

就這樣,這次到日本的真實感受如上。不過無論是欣賞還是吐槽,小編與日本的故事還在繼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光請等等 的精彩文章:

TAG:時光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