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移民美都後悔了嗎?

移民美都後悔了嗎?

些移民美國後的中國人後來都後悔了嗎?他們的生活狀況又如何?生活君在此分享3個華裔移民的故事,相信這其中你也可以看到你自己。

張卓祖 1988年出生 來美11年

出生於1988年的張卓祖籍遼寧,2007年以學生的身份來美國讀書,隨後在加州讀了一年語言學校。2008年,她認識了同樣是東北人的男友,一年後兩人登記結婚,因為老公持有美國綠卡,張卓也就獲得了美國綠卡。2009年,張卓來到紐約讀大學,選擇了護士專業,「當時半工半讀變得很忙,英文水平也跟不上」,她就只好輟學了。

張卓現在生活在紐約的華人聚居地——法拉盛,這是她去法拉盛的地下美食廣場買生煎包。輟學後,張卓做過一段時間的美甲工作,也想過參加美國陸軍,「入伍後有各種補貼和保險。」不過由於身體原因,張卓沒有通過體檢,在部隊待了一個多月後她就離開了。

2014年,因為性格不合,又有些財產糾紛,張卓和丈夫離婚了,並搬到了姨家住。這是張卓的姨姨在法拉盛的房子。在法拉盛,像這樣一小棟獨棟別墅,均價大概在2.6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在姨家住了3年後,張卓又有了新的感情生活,就從這裡搬走了。

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卓去到主打東北菜的遼寧飯店吃飯,恰巧店裡招人,她就開始在飯店上班。「剛來美國時我就在餐館打工,那時我才18歲,蹲在地上刷馬桶的時候哭了。現在再做這個已經很習慣了。」張卓如今在飯店快工作3年了,也暫時不想換別的工作,「從飯店開張到現在一直都在這裡,我已經是經理了。」

張卓負責收銀、點單、收信、協調客戶等,每周工作六天,只有周六休息,平日里相處的同事們都是大陸來的中國人。因為一直在服務行業,需要經常和人聊天,張卓的英語提升很快,口語也變得流利,「我原先性格內向,現在也變得開朗很多。」

張卓每天的生活幾乎是兩點一線,早上9點半從家出發,坐一個多小時的地鐵到飯店。工作11個小時,晚上11點多才能到家。起初來美國的時候,張卓覺得「這裡陽光、空氣都很好,懶洋洋的,生活節奏很慢。」但如今,她每天在地鐵或者馬路上,都會看到無家可歸的人,「為什麼在這座條件如此優越的城市,還會有這麼多流浪漢呢?」

2016年張卓認識了現在的男友,也是東北人,現在在紐約做廚師。每天晚上男友也在差不多的時間到家,經常做夜宵給她吃。張卓和男友交往兩年多了,感情很穩定,「沒有想回國,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環境,加上回國也不知道能幹什麼了。」張卓坦言到,他們結婚的日子也被提上了議程。

陳凱 貴州人 來美14年

陳凱豐出生在貴州,在歐洲讀完金融學博士後,2004年工作調動來到美國,十年前轉綠卡。他以前在華爾街工作,後來自己創業,管理著一個宏觀對沖基金。陳凱豐主要在曼哈頓的商業區活動,事業有成的他也定居在了紐約,並把家安在了上州富人區。

陳凱豐在哈佛俱樂部約見他的前任老闆討論工作,並且送上中國特色茶葉。哈佛俱樂部的會員必須確認是哈佛校友並提交會員費才能加入,這裡只有會員才能消費。陳凱豐的前任老闆畢業於哈佛,有他邀請陳凱豐才能進來。陳凱豐是紐約少有的亞裔金融高管,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在他看來「除了高學歷加上多元文化的背景,還要歸結於領導器重。」

陳凱豐從小在貴州長大,到美國後一直也在關注著貴州的發展。「貴州最有名的除了茅台以外,這幾年大數據方面也做得很好,可以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他為貴州省駐美國投資促進代表處成立揭牌。

陳凱豐受邀參加一個投資研討會,分享投資經驗並預測投資前景。他現在擔任美中商會金融委員會會長,幾乎每天晚上都有會議或者講座,「我的工作狀態很多時候就是去和人協商東西。」

除了本職工作外,陳凱豐還在紐約大學、紐約佩斯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IESE商學院紐約中心任教。工作之餘,陳凱豐很注重體育鍛煉,他還加入了紐約大學跑步隊,連續好幾年參加10公里環紐約中央公園跑。

初到美國時,美國人對體育的熱愛讓陳凱豐感覺很驚訝,「之前在中國和歐洲,我都沒有這樣覺得。體育可以說影響了美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種環境影響下,即使工作再繁忙,陳凱豐每周也會去健身房三次,「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陳凱豐的夫人是南京人,並且也從事金融行業,2009年兩人結婚了,如今已經有了兩個女兒。大女兒今年8歲,陳凱豐每周末都會帶她去踢足球,「女兒就是特別喜歡踢球,而且很好動,爬來爬去的。」他還在手機上下了一個APP,關注女兒每場比賽的賽況。

球賽贏了後,女兒搖著陳凱豐的手要吃冰淇淋。女兒所在的球隊在紐約少年聯賽中常年領先,談起女兒球隊的戰績,他的臉上洋溢著驕傲。對於未來,陳凱豐還沒有特別的打算,「現在不像年輕的時候那麼著急,也不像在國內那麼焦慮,希望一步一步把公司越做越大。」

煜晨 西安人 來美12年

煜晨來自西安,2006年以學生簽證來到美國一所藝術院校讀設計,隨後拿到了工作簽證,在一些大公司做過設計師、創意總監等。2013年,煜晨進修了設計與科技方向的研究生,畢業後和幾個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個公司。最近她和相戀七年的美國男友結婚了,並且拿到了綠卡。

煜晨的工作地點在紐約下東區,這裡最早是移民區,隨著多元文化的湧入,如今極富時尚藝術氣息。煜晨公司現在主要做的是可穿戴設計,「這種服裝融入了AR等科技,非常新穎。」這是她們團隊設計的新款外套,領子部分裝有能感知聲音的彩色LED燈,彩燈會根據聽到的聲音變化顏色。

煜晨公司現在已經加入了由紐約新博物館成立的創意孵化器,並被法國LVMH創意獎提名為2018前三十個初創公司。不過因為目前公司還在初期,收入都被投入到產品開發設計,兩個合伙人都得平時上全職工作來維持經濟,她們只有在周末才能聚在一起工作。「有時候覺得當時為什麼不找個工作做呢,現在回家看電視都覺得有負罪感。」

在一場女性科技時尚領域的活動中,煜晨介紹她們的公司以及設計,她穿著黑色的裙子,自信又流利,這和剛來美國時的她差別很大。「美國有個詞叫『玻璃天花板』,指在職場上,邊緣群體包括有色人種、女性不像白人那樣容易晉陞。但為了推動公司發展,我慢慢地學習像美國人那樣善於表現自己,誇一誇自己,雖然還是忍不住覺得要謙虛。」

下班後,煜晨回家參加鄰居在屋頂的聚會。煜晨生活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那裡是文藝青年的聚居地。自大學起,煜晨就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因為學校里中國人很少,她就主動和美國人交流,試圖融入美國社會,「美國非常重視個體獨立性,不管長相、想法、創意方面都是,不太在乎符合整體審美,大家都非常自信。」

煜晨和丈夫Sam是大學同學,Sam現在在科技公司做碼農,平時喜歡畫漫畫,腦內世界非常豐富。「跨種族跨文化戀愛的確有很多挑戰,有時候吵架互相得不到點。」煜晨覺得Sam很愛搞怪,享受當下,注重表達感情,自己則很少表達感情,極其關心家庭,「但是我們都容易被不一樣的人吸引,在一起非常開心。」

煜晨在家給自己做睡衣,Sam在訂回中國的機票,他們養的貓則蹲在牆上看著他們。今年9月,他們要回中國舉辦婚禮,「家裡非常開明,都很喜歡Sam。父母本來意思讓我們出去好好玩一下,辦個簡單的儀式就可以了。」但煜晨想兩家能正式見個面,「Sam的媽媽從來沒去過中國,也想帶她看看。」

紐約曼哈頓中城是全世界最繁華、摩天大樓密度最高的地區。「世界很大,紐約也就是一小部分。」煜晨覺得「在紐約待了8年也夠了」,有打算要搬出紐約。「每次回到中國都覺得自己變傻了,看到國內變化那麼大,還挺想回國發展一下。」未來煜晨想帶著公司去個更宜居的城市,有科技和藝術的氛圍,但沒有那麼大的壓力,「比如深圳等等。」

- END -

huaren58.com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生活網 的精彩文章:

憤怒!91歲老人在美遭群毆被磚頭砸腦袋:滾回你國家
苦尋失蹤女兒13年,不料已在美國成學霸

TAG:華人生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