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宣帝中興漢朝,但他做錯一件事,導致西漢走向衰亡

漢宣帝中興漢朝,但他做錯一件事,導致西漢走向衰亡

漢宣帝劉詢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君,在他統治期間,西漢王朝國力強盛、政治清明、社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中興」。但是漢宣帝在位期間,做錯了一件事,給王朝的未來留下隱患,最終導致西漢的滅亡。那麼漢宣帝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關於西漢王朝的盛衰,呂思勉先生曾說:「漢室盛衰,當以宣、元為界。」也就是說在漢宣帝時期,西漢王朝處於強盛狀態,而到了漢元帝時期,西漢則走向衰落。那麼為何會發生著這樣的轉變呢?原因就是漢宣帝選錯了王朝的接班人,他明知太子不能繼承皇位,但卻依然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漢宣帝的太子名叫劉奭,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劉奭在做太子的時候,曾與父親圍繞著治國方針發生過一場矛盾。劉奭的老師都是一些儒生,他受其影響,「柔仁好儒」,而當時漢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 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因此太子心中有些不滿。

一次在侍奉漢宣帝用膳時,太子從容說道:「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沒想到漢宣帝勃然變色,教訓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事後漢宣帝嘆息道:「亂我家者,太子也!」政治經驗豐富的漢宣帝已經意識到,如果「純任德教」的太子即位,必將導致西漢王朝的衰敗。西漢王朝雖然表面上「獨尊儒術」,但其實治國原則是「外儒內法」,「霸王道雜之」。太子自幼受儒生的影響,推行「純任德教」的方針,必然會引起禍亂。

漢宣帝有六個兒子,他非常喜歡第二子淮陽王劉欽。一方面是因為劉欽的母親張婕妤深受漢宣帝劉詢的寵愛,「唯張婕妤最幸」;另一方面淮陽王劉欽「好經書、法律,聰達有材」,政治主張與漢宣帝相同。因此漢宣帝經常對人說:「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為吾子。」

此時漢宣帝已經有了易儲的想法,「上有意欲用淮陽王代太子」。但是每當漢宣帝看到太子時,就會想起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太子的母親許平君!漢宣帝雖然出身皇室,但幼年時因「巫蠱之亂」一度入獄,是靠著許平君父親許廣漢照料才活下來,「少依許氏,俱從微起」。

之後漢宣帝與許平君成婚,兩人乃是貧賤夫妻,關係甚好。後來漢宣帝成為皇帝,在選擇皇后時,「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但是漢宣帝「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其指,自立許婕妤為皇后」。許平君雖然成為皇后,但卻被霍氏毒死,「太子蚤失母,故弗忍也」,因此漢宣帝最終沒忍心廢掉太子。

漢元帝即位後, 「優柔不斷,權移於閽寺,漢業遂衰」,特別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家族插手政治,逐漸把持朝政,最終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篡奪皇位,西漢走向滅亡。

參考資料:1.《漢書》;2.《資治通鑒》;3.《容齋隨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北宋對外最大勝仗:書生立奇功,拓地兩千里、招降三十萬
改變北宋命運一戰:損失十萬精銳禁軍,讓宋朝徹底變慫

TAG:縱橫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