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漢為什麼從他開始就衰弱了?只因這個人做錯了一個決定!

西漢為什麼從他開始就衰弱了?只因這個人做錯了一個決定!

西漢的沒落是從元帝開始的,宣帝還在的時候,是他努力維持了西漢的平穩發展,後來就出現了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元帝被史家評為:柔仁好儒,本來這個詞,並不是什麼貶義詞,至少說明元帝,並非完全昏庸無能之人,但是這個詞卻能形象地表現出元帝的性格,他確實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關於她的仁,恐怕就沒有那麼貼切了,而好儒兩個字,倒真是寫出了他的狀態,不過他的儒,並不是高雅的,儒而是非常低俗的,也正因為這一點,西漢才沒落的,元帝在沒有當上皇帝時,就非常看不慣宣帝的做法,曾和宣帝建議,說他用刑太重,應該重用儒生才對,宣帝沒有聽從他的建議

反而斥責她說:漢家自有漢家的統治方法,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宣帝的意思是,漢家原本就是使用先秦法家治國之道,兼雜儒家的仁道,這樣才可以維持平穩,而元帝,純用儒家治國,非敗家不可,宣帝見元帝,曾有如此思想,尋思他遲早誤國,也曾想過把他換掉,讓淮陽憲王劉欽為太子

但後來因為他實在無法忘記亡妻許平君,所以才沒有廢掉元帝的太子之位,不過在太子的教化方面,宣帝卻是為她選了一位儒生的老師,主要教習儒經,也因此,元帝受儒教的影響很深,他的經學功底比他爹還要勝一籌,甚至在西漢的地方中,他的儒學知識,也是數一數二的,不過西漢的沒落,也和她的好儒有關

元帝稱帝的時候,拋棄了西漢,一直以來的霸王道雜之的統治方法,推崇儒教治國,處理國家事務,也經常以儒為方向,在選擇朝廷官員的時候,更是依照儒家標準來選擇,他之所以用這樣的治國方針,除了他自身受儒學的影響極深之外,還有客觀存在的問題,那就是社會的原因,那是土地兼并的趨勢越來越強

許多農民都破產了,有些農民成了佃戶,有的成了奴隸,出現兩極分化,還有人甚至淪為的流民,原來他們身上所承擔的國家稅務,便轉移到了自耕農的身上。當時的朝廷腐敗非常嚴重,官員貪污,苛捐雜稅再加上各種天災,民間起義愈演愈烈,問題直逼眼前,元低也只好捨棄前人的霸王道治國政策,改用懷柔政策

以為這樣可以緩解這些社會問題,元帝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便立即實施起來,在選人上盡量按照儒家標準,以至於儒學者遍布朝野,他們也和元帝一樣,用儒學思想管理國家和百姓。或許這種方法有一定的作用,在後來的幾十年時間,西漢也一直搖搖擺擺的存在著,並沒有立即倒下

但選用儒學著為官也有害處,許多人對治國並不自己的魄力,也沒有正確的方式,只是白佔了一個官職而已,是西漢加速衰落的,起始於元帝的一個女人,元的在妻子司馬良死後,在一次選美中,無意選中的王政君,從此奉為至寶,把他的家人也提拔了起來,任用外戚,輕信宦官,致使大權旁落,其實說到底,西漢沒落的原因,是元帝的政治能力不強,他無法平衡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所以西漢在他手中,只能淪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燊捷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TAG:燊捷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