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資深顧問:華為成為行業領先者就是因為堅守了這六個字

華為資深顧問:華為成為行業領先者就是因為堅守了這六個字

關注「盛景商業評論」,思考快人一步!

「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經授權轉自 | 新華網思客(ID:sikexh)

美編 | 劉暢

什麼是商業組織的基礎常識?簡單地說,就是:存天理,順人性。

在一次新書獨享會上,華為國際諮詢委員會資深顧問田濤以《回歸常識,遵循常識,堅守常識》為題,精鍊地介紹了華為的發展戰略。

以下為演講節選:

華為能夠從一個無資本、無技術、無背景的「三無」公司發展成為全球通信行業的領先者,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創始人任正非和華為的領導層始終沒有忘掉常識,並且長期遵循和堅守了商業組織的基礎常識。

什麼是商業組織的基礎常識?簡單地說,就是:存天理,順人性。

1

存天理,客戶是企業的

唯一「上帝」

對於企業來說,所謂「天理」就是價值創造的源泉。企業價值創造的源泉是資本?老闆?員工?都不是。

企業價值創造的來源、財富創造的源泉只能是客戶,正像任正非所說的,客戶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記住,是唯一,而不是唯二唯三。

全球範圍內,既做運營商業務(B2B),又做企業網和消費者業務(B2C)的公司,似乎沒有成功的,一些研究者認為,這是由於完全不同的客戶群體所致,不同的客戶群對企業的文化和組織帶來不同的要求與約束。

但華為為什麼做到了,至少到今天為止,三個不同客戶群的業務都發展的比較健康和迅速,運營商業務全球第一,終端業務全球第三,企業網業務也在快速崛起……

我訪談過三大業務板塊的高管們,我覺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價值觀,他們秉承的是共同的「天理」:永遠以客戶為中心。

這是一個很樸素、很直白、很有效的商業觀,但能長期堅守並且不走樣不扭曲,事實上非常不容易,甚至極具挑戰性,因為它挑戰的是人性,特別是領導者和各級管理者的人性。華為也時常面臨相同的挑戰,今天階段性成功的華為尤其如此。

前幾年流行一個很荒謬的概念:粉絲經濟。完全顛倒了顧客和企業的關係。

對於任何企業來說,永遠的「上帝」只能是顧客,是消費者,而絕非企業主,企業必須以最大的謙卑面對「上帝」,持續地加大技術投入,持續改善產品,不斷提升品質和優化服務質量,總之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才能被「上帝」一次認可、擴大認可、長期認可。

指望一款幾款驚艷的產品吃遍天下,永遠吃遍天下,那隻能是痴人說夢而已。

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家要永遠和不確定性作鬥爭,而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哪裡?無疑是市場,是客戶的無常變化。

消費者的心理本質上是豐富的、多變的,在今天競爭高度激烈、信息高度透明、商品全球流動的時代更是如此。因此企業家們還是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對待客戶,對待每一位消費者。

2

順人性,員工

企業財富創造的根本動力

商業組織的基礎常識之二:企業財富創造的根本動力,到底是股東,老闆還是員工?

華為的價值哲學告訴我們,資本用真金白銀投資到企業,既承擔了風險,也做了貢獻,理應得到合理的回報,但資本要節制自己的短期行為和過度貪婪。而員工包括企業家和各級管理者,他們才是企業長期發展、持續價值創造的根本動力。

華為有9萬多個人股東,他們都是「雙棲人」-既是「資本人」又是勞動者(或前員工),沒有任何的外部財務股東(純粹食利者),而創始人任正非僅擁有1.42%的股份,更重要的是,華為不是上市公司,這在全球500強中是極少數的案例。這樣一種股權制度既是被逼出來的,也是創始人的一種理性自覺:與勞動者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老闆、股東謀求利益最大化,那麼員工傻嗎?員工尤其是知識勞動者對財富、權力、成就與榮耀感的訴求無疑也是強烈的、合理的和正當的,假使我們忽視或無視這個元邏輯、基礎邏輯,只想著自己賺的盆滿缽滿,只想著個人權力無限放大,只想著自己在聚光燈下享受成功者的陶醉,這樣的企業是走不遠的。

任正非對人性的洞察無疑是成熟的、深刻的,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任正非: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因此,30年的華為就是30年的「分分分」的華為?18萬知識人一起共享財富、權力和成就感,其結果就是18萬知識勞動者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所帶來的發展奇蹟。

華為作為一家企業,當然要追求合理的利潤,但據我所知,華為高層對高利潤則一直抱有警惕,因為它會影響華為的未來霸業,乃至於斷送掉華為的戰略願景。所以華為必須要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人才,投入到研發,而不是短期逐利,尤其是逐暴利。

3

厚積薄發

機會主義是創新的敵人

第三點,關於創新的常識。

創新在當下是一個很時髦的辭彙。創新當然對我們國家,對每個企業都是至為重要的,這一點毫無疑義。問題在於我們的企業和企業家們怎麼理解創新,必須看到,一窩蜂、走捷徑、大躍進創造的大多是偽奇蹟,創新只能腳踏實地,厚積薄發,一磚一瓦蓋教堂。

這些年企業界、學界風行新辭彙,什麼獨角獸、生態化反、降維打擊、新四大發明……以及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精神,等等等等(似乎大多數辭彙都沒有確切的、公認的定義),運動式的名詞動詞滿天飛,使整個社會變得很浮躁,大家都在跟風。

但如果認真盤點一下,不能不承認,我們大量所謂的企業創新是在交易環節、流通領域、渠道層面,而原創技術、基礎研究與發達國家卻有巨大的差距,眾多企業的營銷費用遠遠高於研發支出,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快進快出的賣和買,而不是真正創造價值。

更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出色的製造業企業家,羞於承認自己從事的是製造業,非要給自己的企業貼上所謂投資者標籤、互聯網標籤或其它標籤。

問題在於,實業才是立國、興國之本,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靈魂,製造業更是引發原創發明的母體,和涵養新技術的溫床,對我們這樣的大國更是如此。

我們需要更多的實業型、製造領域的企業家,這樣的企業家對任何社會來說都是最稀缺的資源,非常可惜的是,近些年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和企業家苗子,轉身投入到了自己並不熟悉的投資者行列,對國家是損失,對個人也不見得是好的選擇。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這麼講,華為要投資,機會大把,而且可能比做設備和服務來錢更快,但華為堅決不會做的。背後原因一方面,聚焦城牆口子;同時,不改變價值觀,不賺投資的快錢,堅持做實業,賺小錢……堅守做本份的生意人。

我們必須看到,全球500強企業中的歐美公司,大多是在一個單一產業上長期發力而成為行業的領先者,而中國入選500強的企業則大多走了多元化的道路。

機會主義是創新的天敵,同樣也是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天敵;高度聚集、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許有很大風險,但資源的高集中度收穫的可能是「金雞銀蛋」,收穫的是企業和企業家的使命、理想與偉大願景。

創新是寂寞的事業,卓越的企業家、創新者無不是孤獨的,我們的企業家、專家們要習慣與孤獨為伴,並且擁抱和欣賞孤獨與寂寞。今天的中國企業界,特別需要的是專註、再專註的企業家精神,沉靜、再沉靜的營商環境,而不是嘈雜與喧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景網聯 的精彩文章:

四年年化複合增長 178%,銷售額 35億,有一種傳奇叫做產業路由器

TAG:盛景網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