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英語那麼好,卻申請不到好學校,到底為什麼?

他英語那麼好,卻申請不到好學校,到底為什麼?

當我們談論美本申請時,「標化」大概是除了「文書」以外出現最高頻的辭彙。對於一些同學來說,「標化」這塊名校敲門磚,有時候彷彿是一座翻不過的大山。學生和家長常常有一種迷思——想出國的學生,英語好就可以了。好像申請這個關卡背後的隱藏通關公式就是「英語好=標化強=上名校」,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三者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邏輯關係。

所謂標化考試,亦即標準化考試(Standardized Test),是指根據統一、規範的標準,對考試的各個環節包括測試目的、命題、施測、評分、計分、分數解釋等都按照系統的科學程序組織,從而嚴格控制了誤差的考試。

在美本申請中,常見的標化考試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1.語言類考試

我們常提到的托福、雅思以及小眾的PTE就是典型的語言類標化考試。以托福為例,從聽說讀寫四個角度,考察英語非母語的學生,在學術課程內容、校園生活、常見話題三大類模擬學術場景下對於英語的理解與應用,確保學生具備在高等教育背景下熟練使用英語的能力。

2.學術能力測試(入學考試類)

SAT與 ACT 當屬這類。SAT 最初全稱是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學術天賦測試), 後更名為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學術評估測試),而ACT 全稱則是American College Test(美國大學考試)。顧名思義,這類標化考試旨在考察學生在高中培養的學術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及數理思維能力,其重要性相當於中國高考,是美國大學錄取學生時的重要選拔指標。通過這類考試的分數,學校可對學生未來在高校中的學術潛力乃至GPA 走向有初步的預估和判斷。從SAT 的計分結構,也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全面、綜合的考核系統。

3.科目測試

科目類標化考試主要針對某個特定學科和知識點進行縱深式考察,常見的科目類標化考試包括AP、SAT2等。實際上, 像IB、A-Level 的考試本質上也是一種科目類考試,在此不贅述。

了解標化的分類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英語能力的高低與標化考試之間究竟有多大關係呢?

下面兩張圖來源於SAT 官方對於新SAT 考試的分值說明以及閱讀版塊的考核目標。

首先,語言能力是一切標化考試的基礎。不論是托福雅思之類的語言類標化,還是學術能力類的測試,都包含了對於英語讀寫能力的考核。想要做對題,第一步必是讀懂題。

其次,學術類考試是在語言能力達標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具備大學級別的多領域、跨學科閱讀及理解能力、信息來源分析能力、論據應用能力、數據和圖表分析能力、修辭語境下的詞義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以SAT 的閱讀和文法部分為例,學生如需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四篇橫跨文學、科學、歷史和社科等領域的長文章和一組對比文章,英語閱讀能力只是第一步。

由此不難看出,英語好≠標化強語言能力可以說是標化高分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英語好也許能保你托福雅思無憂,卻未必意味著你學術類標化考試也能取得高分。

————一條勤奮的分割線————

那麼高分標化之於申請而言,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1.標化考試可以快速量化申請人能力水平。SAT、ACT 作為全美認可度最高、接受範圍最廣的大學入學考試,每年有大量的考生作為資料庫和對比池,可幫助學校判斷學生1)高中學業完成情況,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及知識;2)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大學高等教育,具備大學學習所需的素質及思考能力。標化的分數,實質上是對於這兩個因素的直觀量化體現。

2.標化考試是大學在面對大批量申請學生時的高效篩選工具。儘管美本申請十分強調Holistic Review(全面評估),但對於Top30的頂級名校來說,標化分數和GPA 的篩選通常會是第一道關卡。學校會通過標化及GPA過濾掉一批分數無法達到其學術要求水平的學生,再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活動和文書進行甄選。儘管學校不會對於SAT/ACT的分數做硬性要求和規定,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學校每年放出的50%中段分數中窺見端倪。

以下是Top30大學錄取學生的SAT中段分數區間。(數據來源:College Confidential)

小知識插播——何謂50%中段分數呢?

讓我們一起從College Confidential的解讀中,理解這個分數區間對於學生評估標化競爭力的參考意義。學校在統計及分析學生標化分數的數據時,往往不會採取均分。有學生可能會困惑,為什麼學校不能直接提供一個清晰明確的均分呢?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因為均分無法體現分數的分布情況。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有4個學生,其SAT 分數分別為1400,1400,1400,1550. 如果按照平均分算,SAT 均分為1437.5。但實際上,這個分數對於學生評估自己的競爭力並沒有太大實際幫助,因為在不知道所有數據的情況下,學生無法得知這個分值實際是被一個1550分拉高的。假設一名學生SAT 分數是1420,便很容易會被均分誤導,認為自己未達到合格水平,但實際上,他的分數已經超過池子中75%的人了。

其次,美國大學提倡Holistic Review(第二次出現了!敲黑板,大家一定要有這個意識!),提供單一均分容易誤導學生認為這是一個「標準」或「要求」,並以此來判斷自己是否「達標」,對於低於均分的同學可能會據此就武斷認為自己沒有競爭力,而這就有背學校的招生理念了。

既要給意向學生提供一些參考建議,又要避免給出誤導性信息,mid-50% 中段分數區間就應運而生了。一般來說,中段分數的數據來源是學校報道入學(enrolled)學生的SAT分數。這個分數區間由兩個關鍵數字構成——25%區間分數,和75%區間分數。

具體這怎麼理解呢?以普林斯頓大學舉例,普林斯頓的25%區間分數是1380,75%區間分數1540。這兩個數字包含著以下幾組信息:只有25%的就讀學生SAT 錄取分數低於1380分;75%的就讀學生SAT 錄取分數低於1540分 或者說 前25%的學生的SAT 錄取分數高於1540分;掐去排頭的25%和墊底的25%,中間50%的學生分數都落在了1380-1540的區間。

所以如果一個學生SAT 考了1440分, 那他至少達到了學校中間50%學生的水平區間。而如果一個你的SAT 考了1560分,那麼恭喜,你已經超過了75%的競爭者了。

但是光知道這個還不夠,想要足夠客觀地評估自己標化競爭力,還需要理解這其中的一個「潛在公式」。一般來說,學校公布的就讀學生(enrolled)Mid-50%分數區間,會略比實際錄取(accepted/admitted)的分數區間低。原因很簡單,學校發出offer的高分段的學生往往會有更多更好的選擇,這也就導致實際入讀的學生整體水平通常是略低於學校錄取(擬招)學生的整體水平的。所以在做標化競爭力評估的時候,也要考慮這部分的加成因素。

回到我們的問題,好的標化的意義之一,就是讓你至少落到中間這50%的範圍內,在申請中具備基本的競爭資本。但是基於前文兩次提到的Holistic Review原則,標化只是一個門檻式的審核因素之一。簡單粗暴地說,就是好的標化分數,就像錢一樣,你有了它不是萬能,也不能打包票你進名校,但是沒有卻是萬萬不能的。標化強≠上名校

————一條陽光的分割線————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同學家長感覺很扎心了。在活動規劃和軟背景提升大行其道的今天,如果標化如此重要,那麼活動和文書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借這個機會,我們也和大家辯證理性地分析一下個中關係。

1.頂尖名校青睞的學生擁有相匹配的硬體背景和軟體優勢。

一般來說,能夠獲得名校錄取的學生,其標化背景及活動、文書的整體水平是相匹配的。學校尋找的申請者,首先必須確保有足夠能力完成高強度的學業要求,這是一個學生之本職。其次,在堅實的學術基礎之上,培養有潛力、有影響力的世界公民。正因如此,硬分數和軟實力缺一不可,任意一項的缺失,都可能導致招生官對於你其他申請材料真實性的質疑。

2.標化和GPA 是分水嶺,但活動和文書才是真正產生區分度的地方。

在標化和GPA 幫助學校篩選掉一批「不合規格」的申請人後,剩下的學生,如果單從數字上看,便成了清一色的「學霸」了,高GPA、高標化在這個池子里是標配,要說真正能產生區分度、體現學生個性和特點的,活動及文書才是申請材料中當仁不讓的主角。比起阿拉伯數字,故事和文字才是有溫度而生動的。

————一條好學的分割線————

既然在申請中,標化和活動「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如何規劃和分配時間精力無疑是制勝關鍵之一。合理的考試規劃,會讓你的申請有條不紊推進,避免時間精力過度分散導致顧此失彼一場空。

獻上幾點考試規劃的小建議:

對於想衝刺前30名校的同學來說,標化考試背景自然是越強越有優勢。順利獲得TOEFL、SAT、SAT2、 一定數量的AP考試的高分,可以說是這批學生的目標。但對於時間精力緊張的同學來說,按照一定優先順序進行規劃則是必要的。

1.對於非美高的國際學生來說,TOEFL 分數是必備的第一要素,加之其語言類考試的基礎屬性,TOEFL 的備考往往是放在首位的。對於基礎一般的同學,在托福沒有達到90分左右,一般情況是不建議混合備考SAT/ACT 的。語言基礎的薄弱,會導致學科類標化備考更具難度。

2.儘管個別學校不要求國際學生提交SAT,在學生具備一定語言基礎和托福分數後,SAT 的備考應儘快提上議程。不要求SAT 的學校畢竟少數,如無SAT 分數,選校則會非常被動。在前30的大學裡,僅有維克森林大學不要求SAT成績;而即使是紐約大學這麼開明的學校,想要取代SAT,也必須遵循Test Flexible政策,提交3門SAT2 /AP以取代。SAT 的考次不如托福密集,CB 也動不動就任性取消成績或者考試,關於SAT 考試,切記要儘早準備和報名。各個大學對SAT和托福的分數要求,參考我同事的文章:芝加哥大學取消SAT/ACT要求?別傻了,不存在的!補充一點,不要輕易棄考SAT作文,參考我同事的文章:美國Top50大部分學校不要求提交SAT寫作成績——你,交不交?

3.在TOEFL 和SAT 都沒有太大壓力的情況下,有目標的小夥伴就該考慮SAT2的備考了。儘管很多學校對SAT2 都沒有硬性要求,但很多名校或特定專業仍然「建議」選擇某些科目。申請這麼激烈的今天,別人有你卻沒有,即使學校沒有強行要求,你也可能會顯得營養不良。各個大學對SAT2的要求,參考我同事的文章:活久見!SAT2還能這麼玩?

4.AP 考試是大學先修課程,對於競爭激烈的中國學生來說,AP 是證明學術能力的又一體現,多門滿分的AP 一定程度上還能彌補其他標化的不足。然而,目前沒有大學對於AP 做出提交要求,因此,在備考時間緊缺的情況下且托福和SAT 都極不理想之前,AP 的優先順序則顯得沒有那麼高了。但對於國際體系/AP課程體系的學生來說,一定數量的AP 考試成績是平時在校學習的結果呈現,建議報考參加。AP在大學申請中的作用,參考我同事的文章:重磅:MIT明確指出AP就算5分對申請也沒用!

5.對於國際體系如IB、A-Level、AP 學生來說,5月是考試密集期,提前規劃好其他標化考試會有利於分散壓力和充足備考。

說了那麼多,其實不論是英語能力還是標化考試,真正決定一個學生能否在申請中取得勝利和理想結果的,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某個因素。美本申請是一個培養綜合素質的過程,也是未來大學自主學習生活的試煉,唯有全方位發展能力,個性化打磨申請方向,提早規劃,合理部署,才是最穩健的路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EC哈斯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HEC哈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