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城巡禮:明朝稱「歸化」,清朝稱「綏遠」,民國稱「歸綏」

青城巡禮:明朝稱「歸化」,清朝稱「綏遠」,民國稱「歸綏」

原標題:青城巡禮:明朝稱「歸化」,清朝稱「綏遠」,民國稱「歸綏」


青城巡禮:明朝稱「歸化」,清朝稱「綏遠」,民國稱「歸綏」


內蒙古博物館



當飛機穿出雲端,緩緩降落在呼和浩特機場的時候,我們的北疆


之行便從這裡拉開了序幕。


內蒙古是一片狹長的高原,它從東北向西南一路鈄貫下去,當太陽從它的最東邊升起兩小時後,西邊才能看到第一縷曙光。它東南西與九省區毗鄰,北與蒙古、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達4200公里。這裡的主要民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是從北戎,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眾多古老民族一路傳承下來的。



呼和浩特南瀕黃河,北枕大青山(陰山),正好處在內蒙古這一狹長地帶的中間。不過,這裡早己沒有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與內地城市相差無幾的現代化城市。只有在高樓遮掩下的蒙漢風格的召廟寺院、明清老街以及街頭巷尾的招牌上那些豎寫右行的蒙文,還在提示外來的旅客,你己經來到了千百年來草原民族的重要聚居地。


呼和浩特在明朝嘉靖年間建城,由受封於明朝的阿拉坦汗及夫人


三娘子監工督造。因城牆是用青磚砌築,故稱呼和浩特(即蒙語:青色之城)。呼市明朝稱「歸化」,清朝稱「綏遠」,民國稱「歸綏」。


呼和浩特最著名的文物古建築有一墓二塔和三召,一墓即昭君墓(之四再講);召就是寺廟,因為跟團的時間關係只看了大召。大召在老城區,是明萬曆八年(1580年),由阿拉坦汗主持興建的,按漢式寺廟布局,大殿為漢藏結合式。現在的大召,己經修葺一新了。


我對呼市的一個感覺是:城市正在走向現代化,服務水平一般


化。另一個感覺是:不用擔心安全。這裡不像在西藏、新疆旅遊時,導遊要不時提醒你注意安全,因為這裡沒有蒙漢分居區域,連導遊都是使用漢姓的蒙古人,我想,這一定是蒙漢長期融合結果。從史料記載中知道,蒙古人的先祖是匈奴人,而匈奴人的先祖就是我國夏朝最後一位君王夏桀的後人。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括地譜》云:「夏桀無道,湯放之鳴條,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眾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中國謂之匈奴。」「淳維與獯粥為一也。」原來漢人與蒙古人為同一祖源,難怪在內蒙古的感覺不同於新疆、西藏。



博物館的恐龍骨架


綏遠將軍府



大召



打手機的和尚



玉佛



漢藏結合的大召頂飾(上、下圖)




高架橋下



老城區的明清老街



別走眼了



老房子(上、下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李蓮英跟別人說:「印劉活著的時候,咱家就屢屢受他的鳥氣」
做人沒道德底線,雖建千秋功業卻難流芳百世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