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逗號究竟加在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逗號究竟加在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逗號究竟加在哪?

如今電視屏幕上宮廷劇熱度不減,可是很多宮廷劇粗製濫造,常常會出現一些常識性錯誤,道具、成語、台詞經常「穿越」幾個朝代出現,觀眾看劇的最大樂趣便是挑錯和吐槽。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宮廷劇最容易出現的一句台詞「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究竟是何含義。

在很多宮廷劇中,我們常會聽到太監們尖著嗓子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且不說這劇所表現的朝代,單是斷句,便是錯了。這句話本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且在明朝以前並沒有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樣的話。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因為不滿足於「王」的稱號,他便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在他的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因此,「皇帝」和「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用於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後一直被歷代帝王沿用下來。

不過,在明朝之前,中國的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奉天承運」這幾個字。

據說,「奉天」這種叫法最早的發明者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並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便命名為「奉天殿」。而後來,燕王朱棣篡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並把明朝的首都改遷為北京,在北京模仿南京城建了規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奉天殿自然也被原封不動的從南京「搬」到了北京。這「奉天承運」的說法恰是源於這座奉天殿。這一說法也曾在清朝治學嚴謹的大學者俞樾的《茶香寶續鈔》中有記載:「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而知,這種四字用法最早源於明代的奉天殿。

另一種說法為:「奉天承運」這四個字連用就是開始於朱元璋,不僅因為他命名的「奉天殿」,也還因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著這幾個字。而這一說法則是由明朝萬曆時期的天文學家沈德符最早提出來的,在他寫的一本《萬曆野獲編》中記載,明太祖訓中曾經說過,皇帝所執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所以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再加上「詔曰」,就成為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小識

聖旨因具體的內容而採用不同的措詞,主要有「詔曰、制曰、敕曰」三種。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逗號究竟加在哪?

「詔曰」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逗號究竟加在哪?

「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凡是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逗號究竟加在哪?

「敕曰」有告誡的意識。皇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的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何為「社稷」?
唐詩「金曲」排行榜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