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效能幼升小的七個習慣

高效能幼升小的七個習慣

(本文系千帆育兒網原創,歡迎大家轉載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眾號用微信里的轉載功能原樣轉載,但是不免費開放白名單。)

引言

上岸幾個月,搬家之餘,終於能靜下心來回顧反思。考上的不是千帆推崇的一線名校,也就不提名字了。

借用斯蒂芬科威博士的「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理念,概括一下我們幼升小所做的努力,希望對後來的家長有一點幫助。

1

習慣一:積極主動

人的一生有很多選擇,往往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需要我們做出積極的分析和判斷。

怎樣做出最佳選擇?

我認為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理清自己的需求,並排好優先順序。

世間沒有完美的東西,只有想清楚自己什麼最在乎,什麼可以捨棄,才有可能找到個人最優解。

幼升小前一年,我們拿出紙筆,列出擇校需求優先順序如下:

0(必須):走讀,步行上學,非純體制外;

1、身體健康:堅持一周至少兩次有氧運動,以後加團體運動;

2、心理健康:小學有學習氛圍但壓力不要太大,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3、升學率較好,考上民辦初中或公辦特色班;

4、離父母一人公司一小時以內車程,有時間輔導功課;

5、老師素質高,人品好;

6、同學家長三觀合;

7、有質量的活動較多;

8、班級人數50以下;

9、學雜費一年十萬以下;

依此先做排除法,排除了所有寄宿學校,國際學校等。

對於不同的需求優先表,最佳目標學校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升學率排在最優先,那一線雞血民辦就是最佳選擇;

如果學費性價比最優先,那對口公辦就是最佳選擇;

如果離公司近最優先,那某二線民辦就是最佳選擇……

有了屬於自己的需求表,等遇到合適的時機,就可以毫不猶豫,直奔目標而去。

2

習慣二:以終為始

結合需求優先表,鎖定幾個學校,觀察考察一段時間,就可以縮減目標到一到兩所學校。

一定要儘早確定目標,越早確定,越可以儘早根據目標展開全方位的學習計劃。

至於如何考察學校,首先是各種官方渠道的信息。

比如官網,往往官網可以看出一個學校的風格,是傳統型,還是現代型,是嚴謹型,還是隨意型,可窺一斑。

再比如參加學校公開的開放日,看校長的思路和風格,看在讀學生的狀態,看各種細節安排,最重要的是,聽從內心的感覺,問自己,我的孩子在這裡度過五年時光好不好?

然後是民間渠道。

比如和在讀孩子和家長聊天,問問你們學校有什麼問題需要改善嗎……

再比如網上評論,雖然網路暴力不少,但不得不說,足夠數量的評論,如果方向類似,往往可以說明問題。

所以,去千帆,去大眾點評,搜目標學校,至少看前一百條評論差不多了。

總之,不想做的事情總有千百種借口,一心想做的事情總有千百種辦法。

3

習慣三:要事第一

找准目標學校以後,開始看歷年真題考察哪些方面。

一般幼升小機構,和各大公眾號都有總結,比方說:記憶,表達,運動,邏輯,幾何,動手能力等等。

清楚考點後,要依此細化我們的目標任務,用項目管理的方法來認真對待!

拿英語來舉例,首先可以分解為聽說讀,再細化為學習自然拼讀,聽音頻故事,英語對話,英語單詞認讀,繪本閱讀……

接著結合時間軸定更具體的目標,比如本階段自然拼讀複習單字母音,學會雙字母音;找一套優秀讀本從2級讀到4級,每本書聽一遍,讀一遍,回答問題,循環反覆多次,「聽說讀」一箭三雕……

按照類似的方法把所有具體任務都分門別類的列出來,然後,把任務分派到每一周……具體方法參見第四代時間管理方法。

針對幼兒的特點有幾個注意點:

一是重要的事情,比如中英文閱讀和跳繩,盡量安排每天做一點,這樣可以養成習慣減少反抗。

二是每天每項任務盡量簡短,多一些變化,動靜結合。

計劃應該要時時根據需要更新。我們基本上是大任務一季度一更新,小任務每個月一更新,結合情勢的變化,孩子的成長,尤其後期要注意查漏補缺,根據邊際效應遞減原理,把時間花在刀刃上。

除了知識能力考點,幾乎所有的學校都隱含了一個最重要的考點:那就是孩子的行為習慣。

所謂學做事先學做人,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針對自己娃,把行為習慣細分為三個方面:

1、禮貌

見老師說老師好,接物說謝謝,離開說再見。這是最基本的。

但孩子經常要提醒才能做到,甚至有時提醒了也不肯做;之前一直相信自然教育,只是以身作則,但並沒有用,孩子照樣不做。

後來一氣之下,嚴肅的教育了一頓,告訴她禮貌是做人最基本的,是必須做到的,沒有討論的餘地。

再結合學校老師的督促和鼓勵,以及平時點滴的正向激勵,最終孩子明白了禮貌的必要,養成了禮貌的習慣。

2、規則和場合意識

所謂「坐有坐相,站有站向」,什麼場合做什麼事。

可以通過多次模擬面試來練習。一開始孩子很難坐定,小動作特別多。時時提醒,稍有進步就大加表揚,換位面試(我扮小朋友,故意不守規則,讓孩子來糾錯),平時在書桌前就要求坐姿……

漸漸的,孩子便也養成了習慣。

3、抗挫能力

這點對我家敏感娃特別重要。一開始她不能接受做錯,英語錄音作業稍有念錯就翻臉大哭。

這個也要靠模擬面試以及平時一點一滴的糾正,告訴她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遇到難題做不出以後怎麼辦,是不是能平靜對待,是不是能充滿好奇的去想辦法,是不是能在指點下重新嘗試繼續練習。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做錯時父母的態度,如果孩子一做錯父母就厲聲責怪,那孩子怎麼可能不在乎呢?

我家娃天生好勝,經過練習還是有進步的,變得更有平常心了。

這三點我反覆在孩子耳邊嘮叨,告訴她所有的數學認字英語都不及這三點重要,面試的老師也主要看行為習慣。同時反映到模擬面試結果,就是即使她題目做錯,只要行為習慣好,就給她打個大大的一百分。

4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雞娃實施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孩子反抗,家長心態就會變忍不住吼,把孩子當雞娃過程中的敵人對待,這就本末倒置了。

要時時記住雞娃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我贏她輸,而是她贏我才贏。

首先,最理想情況是,計劃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的。

參與感,能激發人的驅動力。

哪怕只是一小部分計劃,比方看圖說話一周練幾次啊,哪幾天複習邏輯思維,怎麼複習啊,都是可以讓孩子來參與決定。

其次,儘可能找機會讓孩子自學。

告訴她學習分三個層次,不學

很多內容,比如自然拼讀雙字母學習、閱讀、機構內容複習,都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學,在媽媽下班回來之前完成,晚上再查漏補缺,省事又高效,孩子也會因為自學而有高高的自豪感。

此外,還可以多用一些小方法。

比如故事不肯自己念,那就孩子和媽媽一人念一本,比賽誰念的好,媽媽可以適當示弱。

比如每天的幾項任務可以編成尋寶遊戲,把書藏起來讓孩子找,找到一本在原地學習,這個方法在我家身上屢試不爽。

比如某知識點忘了,就請她當小老師給我講一遍。甚至我們每次模擬面試都是互相面試的,小傢伙出題可認真了,糾錯也是毫不含糊。

另外,還可以帶孩子去看看目標學校激發一些嚮往,看看學校的主頁……

不過這個是雙刃劍,如果太嚮往了,萬一最後沒考進,對這麼小的孩子還是挺殘忍的,只能一邊說這學校不錯,一邊說其實哪個學校都挺好,關鍵是自己努力云云。

關於內驅力,最後說幾句,我是不贊同用物質獎勵或懲罰,包括小紅花方式的,正如那個老人孩子的故事,獎勵會形成依賴,破壞孩子本身的動力。真正的愛好,從來是不需要獎勵的。學會一樣東西所帶來的內心滿足感和幸福感,足以彌補為之付出的努力。

5

習慣五: 知彼解己

知彼,了解學校,種種方法在習慣二有介紹。

此外,為了深入了解教學理念,可以多讀幾篇目標學校校長的文章,一般公眾號或百度搜搜都有不少,既能幫助了解學校,也能為考前準備家長面試提供彈藥(雖然今年最後沒有考家長,但提前確保家校三觀一致,不是很好嗎?)。

解己,就是要仔細分析孩子的優劣

世間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學校。比如一個文科出色理科一般的孩子,去一所奧數名校顯然是不合適的。

6

習慣六: 協作增效

雞娃是長期的過程,既要獲得孩子本身的配合,也要有家人的支持協作。

首先意識形態上要一致,有必要的話全家去聽聽幼升小講座,拉爸爸進雞血群,勁一定要往一處使。

執行時一般是一方主雞,比如媽媽,那爸爸就要配合副雞,如果媽媽雞文化課,爸爸就可以雞運動;爸爸帶娃上課,媽媽在家準備模擬題,等等。

尤其要注意老人的作用,要提前講清楚不能護犢。

7

習慣七:不斷更新

萬物都在不斷變化,除了原則不變。

我們雞娃的目標,心態,方法,內容,都可以隨著形勢的發展而更新變化。只要大方向不變,細節上可以放鬆心態時時調整。

對今年來說,這個習慣尤為重要,因為有公民同招。政策落地後,沉著冷靜,理解政策(我和娃爸分別把紅頭文件列印出來逐條閱讀並標註),分析情勢,做出選擇。

總之,這一年多全家的努力,

為孩子幼兒階段划上了美好的句號,

但同時又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永遠懷著敬畏和感恩的心,

踏實雞娃,低調做人。

忙碌,並幸福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帆育兒網 的精彩文章:

徐匯世外上岸記之二:公民同招下民辦還是公辦?民辦的話世外還是盛大?

TAG:千帆育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