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影視行業洗牌:巨頭資本退潮 內容黑馬漸出蟄伏期

中國影視行業洗牌:巨頭資本退潮 內容黑馬漸出蟄伏期

「現在我們這裡一共就十來個劇組在拍戲,除了高希希導演的劇組還算大組,其餘都是些小網劇和網路電影。去年此時,50多個大古裝組,真是群星璀璨。」近日,國內一知名影視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近期密集披露的傳媒股中報業績報告也顯示,影視、遊戲、廣告營銷、互聯網、有線電視、新聞出版行業等傳媒板塊的市場表現和業績狀況並不樂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傳媒板塊跌幅擴大,已超20%,跌幅居申萬28個行業第11位;廣發證券分析,傳媒股估值方面經過連續三年的持續下跌,板塊整體跌幅已經近70%。

「行業洗牌期真的來了。」影視行業天使投資人周凱旋表示,陣痛之下,應該會沉澱出有內容打磨能力的優秀公司。

知名影視公司的掙扎

「我所知道的是資金大幅撤離,很多影視公司出現融資難,即便是一些知名的影視公司,同樣也面臨融資方面的問題,比如金融信貸的信任問題。與此同時,製作成本還在不斷上升,影視劇回款緩慢。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對於以製片為主營業務的影視公司。」上述負責人透露。

究其原因,與影視行業近幾年不斷顯露的「底色」不無關係。

一是紅色,即高跟猛進的高投資。據不完全統計,華誼兄弟2009年上市時就有200億元熱錢跟進,至今已有數千家影視公司誕生,每年生產的影視項目達千部之多,每年湧入的投資額高達上千億元;另一種顏色是黑色,就是「幽靈票房、偷票房」等影視毒瘤。

這一情況變化要追溯到2016年《葉問3》。當年下半年,電影市場由熱轉冷,國內院線市場整體發展開始不景氣。

「雖然這兩年也有少數爆款,但很明顯,這些爆款背後的知名影視公司的身影越來越少,他們的身影更多是出現在了投資領域。」周凱旋表示。

比如2016年~2017年上半年,佔據民營公司前三甲位置的光線傳媒先後進行了8次併購事件,交易標的涵蓋互聯網、電影娛樂、廣告等行業;華誼兄弟則在品牌授權、實景娛樂板塊以及投資收益等領域發力。

近期,光線傳媒發布的2018 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凈利潤為20.4億元-21.4億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的4億元,凈利潤增長了409%~434%。

值得關注的是,凈利潤增長並非來自主營業務,而是來自於報告期內出售了所持有的新麗傳媒股份。

報告顯示,光線2018 年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為187,000萬元~191,000萬元。如果扣除該部分收入,光線傳媒利潤僅為1.03~2.7億元,較去年同期反倒下滑約26%~71%(2017年上半年的扣非凈利潤為3.64億)。

曾是民營影視公司排名第一的華誼兄弟,數據也不好看。華誼2018年上半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預計盈利2.58億元~2.88億元,同比下降33%~40%,扣非凈利預增128.5%~158.5%;《芳華》在報告期內票房約2.2億元,《前任3:再見前任》在報告期內票房約16.4億元。

資料顯示,華誼2014年~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4.17億、5.03億、3.02億和4.3億元。如此,今年上半年不足3億元的成績,成為華誼兄弟近五年來的新低。

不過,華誼兄弟在減持遊戲公司股票卻獲得投資收益。以2017年半年報為例,當時華誼以6.47億元的價格出售了銀漢科技25.88%的股權,因而獲得了大量的投資收益,加上手中持有英雄互娛的股權收益,整個上半年投資收益高達5.41億元。

「華誼兄弟、光線傳媒不僅僅是影視公司,這是毋容置疑的,但若過度依賴投資收益,業績出現大起大落的時候,企業發展早晚會飽受詬病。」周凱旋表示。

蟄伏期的影視黑馬

一邊是民營影視巨頭主營業務業績的下滑,另一邊是影視黑馬的崛起。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暑期檔的幾匹影視「黑馬」的出品方中,多是一些「深根細作」的製片類公司。比如歡喜傳媒投資的《後來的我們》等兩部影片的票房相加或達50億,而今年下半年,該公司即將上映的還有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和寧浩導演的《瘋狂的外星人》。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畢竟我們為此在內容上準備了三年,市場會獎賞用心做作品的人的,好的作品這是影視行業發展的核心。」歡喜傳媒董事會主席董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新三板話劇第一股開心麻花在其2017年年報中指出,公司去年實現營收8.2億,同比增長181.60%,凈利潤為3.9億,同比增長441.82%,總資產增99.92%,每股凈資產增67.50%。 開心麻花業績增長則歸功於去年國慶檔上映的《羞羞的鐵拳》,這部改編自開心麻花同名劇場作品的喜劇片拿下了22億的票房,帶來4個多億的營收,撐起了開心麻花2017年營收的半邊天。

不過,與市場幾百億的影視巨鱷相較,這些企業還屬於「小公司」。

據了解,歡喜傳媒的前身為在香港上市的21控股。2015年5月,21控股宣布董平、徐崢、寧浩等投資者入股。交易完成後,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持股24%成為最大股東,寧浩、徐崢則持股19%成為第二大股東,21控股隨之更名為歡喜傳媒。

「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導演。」董平表示,歡喜傳媒已經先後簽下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張藝謀等知名導演,通過配股和給予項目資金獲取這些導演作品的投資權與製作權。

儘管歡喜傳媒的導演陣容讓人羨慕,但財務狀況卻並不樂觀。2015~2017年,歡喜傳媒年虧損額分別達到9280萬港元、12.54億港元、9516萬港元,累計虧損約14.43億港元。

本月初,歡喜傳媒與 「貓眼」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貓眼將以約9.53億港元認購歡喜傳媒15.00%股份,認購價格為1.95067港元。認購協議完成後,貓眼有權向歡喜傳媒提名兩名非執行董事及推薦一名財務總監人選。同時,歡喜傳媒及貓眼電影將在影視項目的投資、宣發以及圍繞歡喜傳媒的流媒體平台「歡喜首映」的運營和拓展上展開戰略合作。

「明年,我們還會陸續發力。」董平表示。

開心麻花也已從新三板轉戰A股IPO。「經過這些年的混戰,一些具備強勢製作能力和眼光的公司已經脫穎而出,資本願意給予高溢價,對於開心麻花、歡喜傳媒這類企業,同樣是一次展現實力並因為變得強大的機會。」周凱旋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小米集團市值逼近5000億港元,雷軍身價超180億美元
呂軍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