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月將「出訪」巴拉圭 蔡英文「沒底」

8月將「出訪」巴拉圭 蔡英文「沒底」

台海網7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文/網路圖)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8月將「出訪」巴拉圭,重點有兩個目標:一是尋求所謂「過境」美國待遇,向台灣民眾「展示」所謂「台美關係」提升;二是「鞏固」與中南美洲「友邦」關係,圖謀所謂拓展「台灣國際空間」、「增加台灣國際能見度」。

不過,能否達成目標,台媒認為蔡英文心裡並沒有底。兩岸相關問題專家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兩岸關係無法得到改善的情況下,蔡英文對於拓展台灣所謂「對外關係」及「國際空間」,其實沒有樂觀的理由。若蔡英文被認定為台灣問題的「麻煩製造者」,只會讓台灣陷入更大困境。也因為如此,上任後即提出所謂「踏實外交」的蔡英文,心裡其實一直沒辦法真正「踏實」。

「過境」華盛頓?蔡當局「單邊想法」很危險

關於蔡英文8月「出訪」中南美洲「友邦」的消息,其實早在今年三四月就傳出。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間點,是因為台灣「友邦」巴拉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將於8月15日舉行。日前,蔡辦確定蔡英文將出席這次就職典禮,並可能順道「訪問」貝里斯和海地等「友邦」。

由於此前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美國「國防授權法」相關涉台條款也鼓吹全面提升所謂「美台關係」,這讓台當局和綠營人士興奮不已。因此,台灣輿論認為,對這次「出訪」,蔡英文可能會尋求提升所謂「過境」美國待遇。

不過,香港《南華早報》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僵持不下,美國為避免與北京進一步對立,「極不可能」讓蔡英文「過境」華盛頓或紐約等大城市。

對此,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劉性仁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所謂「台美關係」走向,完全由中美關係的大框架來決定。美國當前需要中國大陸配合的議題實在太多,中國大陸也握有相當多的對美反制籌碼。美國不會因為想「利用台灣」而太過刺激和得罪中國大陸,以致最終讓美國自己付出太大成本。「台灣只是美國的棋子,要知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個商人,在處理台海關係和利用台灣的時候,相信他該剎車時還是會剎車。」

此外,劉性仁還表示,所謂「美台關係」提升有個前提條件,即美國不允許「台獨」分子完全脫軌表演,不允許「台獨」把美國拖下水。「如果蔡英文不自製,只會被美國與中國大陸認定為『麻煩製造者』,從而讓台灣陷入更大困境。」因此,劉性仁認為,蔡英文「過境」華盛頓的可能性小。「蔡英文一廂情願的單邊想法很危險,她更不應該主動去挑釁大陸。」

7月23日,蔡英文在島內記者提問時回應稱,此番「出訪」,台方並未向美方提出「過境」華盛頓的要求,這次主要行程還是去中南美洲,具體過境安排按照「實際需求和便利性」,台灣《醒報》認為,這暗示她「不強求」從華盛頓「過境」。

進一步拓展「國際空間」?其實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無論是強化「美台關係」、「美日關係」或鞏固「邦交關係」,蔡當局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一句話,即他們口口聲聲所謂的拓展台灣「對外關係」和「國際空間」。蔡英文8月「出訪」巴拉圭,目的亦是如此。

對此,中國海洋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郭震遠曾一針見血指出,蔡當局「對外關係」政策的總目標,其實是想強化台灣所謂「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其一切所謂「拓展國際空間」的行為,無一不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其鞏固和強化所謂台灣「安全」以及爭取緩解兩岸在國際上的對抗,都是為推進台灣島內全面「台獨化」創造有利外部環境。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資深研究員王建民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說,檢視蔡當局兩年所謂「拓展國際空間」表現,無論是「對美日關係」,還是與「邦交國」關係,或者參與多邊國際組織以及所謂「新南向政策」,表面上有些進展,實質上挫折更大,到頭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以所謂「美台關係」為例,表面上,在「台獨」人士和美國「親台人士」鼓搗下,蔡英文實現了夢寐以求的與特朗普通電話,但在中國大陸施壓下,特朗普很快回歸「一中原則」。台灣輿論認為,「台獨」的猖獗以及美國通過所謂「與台灣交往法」、「美台軍艦互訪」條款,換來的卻是解放軍在台灣海峽實彈軍演、解放軍軍機繞台「常態性」等後果,台灣反而陷入更大被動。

在國際組織參與上,蔡當局已經連續兩年無法參與WHA;有關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國際刑警組織大會等參與也不得其門。日本「駐台機構」改名,換來卻是更多國家要求「台灣代表處」搬離首都或更名,多數國家航空公司將「台灣」改為「中國台灣」。在所謂「鞏固邦交關係」方面,蔡當局兩年更失去3個「邦交國」。

繼續「踏實外交」?小心更嚴重「邦交」危機

王建民說,大陸歷來以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台灣的「對外交往」問題,一個中國原則是大陸不可退讓的底線。台當局只有回歸「一中」,大陸才能合情合理地給予其參與「國際空間」的安排。

王建民表示,蔡英文當局為「拓展國際空間」,2016年上台後即制定了所謂「踏實外交」政策。「不過,由於兩岸關係得不到改善,兩年多來,蔡當局所謂『踏實外交』一點也不踏實。」

劉性仁對導報記者說,蔡英文在拓展所謂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其實最佳途徑是首先改善兩岸關係。即便是當前無法化解兩岸政治僵局,也不該再以「出訪」為借口加碼挑釁大陸,而應真心誠意在兩岸問題上釋出「善意」。「如果蔡英文當局不從兩岸關係和國際情勢通盤考慮,那所謂拓展『國際空間』時,確實反而可能要小心更嚴重的『邦交』危機。」

台灣《中國時報》23日稱,台灣「邦交」面臨嚴峻考驗,11月大陸將與南太平洋島國舉辦峰會,接著20國集團峰會將在阿根廷舉行,台灣在這地區有10個「邦交國」,「『外交』處境在11月恐全面拉響警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觀兩岸 的精彩文章:

賤賣黨產?馬英九遭起訴 馬回應:沒想到會選擇在颱風天下手
台灣果商赴北京展銷 緩解水果在台滯銷問題

TAG:微觀兩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