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遺傳發育所發現基因逃離著絲粒區域的進化趨勢

遺傳發育所發現基因逃離著絲粒區域的進化趨勢

著絲粒及其周邊是植物基因組中進化最快、結構最複雜的區域。著絲粒與近著絲粒區域不僅經歷著快速的序列變化與結構重塑,而且具有轉錄活性的基因,也是新基因起源的熱點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陳明生研究組,在完成短花藥野生稻全基因組測序的基礎上,利用 BAC 測序和物理圖譜等信息,完善了短花藥野生稻十二條染色體著絲粒和近著絲粒區域的序列。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稻屬及其禾本科植物著絲粒區域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研究發現:短花藥野生稻獨立選擇與適應了特異的著絲粒序列;近著絲粒的倒位是著絲粒位置發生移動的主要方式;短花藥野生稻第十二號著絲粒的位置移動是一個典型的著絲粒重定位現象,新著絲粒起源於舊著絲粒區域的一個區段性重複;著絲粒區域或周邊的基因通過基因重複後的選擇性刪除,出現基因逃離著絲粒環境的進化趨勢,這種進化動力一方面來自著絲粒區域遺傳與表觀遺傳環境對基因的不利影響,另外一方面也可能與著絲粒的擴展有關;同時發現水稻近著絲粒區域在近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新基因。

這項研究成果於 7 月 2 日在線發表於 The Plant Cell 雜誌(DOI:10.1105/tpc.18.00163)。陳明生研究組博士廖毅和張雪梅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混元獸化石改寫有袋類動物起源歷史
研究發現轉錄因子 RUNX1 可調控腎小管上皮間充質轉化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