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作者:舊京圖說 孟憲利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眼中的偉大作品。在中國閉關鎖國的年代,外國人對長城的了解甚少。自鴉片戰爭後,西方人頻繁出入中國,很多人親眼目睹了長城——這一偉大的中國建築奇蹟,並為之深深震撼。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1906年日本攝影師山本贊七郎印製的單色明信片。八達嶺北四樓,明長城中經典的敵樓,建在海拔660米的山頂上,上下兩層,四周開有箭窗、垛口和射孔。這裡地勢險要,視野開闊。

20多年前,筆者偶然間收到了一枚清代由外國人印製的八達嶺長城明信片,方知100多年前,外國人已經把長城傳播西方。作為八達嶺的故鄉人,筆者便開始專題性地收集八達嶺明信片。幾十年來,通過拍賣公司、在外國網站網拍、郵友之間交流、朋友到國外代購、尋找明信片印製者後代購買等形式, 這些100多年前的老明信片輾轉萬里來到了筆者手中,回到了長城的故鄉。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隨德國海軍司令海因里希王子登八達嶺長城的攝影師科魯濱,在回京的途中拍下的八達嶺「五桂頭」和駱駝隊。

西方最早傳播的長城形象,還在攝影技術誕生之前。1873年,《倫敦插圖新聞》刊出一幅由英國皇家部隊軍官繪製的銅雕版畫——《中國萬里長城一景》,畫面上是來往八達嶺關城、經過八達嶺長城東西城門的商賈和載貨駝隊。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方的一些考古學家、探險家、旅行家接踵而至,他們都對巍峨的長城,特別是八達嶺長城饒有興緻。1903年至1914年之間,他們通過相機拍攝,並在全世界印製和發行了大量有長城照片的明信片,興起了一股「長城熱」,這段時間的跨度雖然不長,影響卻十分深遠。這些明信片第一次把長城清晰的影像傳播到西方,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資料。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1898年德國海軍司令海因里希王子來八達嶺長城,在八達嶺關城準備登城。攝影師科魯濱攝影,在德國印製的人工著色明信片。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1903年開始,美國旅行家威廉·埃德加·蓋洛來到中國,拍攝了大量長城照片。這是他拍攝的八達嶺北四樓長城,印製成明信片。

那段時間裡,在北京居住的外國攝影師中,有英國人、日本人、美國人、義大利人、比利時人、德國、法國人等,他們頻繁到八達嶺一帶拍攝。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向來華旅遊的外國人出售八達嶺長城明信片,是北京為數不多的照相館爭相開展的一項業務,客觀上使這一偉大工程名揚世界。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1873年《倫敦插圖新聞》中的一幅銅雕版畫,畫面是來往八達嶺關城、經過八達嶺長城東西城門的商賈和載貨駱駝隊。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1903年英國攝影師拍攝照片印製的明信片。一群駝隊出八達嶺關城東城門(「居庸外鎮」),向居庸關和北京方向行進。

美國人威廉·埃德加·蓋洛是20世紀初在西方頗負盛名的旅行家,還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他一直有週遊世界的夢想,1896年威廉請了長假從美國的紐約出發開始了圓夢之旅,在其生命的最後20多年中,他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1903年他首次途經日本來到中國,在考察了長江流域的人文地理後來到長城腳下,此後在1909年出版了《中國長城》一書,同時印製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八達嶺長城明信片並在美國出售,其中很多明信片留存至今。這些照片和明信片為我們重新審視中國長城乃至中國歷史提供了稀見史料,為長城研究做出了貢獻。

日本商人、攝影師山本贊七郎,1898年來北京經商,他喜歡拍攝北京園林景觀,後來痴迷於拍攝長城,十幾年間他印製了大量的長城明信片,在北京向外國人出售。這些旅居北京的外國人把明信片貼上郵票寄給遠方的家人,或者親自帶到家中給親人、朋友欣賞,長城的影像從而遠播世界各地。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德國明信片。1898年德國海軍司令海因里希王子應光緒皇帝的邀請來京訪問,期間登上八達嶺長城。人群中右數第三人為海因里希王子,正從八達嶺北四樓下長城。

西方明信片上的八達嶺,太壯觀了

這是1907年為美國旅行家威廉·埃德加·蓋洛博士當嚮導的本地青年,威廉為其在八達嶺長城南城拍攝的照片。

1898年應光緒皇帝的邀請,德國海軍司令阿爾貝特·威廉·海因里希王子訪問北京,他遊覽了北京的園林,騎馬穿過布滿亂石的關溝,來到八達嶺長城,登八達嶺長城到北四樓,跟隨的攝影記者拍下了他登長城以及沿途的照片,在德國製成明信片讓皇室人員欣賞。這也是最早應中國官方邀請來八達嶺長城遊覽的外國軍事官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張鳴:大清朝是被媒體毀掉的嗎?
民國軍閥打學生耳光,兩天後誠懇道歉:我錯了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