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淡奇葯土茯苓

平淡奇葯土茯苓

平淡奇葯土茯苓

平淡奇葯土茯苓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濕、利關節之功,尤擅解濕熱之毒,如《醫學入門》中就有土茯苓「善治久病楊梅癰漏及誤服輕粉肢體廢壞,筋骨疼痛者,能收其毒而祛其風,補其虛」之記載。余常用於各種消化道疾病、頭痛、咳喘病、濕疹等治療,有奇效。

治療消化性潰瘍,土茯苓為對之葯:蓋其可健脾胃(《本草綱目》),除濕熱。現代藥理研究亦證實,其內含之生物鹼和甾醇,可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同時有明顯的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較好的鎮痛效果,故余常將該葯運用於各種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無論寒熱均可。

如汪某,男,27歲。反覆胃脘部不適,隱痛3年。近來病情加重,且出現胃脘灼熱、腹脹、嘈雜吐酸、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脈滑數。胃鏡示:1.胃潰瘍(活動期)。2.二十指腸炎。此脾虛胃熱之證,當健脾和胃,清熱利濕,理氣止痛。處方:土茯苓30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蒲公英18克,烏賊骨15克,元胡15克,佛手10克,香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共服30餘劑,上症消失,複查胃鏡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囑單予土茯苓50克,每日水煎服,善其後。

土茯苓止頭痛之力,古賢多用記載:如明代繆希雍《先醒齋醫學廣筆記》載一頭痛方,其中土茯苓用至四兩,傳說一婦人患頭痛甚,欲自縊,服2劑,數年不發。孟文瑞《春腳集》載有立愈湯,治一切頭痛,其中土茯苓為一兩。余認為,凡濕熱蘊結,濁邪蒙蔽清竅所致頭痛,痛勢稍劇,祛風通絡難緩其勢者,口乾苦,舌淡紫,苔黃膩,脈弦細滑者,必有濕熱痰結,土茯苓可選用之。無論有無感染,典型者病毒性腦炎,余常用土茯苓、石菖蒲、貫眾、黃芩、僵蠶、熟軍、法夏等葯為方。

一般頭痛病例單用本品100克~120克,水煎頻服,即可為功;頑固病例則需結合病情,隨症加減,方能獲取佳效。

薛某,女,42歲。素患頭痛,久治乏效。近來病勢甚烈,發作時以手擊之,痛苦莫名。刻診:頭頂劇痛,口乾口苦,舌淡紫苔黃膩,脈弦細數。證屬濕熱痰瘀,阻滯清竅,宜清熱利濕,祛瘀泄濁,化痰通絡。處方:土茯苓120克,白芍30克,白芷10克,地龍10克,甘草5克,水煎服。3劑後痛勢漸緩,繼服10劑,頭痛消失。

土茯苓治咳喘,古今文獻少載,然確具實效。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虛則痰濁易生。清除痰濁對於病情之控制至為關鍵,土茯苓健脾除痰,利濕化濁解毒,余常將其用於此類疾病中。

濕疹一疾,中醫稱為「濕瘡」「浸淫瘡」等,《醫宗金鑒》云:「遍身生瘡,形如粟米,瘙癢無度,搔破時,津脂水,浸淫成片。」描述甚為翔實。余認為本病的發生雖形於外而實發於內,急性濕疹多因濕熱內感,侵及營血,壅搏肌膚而發,較易控制;若為慢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其病機甚為複雜;或為陰虛血熱者;或為氣虛濕熱者,治療不易。余恆以土茯苓健脾清內里之濕熱,合以浮萍輕清上浮,祛在表之風濕,隨症配伍他葯,每有良效。

4歲患兒,患濕疹1年余,前醫屢進祛風止癢、清熱涼血之羚羊角、生地、丹皮、苦參、薄荷、馬勃、竹葉、黃連、黃柏、元參等葯,病情反覆。現頭面、四肢、軀幹遍布紅疹,疹間難見正常皮膚,皮膚粗糙,表面增厚,有糠皮樣鱗屑,少量滲液,日夜哭叫、搔抓,腹脹少食,神倦,大便時溏時秘,小便黃,舌淡苔黃脈細數。蓋小兒脾常不足,醫者屢進苦寒之劑,中陽受戕,濕熱相搏,郁於體內,外不能宣洩,內不能利導,故泛於肌膚腠理也。予平胃散合土茯苓、浮萍內服,外用余家藏幼兒苦參消瘡洗方:苦參18克,萆薢18克,連翹15克,黃芩15克,甘草10克,金銀花18克。久煎去渣,加水洗浴。僅半月,病情基本控制,停外洗方,繼續治療2月而愈。

筆者治療痛風亦有選用土茯苓者,嘗據朱丹溪上中下通用方(蒼朮、黃柏、桂枝、威靈仙、防己、天南星、桃仁、紅花、龍膽草、羌活、川芎)及張仲景當歸貝母苦參丸(當歸、貝母、苦參)合方加減而成祛痰解毒痛風湯,臨床也有獲效者。處方:蒼朮15克,黃柏10克,土茯苓30克,威靈仙18克,萆薢12克,防己10克,冬瓜仁30克,天南星12克,浙貝15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苦參10克,薏苡仁30克,夏枯草18克,生地黃18克,全蠍6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亦嘗單味大劑量(60~100克)煎服治療部分患者,病情明顯緩解。若疼痛劇烈者可予芒硝液、金黃散等外敷患處,止痛較捷。嘗治一患者,男,53歲。痛風10餘年,雙手指關節嚴重腫脹畸形,痛風石形成,此次因飲食不慎複發。血尿酸:620μmol/L,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均高,予土茯苓100克,每日水煎頻服,金黃散外敷,半月後癥狀改善,各種生化指標均下降,囑停金黃散,土茯苓長期煎服之。(何錢 何苗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醫中藥網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聽聲辨病,黃利興教授帶您深入剖析辨證利器
藝術家於藍的養生之道|跟著名人學養生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