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警惕!谷歌有這個居心!

警惕!谷歌有這個居心!

從2010年離開中國市場後,谷歌公司一直希望返回這個全球最大的數字市場。經歷了8年成長期後,谷歌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搜索引擎公司,而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產業的領頭羊。這個人工智慧識圖遊戲只是該公司小試身手的嘗試。未來,谷歌希望讓數以億計的中國網民成為其人工智慧項目的「志願勞動力」。

01

「猜畫小歌」不是單純的遊戲

「猜畫小歌」基於谷歌AI來開發,是谷歌第一款微信小程序。用戶要在規定時間內速寫出一個日常用品的圖畫,然後讓谷歌AI「小歌」猜出來畫的是什麼。遊戲背後基於谷歌所收集的海量圖庫,人工智慧將識別用戶畫出的圖形,再和圖庫里的標準圖加以比較,從而判斷出用戶所畫的物品。除了匹配過程外,「小歌」也將收集用戶所畫的圖形,用於豐富自己的圖庫,從而進一步提升識別的準確度。

「小歌」的前身在去年已經問世,並且收集了全球100多個國家的數據。但是,這100多個國家的數據可能也無法與中國所提供的海量數據相比。除了用戶所提供的圖作外,「小歌」還會從對畫作的判斷中獲取調整參數,從而不斷完善判斷所依據的模型。

與之前的「阿爾法狗」一樣,「小歌」的最終目的是挑戰人類,用戶與「小歌」的互動是人工智慧進化的必然步驟。「阿爾法狗」也經歷過類似的學習過程,在最終擊敗韓國圍棋選手李世石前,「阿爾法狗」在一年時間內也在網上不斷與人對戰,學習人類的對弈技巧。但當越過一定臨界點後,找到棋局主要矛盾的新版「阿爾法狗」已經不再需要人類協助,可以自行學習並且達到以往從未觸及的高度。

▲「阿爾法狗」是谷歌之前開發的人工智慧圍棋軟體「AlphaGo」的昵稱。

如今的「小歌」也在經歷第一個學習過程。在這個階段,「小歌」有的時候顯得並不聰明,甚至會犯下一些愚蠢的錯誤。但依據以往的規律,「小歌」很快就會比人類個體更為先進,從而在圖像識別中大展拳腳。相比傳統運用照片、視頻來完成的圖像識別,「小歌」讀懂的是人們心中對特定物品的輪廓認知。兩者加以結合,谷歌就能夠顯著提升圖像和物品識別的準確度。

圖像識別能應用於谷歌的多個產業鏈,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地圖、無人超市等,先前谷歌與美國國防部共同開發的「馬文項目」也基於機器視覺,該技術將幫助美國軍方的無人機更快、更準確地識別攻擊目標。

02

監管亟待全新應對之術

「小歌」代表著當今人工智慧一種經典的發展模式,即採取簡單易玩的方式分解任務,藉助用戶測試和調整模型參數,最終依靠大量用戶的貢獻完成進化過程。參與的用戶越多,人工智慧項目越容易獲得大量、多樣化、有差異的經驗積累,而這能夠顯著加快項目完成的進度。

在這場以用戶為目標的全球人工智慧競爭中,中國與美國的互聯網巨頭顯然佔有優勢。這也是美國互聯網巨頭為何在重重阻力下依然希望返回中國市場,即便不能提供自己專長的服務,中國龐大的網民也能夠成為其重要發展資源。

在「小歌」之前,微信上也曾出現過多個以收集生日、喜好、心理狀態、足跡為目的的小程序,也引起過社會對於個人數據可能被出售、不當利用的擔憂。但是,這些數據收集類的程序監管難度較低,監管部門只要對數據的存儲、使用和流動加以約束,這些數據就很難對社會安全構成威脅。即便出現了問題,執法部門也很快能夠通過數據溯源找到「始作俑者」。

人工智慧程序雖然同樣收集數據,但數據並不是唯一目的。開發者更希望通過用戶的人工校驗方式提供機器難以獲得「經驗」,並藉此不斷改善模型和參數。因此,用戶所提供的數據並不一定會被完整存儲,而一旦人工智慧程序進化完畢,也就不用再依靠先前所採集的數據。

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很難依靠管控數據的方式來控制人工智慧程序的轉移和擴散,執法部門也很難依靠數據溯源的方式找到充足證據。「猜畫小歌」進化完畢後,可毫無障礙的將最為精華的部分移回到谷歌總部,中國《網路安全法》所設定的數據本地化規則對其並不具有約束力。

這種新現象對政府和監管部門製造了兩難局面。一方面,政府很難通過簡單的規則限制互聯網企業不通過此類方式研發人工智慧。事實上,「猜畫小歌」的大獲成功恰恰證明了中國龐大的網路用戶是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的最大優勢。

另一方面,政府又不能任由這種模式無節制的發展。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普及化,這種只保留結果不存儲過程的方式將愈發普遍,從而讓政府現有的數據保護規則失效。「猜畫小歌」的大熱給中國提了一個醒,人工智慧正在衝擊現有的網路安全法律框架,監管部門需要找到新的應對之術。

來源:參考消息

總監製:金風

監製:劉新宇 、顧佳贇

編輯:張靜、萬宏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東方周刊 的精彩文章:

數萬人搖號數百套房,「搖號買房」如何確保公平?
一文讀懂中東主要「玩家」關係網:誰是敵人?誰是盟友?

TAG:瞭望東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