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決2000噸滯銷灘棗,5天賣100萬斤大蒜,拼多多助農扶農是動真格的!

解決2000噸滯銷灘棗,5天賣100萬斤大蒜,拼多多助農扶農是動真格的!

如今的農村,到處可以見到各種關於電商的刷牆,但是真正做到渠道下沉的電商卻為數不多,但了解拼多多的人都知道,它在農村中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廣大的鄉鎮地區,老百姓喜歡用拼多多買東西,還不斷將自己的農產品放在拼多多上,實現了農產品的上行。

而且在拼多多上,不需要花大力氣去做營銷推廣,不需要花很多錢去買位置、買流量,消費者邀請親朋好友拼著買的口碑營銷,為物美價廉的農產品帶來了銷量裂變式增長。

雖然成立才短短3年,但拼多多助農扶貧的案例可不少。

例如,拼多多上的"閻老西兒"山西特產店,店主是山西省貧困縣靜樂縣的一名大學生村官,收到拼多多朋友圈砍價的啟發,用社交拼單的方式銷售當地特產黃河灘棗。

因為缺乏成熟的銷售模式,當地的黃河灘棗一直處於"豐產不豐收"的狀況,村民們收穫的灘棗很多,但賣出去都是賤賣,甚至滯銷只能看著爛掉。

但在拼多多的幫助下,這家店賣出了2000多噸灘棗,還幫助周邊多個縣的棗農拜託困境。比如一款"愛心助農 17.9元5斤優質黃河灘棗"的產品,累計銷量超過70萬件,幫助山西革命老區呂梁臨縣解決了不少難題。

這種電商助農扶貧的模式,引起了當地政府的注意,他們積極牽線,將山西老陳醋、太行山土蜂蜜等更多土特產引入拼多多,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河南中牟縣的大蒜,曾因為產量暴增而滯銷,以往一斤賣到四五塊錢,產品增加好幾倍後卻只能賤賣到5毛錢。

菜賤傷農是最悲哀的一種情況,所幸拼多多及時伸出援手,5天就賣出了100萬斤大蒜,價格也比當地菜販子收購多出了好多。

現在我們總是說要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要鄉村振興,但絕不能流於言表,不能只是"蹭熱點",做做樣子,實際上卻對農民沒啥好處。

如果說一個電商平台,天天都是各種奢侈品,名牌包包,幾千的化妝品,這讓農民們怎麼去賣農產品。如果說還是靠傳統的廣告位展示來換取銷量,而不是靠社交網路自發分享,恐怕農民們的農產品也不會賣的這麼順利。

你們覺得都是便宜貨的拼多多,相反在農產品上更有優勢,大爺大媽們湊個單,農民們的生活就能好過很多。或許你覺得不高大上,但卻實際解決了困難。

有一個數據很嚇人,拼多多去年一年,共投入了34億元在助農扶貧,催生了9億多扶貧訂單,覆蓋了730個國家級貧困縣,扶持4.8萬個農村商戶。這些店鋪的年度營收,同比增幅超過了310%。

拼多多去中心化的傳播,讓消費者不再是搜索式的"以物而聚",而是"人以群分",實現了以銷代采,將複雜的采銷流程簡化成"農民——物流集散——消費者"三個環節。

消費者購買農產品的行為,在社交網路上轉變為親友拼單,對農產品需求更有針對性,更注重口碑,這讓廣大農民免去了高昂的營銷費用,進而增加收入。

嘴上說的多好都沒用,在助農扶貧這件事上還是要看實際效果。在這點上拼多多做的,強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網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一代冰箱之王轟然倒下 新飛電器以4.55億元「賣身」康佳
一艘難民救援船扯動了歐盟最敏感的神經

TAG:央視網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