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低調的強悍!飛豹A殲擊轟炸機出國「作戰」,為海洋而生

低調的強悍!飛豹A殲擊轟炸機出國「作戰」,為海洋而生

日前,我國空軍赴俄羅斯參加航空飛鏢比賽的飛機和人員全部抵達俄羅斯梁贊州的嘉吉列沃機場,正式開始賽前準備。我國空軍本次派出的飛機有殲-10A戰鬥機、飛豹A戰鬥轟炸機、轟-6K型轟炸機、運-9運輸機和伊爾-76運輸機。其中轟-6K和運-9是首次出國參加比賽,而飛豹A則是俄羅斯人民的「老朋友」。

飛豹戰鬥轟炸機,學名叫「殲轟-7」型殲擊轟炸機,因為「殲擊轟炸」的英文縮寫為「FB」,所以該機綽號為「飛豹」。北約則給它起了一個牛頭不對馬嘴的名字,叫「比目魚」。

飛豹戰鬥轟炸機是我國第一款完全獨立自研的戰鬥轟炸機。飛豹項目於1973年立項,當時我國正處於南沙主權鬥爭之中,整個南海縱深達2000公里,海軍要維護本國藍色國土,就必須深入南海,而海軍艦隊必須要有空軍或者海軍航空兵飛機的支援,才能有效作戰。

但是,當時無論空軍還是海航,主要戰鬥機依然是殲-6和殲-7,作戰半徑平均只有300多公里,無法適應海軍遠洋作戰的需求,而轟-6轟炸機雖然航程夠遠,但是缺乏自衛能力,也不可能與敵人爭奪制空權,再加上當時美蘇和歐洲都開始研究多用途戰鬥轟炸機,所以,我國也決定上馬一款多用途戰鬥轟炸機。

飛豹最初的設計要求是具備相當於蘇-24殲擊轟炸機的作戰能力,並擁有超過3000公里的航程,以便可以有效為海軍提供空中掩護。最初設計的飛豹是參考了美國F-111和蘇聯的蘇-24型戰鬥轟炸機,採用並列雙座的設計,但是後來為了適應提高機動性,擴大飛行員視野,遂改為雙座串列式。

但是由於我國科研基礎薄弱,技術儲備少,所以飛豹的研製工作一直進展緩慢,到80年代初時甚至一度面臨下馬的窘境。到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後,阿根廷空軍的「超級軍旗」戰鬥機超低空突防,使用法國造的AM-39「飛魚」反艦導彈一舉擊沉了4500噸的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這一幕深深震撼了當時的我國海軍。

海軍在1983年開始為飛豹項目注資,因為飛豹最初設計就是具備基本空戰能力的戰鬥轟炸機,因此,對護航要求低,可以自身攜帶空空導彈進行自衛,而再結合當時我國研製的「鷹擊-81」反艦導彈,飛豹完全可以實現類似超級軍旗的作戰效能,可以實現海上超低空突防,並使用導彈在40公里以外的敵艦雷達盲區對敵人發動空襲。

研製成功的飛豹戰鬥轟炸機採用上單翼,雙發雙座,單垂尾布局,帶有一對腹鰭。早期飛豹採用和殲-8一樣的三片式座艙風擋,後期的飛豹A型則改為整體式風擋。飛豹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達34.5噸,是目前國產戰鬥機中最大的,最大航程達3650公里,作戰半徑1600公里以上,而且裝備有先進的國產航電火控系統,並配有測地雷達,可以在陸地和海面上進行超低空飛行,以避開敵方雷達探測,同時飛豹可以攜帶國產鷹擊系列、雷霆系列、飛騰系列、天戈系列等多種規格的精確制導武器,和防區外空對地導彈,具備很強的綜合作戰能力。

本次派往俄羅斯參賽的飛豹A是飛豹家族最新的該型,裝備了新式的數字/光電吊艙,可以同時兼容對地對海作戰任務,在去年的「航空飛鏢」比賽中,飛豹A憑藉自身優異的性能,一舉勝過了俄羅斯蘇-24M,真正實現了當年的設計目標。如今,飛豹A產量已經超過200架,在對地對海攻擊甚至超過空軍裝備的蘇-30MKK型多用途戰鬥機,確實是一位低調但強悍的空中戰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小神兵 的精彩文章:

島礁建設得「報告」美國?這個要求太過分,決不能忍
西方最成功戰鬥機停產,F-35有意接班,能否再續輝煌?

TAG:中華小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