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去滇西觀鳥,鳥都看鶥了?

去滇西觀鳥,鳥都看鶥了?

文:董江天/麥茬

騰衝這個邊陲小鎮很有意思。

早年的滇西觀鳥信息,較多來源於香港鳥會、台北鳥會和外國鳥友。也由於駝峰機場航班較多(相對於後來開航的芒市機場而言),對鳥友的大交通提供了便利,騰衝成為滇西路線上的「必經之路」,還記得當年有位騰衝的尹師傅在香港鳥友中口碑最好。

來到2010年之後,雲南除了昆明、麗江、大理等旅遊城市,也只有騰衝才便於租、還車(自駕)。比如2015年之後,筆者通常選擇全國性的自駕租車公司「神州租車」,可以在機場、市區直接提車,也可異地還車,滇西之行更為自在。

當年從騰衝到百花嶺要走老國道的唐石路(由石塊鋪成,很有地方特色但噪音比較大),大約需要花費半天至一天時間。沿途有棕背田雞、黃嘴藍鵲觀察點,在高黎貢山埡口有個森林公園以高黎貢白眉長臂猿聞名,鳥況也不錯(棕背田雞的觀察點被毀後多年,鳥友都很難發現其蹤跡,直至近年它在百花嶺鳥塘出現)。從騰衝往瑞麗200公里(現有部分高速公路)或盈江約120公里左右。因此,對於邊走邊看的觀鳥者而言,這三點連線不失為一個收穫豐富的安排。

黃嘴藍鵲,攝影:麥茬

棕背田雞,攝影:麥茬

騰衝在百花嶺+瑞麗+盈江的路線上是個舒適的落腳點,不僅有美食、傳統木雕、翡翠玉石、火山溫泉、中緬邊境的猴橋狼牙山等等邊境文化,還有城區中心的來鳳山寶地。

要在野外環境觀察到細嘴黃鸝、矛紋草鶥、紅翅藪鶥、斑胸鉤嘴鶥、斑姬啄木鳥、金頭縫葉鶯等鳥種並不那麼容易,而在一座小小的來鳳山就能搞定。更不用說當年這裡的褐林鴞、褐翅鴉雀、白臉松鴉,讓山腳下那座小小的來鳳寺成為鳥友必去「掛單」的處所。

松鴉,攝影:麥茬

細嘴黃鸝雌鳥,攝影:麥茬

褐翅鴉雀,攝影:麥茬

多年過去了,筆者仍然記得2012年1月30日接近天黑時,我們在山腳下發現褐林鴞,即時通知昆明觀鳥論壇(當時西南地區最大的鳥友平台),我、杜鵯、詩律和冠羽兄於第二天下午等待成都鳥友artlei帶著家人從昆明自駕千里到達,接近傍晚7時,它再次現身;也是在來鳳山,冠羽兄與筆者約定了柳鶯圖鑑繪製的日程表。至今,騰衝仍然是筆者行走滇西的駐紮點,這是一個有靈性的地方。

褐林鴞,攝影:麥茬

如果非要在雲南選一個最「著名」的觀鳥點,大概非百花嶺莫屬了。這是有淵源的。在紅崩河鳥塘沒有出現之前,如果你只有幾天時間又特別特別想收穫滇西鳥種,效率最高(可觀察到鳥種最多)的地方就是百花嶺。只是現在鳥友多了一個選擇——盈江紅崩河。但百花嶺的鳥種與紅崩河又有很大不同,本篇重點說百花嶺。

斑姬啄木鳥,攝影:麥茬

在百花嶺沒有開發鳥塘業務之前,筆者數次行程中印象比較深的有幾個區域:

1、 從老侯家往舊街子沿線一路上坡,重點在常見的啄木鳥、擬啄木鳥、鳳鶥、奇鶥、噪鶥等;

2、 從舊街子往二台坡一帶(舊街子輻射出去的兩側路線有所同與不同,觀鳥者可以多走走),有長尾鷦鶥、麗星鷯鶥、短翅鶇、斑脅姬鶥、竹雞、幾種特別的噪鶥以及喜愛乾燥密集灌叢的鳥種(它們不太下鳥塘);

長尾鷯鶥,體型小,灰臉。攝影:麥茬

斑脅姬鶥,攝影:麥茬

3.二坡坪、大峰包往黃竹河一段,有鷓鴣、長嘴鉤嘴鶥、劍嘴鶥、各鍾鶲鶯、雀鶥、?鶥、楔嘴鷯鶥等高光鳥種;

楔嘴鷯鶥,攝影:麥茬

4、 舊街子路口往指向南齋公房方向的破房子一帶,有小鱗胸鷦鶥、褐灰雀、黑頸長尾雉;

5、 右行分叉口向野溫泉方向下行(現在的停車場往33號塘方向),適宜觀察各種地鶯、旋木雀、雀鶥等

6、 往高海拔至南齋公房就需要提前與嚮導預約帶著騾馬背夫在山上過夜了,目標是白尾稍虹雉、火尾綠鶥等更高光的高山稀有品種;

火尾綠鶥,攝影:麥茬

黃腹鶲鶯,留意白色喉部和黃色胸腹,喜歡竹林和稀疏灌木。攝影:麥茬

灰臉鶲鶯,有翼斑,頭灰色起角成方形,大白眼圈。攝影:麥茬

灰臉鶲鶯(柳鶯圖鑑),有些角度看白眼眶為菱形或上方較窄似斷開為缺口。繪製:麥茬

栗頭鶲鶯,攝影:麥茬

黑臉鶲鶯,攝影:麥茬

7、 從老侯家往舊街子的反方向,對應現在上66號塘(劍嘴鶥)大方向,以前往國有林有條林間步道往大平台,觀鳥者邊走邊看大概單程步行2小時,沿途森林密集比較陰暗以下午2點前從平台下山比較合適,可邊走邊看,平台是收穫栗斑杜鵑、各種太陽鳥的好地方,沿途更時常有驚喜。

8、 百花嶺與潞江壩之間沿公路,有幾處樹林較好,適合觀察蜂虎、太陽鳥、各種農田、開闊地鳥類,比如路邊高大枯樹上的領鵂鶹,各種鷦鶯、椋鳥、鵐類、鸚鵡(夏、秋)等……

9、 東風橋是早年傳說中大石鴴穩定的觀察點,它喜歡在開闊平緩河流中的石灘上棲息。可惜的是筆者數次搜尋都沒能見到蹤影,2013年之後該處持續至今的挖沙工程讓大石鴴成為滇西觀鳥永遠的痛。

火尾太陽鳥,攝影:遙遠

綠喉太陽鳥,攝影:麥茬

黑胸太陽鳥雌鳥,攝影:遙遠

黑胸太陽鳥雄鳥,攝影:麥茬

鳥塘興起後,鳥況也產生了一些變化,觀察路線的設計也隨之調整,除了拍鳥者較多選擇鳥塘外,觀鳥者也大多調整為鳥塘+野外結合。仍然堅守完全野拍野觀的人極少。

藍喉太陽鳥,攝影:麥茬

回想大陸的鳥塘文化可以說是從百花嶺開始。從早年只有老侯一人協助境外鳥友安排交通食宿,到後來其親朋戚友開始從事鳥導工作,直至如今百花嶺十數家客棧接待處,接送、住宿、預定鳥塘、中午送飯、背夫、提供鳥情諮詢……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服務鏈。

筆者分別於2017年6月、8月和年底三次探訪百花嶺、紅崩河、那邦,尋找數年來野外未能謀面的鳥種,鳥塘帶來驚喜不斷。例如:

長嘴鉤嘴鶥:尋找多年均是同行鳥友見到,本人卻失之交臂,直至2018年1月在紅崩河5號鳥塘見到,同期還有紅嘴鉤嘴鶥和棕頭鉤嘴鶥;

長嘴鉤嘴鶥,攝影:麥茬

棕頭鉤嘴鶥,嘴比紅嘴鉤嘴鶥長,胸腹部白色。攝影:麥茬

紅嘴鉤嘴鶥,嘴比棕頭鉤嘴鶥短,腹部淡褐色。攝影:麥茬

藍枕八色鶇,攝影:麥茬

棕頦噪鶥,攝影:麥茬

黑頸長尾雉亞成鳥,攝影:麥茬

紅喉山鷓鴣,攝影:麥茬

環頸山鷓鴣,攝影:遙遠

棕胸竹雞,攝影:麥茬

然而,鳥塘也無法吸引所有鳥種,比如姬鶥類、喜歡陰暗潮濕生境的楔嘴鷯鶥、高海拔的火尾綠鶥、虹雉等……,一方面本身數量稀少生境特殊,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更喜歡原生一些的生境。鳥類的野性也給觀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讓這項活動充滿未知與探究的魔性。

有一句玩笑話:去滇西,鳥都看鶥了

白腹鳳鶥,攝影:遙遠

黃頸鳳鶥,攝影:麥茬

棕臀鳳鶥(原棕肛鳳鶥),攝影:麥茬

紋喉鳳鶥,攝影:麥茬

白領鳳鶥,攝影:麥茬

銹額斑翅鶥,攝影:麥茬

麗色奇鶥,攝影:麥茬

長尾奇鶥,攝影:遙遠

灰奇鶥,攝影:麥茬

劍嘴鶥,攝影:麥茬

火尾希鶥,攝影:遙遠

斑胸鉤嘴鶥,攝影:遙遠

斑喉希鶥,攝影:遙遠

紅頭穗鶥,攝影:遙遠

鱗胸鷦鶥,攝影:麥茬

白眶雀鶥,攝影:遙遠

金翅噪鶥(原紅頭噪鶥西南亞種),攝影:麥茬

紅翅藪鶥,攝影:遙遠

藍翅噪鶥,攝影:遙遠

赤尾噪鶥,攝影:遙遠

純色噪鶥,攝影:遙遠

棕腹鴡鶥,攝影:麥茬

灰頭鴉雀,攝影:麥茬

血雀雄鳥,攝影:麥茬

血雀雌鳥,攝影:麥茬

此行行前獲得深圳鳥友宣夏良、盈江觀鳥會小班、小樂、瑞麗呼老師、張浩輝博士、大理蝸牛、深圳高熹等鳥友提供最新信息,並本篇獲得遙遠提供同期照片支持,在此一併感謝!

關於作者

麥茬是自然名,實名董江天。2002年放棄金融業的工作,跳入觀鳥大坑。深圳觀鳥會創始人,也是該會的超級志願者。《兩岸三地50種柳鶯折頁》的手繪圖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使者 的精彩文章:

野豬,你們都低估了它的智商
面對屍體,在野外這些野生動物會有什麼反應

TAG:自然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