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侘寂,幽玄,看南宋官窯的宋瓷美學極簡高度

侘寂,幽玄,看南宋官窯的宋瓷美學極簡高度

原創

瓷器鑒定真知堂

瓷器鑒定真知堂:

一直想寫一點關於宋朝的文章。然而解讀宋朝,需要靜心,修行,獨處,內觀。

我是收藏瓷器的,五大名窯耳熟能詳,那就從宋瓷開始,嘗試去理解一下宋朝。

南北宋,公元960年到公元1279年。

喜歡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漢人,華人,這些充滿民族特色的稱呼,喚醒了海內外中國人的塵封的內心。

宋代武弱,澶淵之盟,勝而輸幣。靖康之恥,二帝北狩。南宋偏安一隅,有「西湖歌舞幾時休」之評,聯蒙滅金,卻引狼入室,重蹈北宋徽宗的舊轍。

宋代經濟發達,文化昌明。今人每論宋朝,總以武弱為恥。豈不知對於老百姓而言,買賣和平的北宋生活,遠比窮兵黷武追逐匈奴的漢武治下安逸。只是後來宋神宗相信王安石之說,整頓兵備。敖兵西夏,才造成國家後世隱患。

到了宋徽宗手上,更是坐在強大的物質基礎上蠢蠢欲動,背盟棄約,聯金滅遼。口出大言,最後引火燒身,落得身虜國破之下場。(見《宋史》)

但宋朝的美學,在宋徽宗手上達到了高峰。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皇家書畫院,宣和畫院。建立了第一個御窯,北宋官窯。他制定的典章制度,成為後世國家祭祀大禮的標杆。他自己也是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著名的聽琴圖就是描繪徽宗鼓琴之實景。他的書法,號稱瘦金體,獨步天下,就如他的花押「天下一人」一樣。

他在汴京建立的艮岳,乃皇家園林之典範。他著錄的商彝周鼎,乃今天中國考古金石學之最強大基石。

總之,宋代文化達到了漢民族美術史上的最高高度。

現在學者,很多人沒有研讀過《宋史》。不讀且罷,反言史料不真,皆後世之人偽作。治學不講「格物致知」,妄自菲薄,非吾輩讀書者應為之事。

很多不負責任的言論泛濫,張冠李戴,言之鑿鑿。後學無知,很容易輕信。所以正本清源,雖力所未逮,猶勉力為之試說。

宋代的美學,分為宮廷審美和民間審美兩大類。我們主要說說宮廷審美。

宮廷審美,是以皇帝為代表的士大夫階層的審美,帶有極強大的文人化傾向。眾多學士,雅集高會,燒香點茶,掛畫插花。不可謂之不雅。在文會之中,宋詞極度流行。

「無可奈何花逝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這種淡淡的哀傷,瀰漫在整個時代的文字中,至今仍然扣動心弦,猛然讀到,常會激起心中最痛的悲傷。

宋詞如此,宋畫也如此。畫中人物極少言笑。晏晏之歡罕見,侘傺之哀多顯。讀懂一百幅宋畫,才能真正理解宋人那種發自骨髓的沉寂之美。

這種美,不是暴發戶的大魚大肉,歌舞昇平。不是小家碧玉的摳摳索索,經濟節儉。這種美,是繁花麗景之後,曲終人散的落寞。

今人開始重視日本民族的一些文化。侘寂這個詞在設計圈極為流行。筆者也是學設計的,但對侘寂之美卻有自己的理解。

侘寂,並不是簡陋,也不是什麼性冷淡。真正懂得侘寂的,其實是一種看花是花,看雪是雪的人生高度。紅樓夢裡的妙玉,應該是精通侘寂美學的人物。

她寄居賈府,卻格調高致。喝茶要用成窯的杯子,煮水要用去年的梅花雪。寒夜客來,以茶當酒,卻不是粗茶,而是名貴的龍團鳳餅。

侘寂,這種美學高度,看似簡單,卻極難達到,搞不好就成效顰之舉。

設計圈流行的自流平水泥地面,最後造價高過了大理石。這種看似便宜的極簡,卻成本高昂,如同宋官窯之美。

所謂侘寂的簡陋,它採用富有年代的木頭,石頭,鐵器。看似簡陋,卻無一不是久經風霜,可遇不可求之物。好像日本庭院,那種看似隨心所欲,卻無處不精緻,無處無典雅。又像王家衛的電影,粗看沒有任何修飾,其實卻是不斷的修飾之後,才能得到的一枝半葉,宛如行雲流水,不露痕迹。

這種電影,發掘人類內心最深之處。自然不是那類未經世事的小年輕能夠讀懂的。生平不解王家衛,待到讀懂已半百。說的大概就是此。

宋代的美,只有飽經風霜的中年人才能去理解。在理解之前,還得經歷文化的洗禮,讀懂物哀,追溯幽玄。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淚下。

宋朝風骨,在宋詞宋畫宋瓷之中,得以保留,遺珠至此。

宋瓷中,最美的不是汝窯,也不是鈞窯,而是南宋官窯。

汝窯雖有雨過天青之譽,然燒制時間太早。屬於宋瓷的創始期。鈞窯雖然紫艷成嵐,但製作粗略,不甚精緻。真正能代表宋瓷美學高度的,非南宋官窯莫屬。

南宋的官窯,有修內司和郊壇下二作。一開始是為了國家大典,祭祀用瓷而建,並不是後人以為的為了皇帝的喜好而建。由於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南宋和傳統產玉的新疆失去了直接聯繫。對於皇室極為重要的玉器,失去了原材料來源。

皇帝曾經想用幾套玉杯子在宮廷宴會上,卻擔心過奢,還去問丞相此事是否可行。這件小事,卻從側面反映出玉器的匱乏。南宋官窯一開始就是為了模仿玉器,還原玉器而製造的。

為了用瓷器燒出玉器的感覺,南宋官窯不惜工本,採取多次素燒,多次上釉的方法製造青瓷。窯址發掘的殘器表明,最多的上了4道釉,那就是說起碼要燒5次以上才行。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每一件南宋官窯成本極高,這在北宋汝窯是難以看見的。由於宋代沒有使用高嶺土,所以瓷器的耐火程度一直不高,而瓷器要燒製成瓷化程度極高的硬質瓷,則必須達到1200度以上的高溫,長時間焙燒才行。這就造成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瓷器變形,開裂,甚至倒窯!一倒窯,那麼全部瓷器都毀了。

每入火一次,就會出現一批殘次品。這種不惜工本的工藝,陶瓷歷史上只是在南宋官窯出現過(北宋官窯是否如此,沒有窯址發掘不敢妄言)。而後來,龍泉窯成為宋瓷民窯巨臂,也是因為發現了一次性燒厚釉的工藝,大量節約了成本,減少了浪費,從而可以大批量生產人造美玉的原因。

在杭州老虎洞遺址的元代層,出現了元代仿製的南宋官窯。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元代仿品,就是採用了一道釉燒制厚釉的工藝。粗看和宋瓷官窯相似,細看卻能品出其中巨大的差異。

宋官窯的玉質感,是一次次入火析晶,一次次晶體融化之後的產物。最後形成了多達3-4層的晶體結構。所以,宋官窯極品瓷器,不能說如玉,只能說就是人造玉石。龍泉窯那種精光四溢的玉質感,在宋官窯沉靜肅穆的玉質感面前,就是一個笑話。

而南宋官窯這種看似極為簡單的瓷器,恰恰符合侘寂美學那種追求無痕,追求低調的審美觀點。這和近年來國際奢侈品大牌開始去logo化的傾向極為相似。也是黃花梨,沉香手串這種低調奢華的器物在高端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侘寂之美,不是簡單粗陋,也不是冷淡。它外冷內熱,恰似一位飽經風霜的戰士。封刀下馬,鑄劍為犁。他質樸無華,直面內心。恰似多年前那首歌謠:「繁華落盡,一身憔悴在風裡,回頭時無晴也無雨。明月小樓,孤獨無人訴情衷,人間有我殘夢未醒。」

人到中年,你應該慢下來了。回頭看看,往內看看。你的這些年,你的這些心。這時候你才會慢慢懂得去品味宋瓷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知堂古美術 的精彩文章:

羲之頓首-故宮收藏的南朝瓷器鑒定精要
文物辨真偽-柴窯!柴窯!那個傳說中的雨過天青!瓷器鑒定真知堂

TAG:真知堂古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