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實,才是第一流的諷刺

現實,才是第一流的諷刺

?

?

1.原來《范進中舉》中的范進不僅中了舉人,後來還中了進士,官至山東學道(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哦對了,他的瘋病是被他老丈人「胡屠夫」一巴掌給干好的。

2.「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范進中進士時也差不多五六十歲,雖不是出類拔萃,但也不算太差勁。

3.《儒林外史》確實是在寫「儒林」和「外史」。它沒有固定的主人公,人物視角不斷轉換,即謂「儒林」,前文出現的人物只有小部分會在後文被鉤聯,比如「范進」的故事寫完了,他在後文基本上就沒「出鏡」過,不過不得不說的是,「范進」的故事在《儒林外史》中確實展現出來了吳敬梓高超的諷刺藝術,將「范進中舉」選入課本,也算是目光如炬。至於《儒林外史》的整體故事內容,只是無關痛癢的科舉和為政故事,即謂「外史」。

4.為「范進」和「科舉」多說兩句。

「范進中舉」留給我們的印象是范進是一個瘋子,是一個深受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毒害的犧牲品。可事實上是范進並沒有成為「瘋子」,他那種表現可能是自己苦苦追尋的東西突然以一種意外的方式降臨之後,陷入的一種癲狂狀態,冷靜下來就好了,老丈人「胡屠夫」那一巴掌就是讓他冷靜的一巴掌。

「科舉制度」是我們老祖先一項偉大的創舉,因為它為所有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條向上的的通道,要知道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社會,為社會的人提供發展的可能性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學而優則仕」是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終生堅守的信條,古代如此,現在也一樣!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科舉本身的制度設計是有問題的,比如女子和商人後代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偉大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因其先祖曾獲罪發配且是商人之後,李白一生都沒有拿到「准考證」。但我們不能以在現代人的認知水平去衡量和評判古人的所作所為。因為不在一個認知層面的辯論,始終是荒誕和滑稽的,畢竟「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嘛。

5.《儒林外史》刻畫的不僅是古代知識分子的眾生相,也是當時社會的眾生相。是的,現實才是第一流的諷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疑問的石子 的精彩文章:

TAG:疑問的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