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去年手機圈還在發愁明星不夠用了,今年明星代言就涼涼了

很多人都認為OPPO和vivo是營銷公司,沒想到OPPO Find X和vivo NEX是今年上半年最搶眼的兩款手機,引發了廣泛關注

羅永浩在新品發布之前吹牛過嗨,雖然吸引了不少眼球,但也招黑無數,太多人路轉黑

小米今年IPO,上半年關於小米的信息一直不絕於耳,今年的新品小米8則借勢成為目前關注度最高的產品

2018年上半年,手機市場份額繼續向幾家頭部廠商集中,華為、小米、OPPO、vivo的競爭更加白熱化。同時,其他一眾小品牌的生存更為艱難。2016年、2017年,手機的營銷出現「快消化」的趨勢,似乎在比拼誰砸錢最多。今年這種土豪式的「砸錢大賽」有所收斂,營銷的重點從明星代言回歸到產品本身。

用戶在成熟,市場競爭格局在變化,廠商本身也在不斷衍變。根據今日頭條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手機內容營銷白皮書》,我們分析出這個市場今年並沒有延續大開大合的營銷打法,而是圍繞產品和功能展開。一切現象說明,手機營銷進入了一個轉折期。

主角切換:從明星變產品

2017年幾乎所有的新品發布會都是明星大腕兒出場,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代言風潮突然轉冷,各大廠商的營銷也不太突出明星代言。

從統計數據來看,上半年新增的代言人有華晨宇、鄭愷、井柏然、易烊干璽、朱亞文5人,三星一家獨佔其中的3位。不過,從市場聲量來看,5 位新代言人的關注度均相對較低,都沒有掀起太大波瀾,並且沒有一人能夠排進上半年廠商代言人關注度TOP10中。懂懂注意到,今年以來各手機廠商的新品發布會也跟去年不同,多數都沒邀請明星出席發布現場。

這裡可以看到,三星對於中國市場是最著急的,但是有些「病急亂投醫」,匆忙效仿中國廠商明星代言的做法,一下子新增了3位代言人。但這種策略顯然慢了半拍,既沒搶到最熱的明星,也錯過了市場的熱度,今年的營銷策略可以說又不成功。

其實今年明星代言趨冷是一種必然:當所有手機廠商都找明星代言,對明星資源過度掠奪和透支後,這一資源勢必枯竭。同時,這些流量明星有很多相似點,粉絲也大多是重疊的,這樣的明星代言對於用戶的購買選擇已經作用不大。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近半年來不僅新增代言人的關注度低,原有代言人的聲量占廠商總聲量的比重也在下降。代言人在廠商總聲量中所佔比重,體現了他們在廠商營銷中的重要程度。頭條指數顯示,以OPPO和vivo為代表的代言人大廠,總聲量中來自代言人的比例都在下降。尤其是,擅長營銷的OPPO和vivo已經尋找到了其他增長點——也就是產品和功能。不可否認,今年上半最最搶眼的兩款旗艦產品就是OPPO Find X和vivo NEX。

從頭條指數來看,在31個關注度超過500萬的手機功能特性中,來自OPPO的有8個、小米5個、vivo4個,華為和榮耀各3個。看上去31個手機特性比較分散,但是用戶核心關心的主要是這四類:AI、屏幕、解鎖和配色。關於AI類特性有8個、屏幕類5個、解鎖方式和配色各4個。這四類功能佔到了 31個功能總量的68%。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廠商在營銷時如果把握住用戶最關注的點,並且將這些功能與自己的品牌做強連接,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這一點來看,上半年最成功的是小米,小米的全面AI化對用戶形成了一定影響力,成為消費者眼中AI的代表品牌;此外,vivo的屏幕指紋、OPPO的星空紫配色等,也是功能營銷非常成功的兩個代表之作,借得其他廠商借鑒。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吹牛」有度:營銷成敗就在一線間

手機廠商的營銷戰打得異常激烈,從搶明星、搶綜藝節目、比營銷投放,延伸到發布會的各種互懟,蹭熱點。今年營銷的主角因為從明星向產品轉移,讓我們看到行業中更多的積極元素:企業真正比的是產品,營銷只是催化劑。

雖然營銷主角有了變化,但是手機行業還有一個問題:營銷手段匱乏。做傳播的人都知道,正向傳播很難,而反向傳播則事半功倍。所以在今年上半年,我們看到幾次誇張的營銷話術,為了吸引用戶的眼球,廠商在營銷上有些用力過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鎚子。從「革命性創新」、「顛覆世界」到「嚇尿了」,都是一系列嚇人的辭彙,甚至還稱「失去了靈魂的蘋果會瘋狂地抄襲我們」。

羅永浩是手機圈最知名的段子手,本來他對喬布斯還是很尊重的,但是從今年開始,在他眼裡似乎已經沒有值得尊敬的對手,發布會前不斷發出的各種「嚇人式」口號,讓人感覺已經毫無敬畏之心,不尊重同行,不尊重前輩,甚至這樣的做法也是在不尊重用戶。

因為,他在新品發布之前吹的牛引爆了消費者的預期,很多人當天都守在直播平台上看他的發布會。但當他的「TNT」出現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大失所望。

除了鎚子,上半年華為和小米也各上演了一次「嚇人的營銷」。華為余承東先是放出「嚇人的技術」,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但發布之後讓很多人摸不到頭腦:有的人是搞不懂這個技術,有的人是覺得用處不大。所以,後期反饋也不理想。小米「非常嚇人的技術」最終結果也一樣,引起了輿論關注,但也引起了一些用戶的反感。

從頭條指數來看,今年上半年的誇張的營銷話術所起到的效果基本都是負作用。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從2017年的「碰瓷式」營銷到2018年出現的「嚇人式」營銷,背後體現出兩點:第一是營銷困境,大家都找不到好點子了;第二,不自信,認為正向傳播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那就來點刺激的。

懂懂想說,企業在營銷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吹牛」的成份,但吹牛的成敗就在一線之間,關鍵就是這個「度」。鎚子手機從誕生第一天起就開始「吹牛」,但是產品始終沒有超出老羅的相聲水平,當人們聽厭了相聲,鎚子還能怎樣?

只粉不買:這樣的愛是真愛嗎?

白皮書中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市場份額與關注度並不匹配。我們知道,在銷量上,手機已經形成了鮮明的頭部陣營,華米OV和蘋果,位居前五,而且前五已經佔有超過80%的市場份額。而留給其他小廠商一起分食的是一個很小的份額,且生存愈加困難,市場「T」字形結構已經成型。

但是在關注度上,市場則是形成了金字塔形,同處第一陣營的品牌在關注度出現比較大的差異:華為和小米半年關注度達3億以上,兩者差距不大,但和排名之後的廠商在關注度上拉開了較大距離。蘋果和OPPO半年關注度在1.5-2億之間,位列第二梯隊。魅族、一加、vivo半年關注度在1-1.5億 之間,位列第三梯隊。而三星、榮耀、魅藍、鎚子的半年關注度在1億以下,位列第四梯隊。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顯然,今年華為和小米更熱,按照圈子裡的說法,華為和小米都有著龐大的水軍。但這只是一種猜測,懂懂以為,從銷售數據來看,華為不僅是市場第一且仍處於快速增長,關注高可以理解。小米的高關注度則跟今年的IPO密切相關;這一點在具體機型的關注度和搜索量上也可以看出:小米8的關注度排名第一,機型搜索量也排第一,並且是遙遙領先。為了IPO,小米8的廣告可謂鋪天蓋地,估計這也是小米歷史上投入宣傳資金最多的一款產品了。

這裡懂懂要特彆強調一下,內容營銷除了要看量,更要看質。比如三星就出現了資訊量高,但閱讀量低的特徵。這可能意味著,作為大型跨國品牌,依然有眾多創作者願意創作與三星相關的資訊,但消費者在內容消費上已經不買單了。三星在目前中國市場上銷量的衰頹,也映射在內容消費境況中。

在「篇均時長」這一指標上,一加高於其他品牌一籌,篇均停留可以達到70秒以上,這意味著粉絲對一加內容消費的沉浸度更高,有更長的時間去了解一加的品牌主張。

為什麼懂懂要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現在各大平台都以演算法分發資訊為主,用戶對內容的反饋很重要。用戶在頁面上每一次互動、每一秒停留,都將成為演算法判斷這篇文章是否要繼續推薦的依據。所以,一個廠商有多少信息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用戶「接受」到了多少信息。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在自媒體泛濫的今天,來自中央級媒體的聲音更權威,讓用戶覺得更可信,所以來自中央級媒體的報道對品牌尤為重要。頭條指數顯示,中央級媒體更青睞華為、小米、OPPO等品牌,其中華為位列第一:上半年頭條平台上共有 617篇來自中央媒體對華為的報道。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再說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手機廠商的粉絲在粉完品牌是否再購買產品這個問題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同:OPPO和vivo雖然並不以粉絲文化而著稱,但其粉絲群體的購買能力強,三成以上的粉絲都是其產品使用者。蘋果和小米的粉絲購買能力也相對較高。相反,鎚子和一加的粉絲購買能力較差,處在「只粉不買」、「只吹不買」的狀態。這種情況一方面跟粉絲的人群特徵有關,也跟這兩個品牌的用戶基數偏低有關。這也可以看出,哪些品牌的粉絲才是真愛。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跨界營銷:給品牌蓋個「戳」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相比去年同期而言,手機品牌的跨界營銷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重視程度上,均有所下滑。懂懂以為,這種下滑還不是問題核心,關鍵是企業的營銷缺乏創新。

先來看看不同手機廠商跨界營銷的表現。華為與保時捷的合作比較經典,影響也在持續,今年上半年繼續蟬聯最受關注的跨界營銷。vivo和世界盃、一加和復仇者聯盟的跨界合作在關注度方面位列二三位。

在今年上半年手機品牌的跨界營銷當中,有一種新趨勢:就是跟小眾名人進行合作,以其在專業領域的影響力為自身背書。比較典型的是OPPO和Karim Rashid、小米和蜷川實花、華為和王潮歌之間的合作。在大眾人群當中 Karim、蜷川實花都是認知度非常低的小眾名人,OPPO和小米使用這兩個IP為自己的機身配色和相機濾鏡做背書,非常容易在消費者心智中形成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另外一個趨勢就是向線下品牌要流量。今年上半年榮耀、小米、一加紛紛跟主打線下的品牌進行了合作——阿迪達斯、屈臣氏、Superdry。同線上流量趨於枯竭相比,此時將目光轉向線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與線下品牌合作,既能實現品牌的碰撞和增值,又能在線下品牌的門店中藉助可觀的人流量獲得大量曝光。

因為華為與保時捷合作的成功,汽車品牌成為手機廠商的新目標。美圖手機的合作對象是「Toninolamborghini」,這是蘭博基尼的副牌。OPPO的合作對象是根正苗紅的汽車品牌「Automobililamborghini」。從頭條指數看,OPPO和蘭博 基尼的合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跨界合作,也是營銷創新突破的重要方向。手機功能趨同,所以不同廠商需要在消費者心中有一個不同的定位。跨界營銷在智能手機領域越來越流行。此舉主要有兩個功能:第一是給品牌蓋個「戳」,與其他知名品牌做關聯,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一個品牌定位認同;第二是流量增量,與傳統品牌之間流量相互拉動。

今年雖然出現了一些跨界營銷的新變化,但是從影響力來看,沒有出現「華為+保時捷」這樣級別的合作。懂懂認為,還是因為合作中缺乏新意。

抖音成新寵:讓粉絲玩起來

在內容營銷上,最突出的一個變化就是渠道的擴充:短視頻成為新的流行渠道。特別是今年春節抖音進入爆發期,抖音平台上創新的短視頻玩法,吸引了大量的廠商和用戶。不僅是手機廠商,抖音已經成為所有類型品牌營銷的新陣地。

從頭條指數來看,各品牌資訊閱讀量組成結構繼續發生變化:視頻和圖片類內容會獲得更好的用戶反饋,因此品牌總曝光中來自圖片和視頻,尤其是視頻的比例較高,對品牌是更有利的。視頻化,也已經成為內容製作、分發行業的 重要趨勢。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我們具體拆解一個在抖音上營銷比較成功的案例。在所有的手機企業中,小米是最擅長互聯網營銷的,早年是「不花錢」玩轉微博、QQ、微信等平台,而今年又敏銳地抓住了抖音崛起的機遇。

目前小米在抖音上布局比較廣,「小米商城+小米手機+小米員工的日常」三駕馬車對應不同的內容類型和受眾。小米的抖音運營符合抖音藍V運營的3H內容規劃法和3S原則,大製作和技巧分享類的低成本內容兼而有之,「明星+達人+雷軍+純素人」均有出鏡,擅長在母親節等節點發布熱點型內容。從結果來看,小米的抖音營銷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粉絲量、點贊量、播放量均位列第一,運營水平高出其他品牌一籌。

抖音最大的特色是用戶可以一起「玩」,所以各個品牌都喜歡利用這個平台發起「挑戰賽」,讓更多的用戶參與進來。

鎚子吹牛招黑,小米AI上位,O/V成功轉型:上半年手機營銷那些事

這裡介紹幾個簡單的抖音運營秘籍,暫且簡稱為「三三法則」吧:

第一:手機廠商在抖音上營銷的慣用三大套路是:利用企業IP和明星達人;分享手機使用技巧、員工素人出鏡。

第二:手機品牌在規劃自身內容的時候,可從3個方面入手,歸納為3H內容規劃法:熱點型內容(HOTSPOT)、標籤型內容(HASHTAG)、廣告型內容(HEADLINE)。

第三:內容技巧的 3S準則:信息點突出、低理解成本、易於用戶參與。

近兩年,直播和短視頻的興起,正在成為各類品牌營銷的新陣地。敏銳地抓住變化趨勢,及早嘗試新方式,可能會讓品牌在新平台上佔據優勢。這一點上,不得不說小米做得最活,早年的微博,後來的今日頭條,還有現在的抖音,都是最早吃螃蟹並吃到紅利的廠商。

【結束語】

2018年市場競爭格局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華為繼續保持強勢增長,小米借IPO之勢今年也不容小覷,OPPO和vivo則正在完成從營銷公司向產品公司的過度。這四家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尾部的小企業的生存會更加艱難,空間將不斷被擠壓。在這種情況下,營銷也更需要創新,除了明星、冠名,還應該嘗試更多的組合營銷方式,讓用戶的關注轉化為鐵粉的實際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