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在印度電影里,尋找失蹤的「中國葯神」

我在印度電影里,尋找失蹤的「中國葯神」

電影《我不是葯神》,意外地成為了一塊多米諾骨牌。在暴風驟雨的輿情中,柔遠鎮邇的氛圍里,是時候和徐崢一起重返大銀幕上的印度,尋找失蹤的「中國葯神」。

DYING TO SURVIVE

「中國葯神」

徐崢,《我不是葯神》劇照

一場全民討論,兩次重要批示,緊接著電影的現象級熱映而來。國內的大銀幕上,長久以來缺席的現實主義題材,轟動得前所未有。

不少人說,《我不是葯神》是商業片里的「中國良心」,我們終於拍出了和韓國的《素媛》、《熔爐》一樣有尊嚴的電影。

楊新鳴,王傳君,徐崢,《我不是葯神》劇照

圍繞著一場關於慢粒白血病藥物的真實博弈,《我不是葯神》有側重有選擇地,引導人們說出親歷的市井百態,悲喜荒唐。

這就是成功,成功到引爆了兩波輿情:預防醫學防著病的起始,靶向藥物守著病的終末。一前一後加起來,約等於命。

《我不是葯神》女主角譚卓,轉發總理近期的某項重要批示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其中不乏紛紜、鼓噪又乖張的娛樂元素,但觀眾看《我不是葯神》的共鳴其實很樸素,「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從圖利到救人的藥販子,在夜場求生的患兒母親,剛當上爸爸的晚期病人,砸假藥場子的基督教牧師,以及「想要活下去有什麼錯」的黃毛少年,這些人的嬉笑怒罵,全都真實到泥土裡。

周一圍,《我不是葯神》劇照

不盡人意的是,電影里出現了一種令人眉頭緊蹙的工整。啞巴吃黃連的製藥公司擔了惡役,醫藥公司代表被簡化成了奸商形象,強調悲情,迴避了法理情理的衝突,以及種種的「不可說」;

結尾時,更是倉促地,將所有衝突一口氣解決。

王傳君,《我不是葯神》劇照

無可厚非,電影只是電影,必須選擇一個視角,既沒有徹底根治的義務,也沒有可供面面俱到的土壤。在文藝創作中,真人真事改編,就已經是最大的尺度了。

電影不是葯。《我不是葯神》不是在治病,是在看病。

那麼,葯在何處?

印度。

當無葯可吃而病情惡化的呂受益(王傳君飾)望向天空,鏡頭過渡到煙霧繚繞的印度街頭,程勇(徐崢飾)偶遇了兩尊印度神像;濃霧散開,視線轉回國內,程勇便看見了呂受益的遺像。

這段蒙太奇,是整部電影中最華彩的片段。

徐崢,《我不是葯神》劇照

兩尊神像,分別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及其神妃,帕爾瓦蒂。

他們流轉著毀滅和生殖,不破不立,傳播痛楚也溫文照拂——也正是呂受益的死,讓陸勇決意向死而生,成為患者的救世主。

曾經野蠻生長,長成後卻厚重慈悲。印度葯如是,印度電影也如是。

這兩年,不只是中國現實題材商業片的「良心元年」,更是「印度良心」集中爆發的時間。當人們還帶著有色眼鏡,嘲笑「阿三電影」劇情狗血、歌舞猝不及防的時候,印度電影早已直擊最尖銳的社會問題,在轟動的世俗娛樂中暴露羞恥,解剖尊嚴。

INDIAN FILM INDUSTRY

「印度良心」

《護墊俠》,將於 2018 年 9 月在國內上映

敢在自己的臉上開刀的印度電影,力量究竟有多大?

正當《我不是葯神》在國內引發熱議,領導做出徹查批示的同時,有一部印度電影已經在它所主張的領域裡大獲全勝。

電影《護墊俠》在印度上映半年之後,印度已於本周宣布取消衛生巾的消費稅。

在男尊女卑觀念濃厚的印度,月事是絕對的禁忌話題,是極為不潔的,月事中的女人甚至要去睡陽台。高昂的稅費和愚昧的性別意識,讓全印度超過 70% 的女人用不上衛生巾。

荒唐的是,月事期間的衛生問題,正是阻礙女性上學和進入職場最主要的因素。女權運動寸步難行,有時僅僅就是因為一塊衛生巾。

在印度女人爭取月事衛生的長期戰鬥中,這部《護墊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傳播作用。

寶萊塢最受歡迎的動作男星之一阿克謝-庫馬爾,將女權主張拍成充滿娛樂元素的商業大片後,徹底扭轉了局面。

一眾印度明星甚至在社交網路上發起了「護墊挑戰」,包括阿米爾·汗在內的眾多影星手持護墊自拍,聲援衛生巾免稅運動:「生而為女人,為什麼要感到羞恥?」

是的,印度電影人向全世界大膽暴露了本國全球倒數的女性衛生狀況引發了全民熱議,也因此讓如今的印度,一躍成為全世界屈指可數取消了衛生巾稅的國家。

不破不立,就是這個道理。

轟動中國影壇的《摔跤吧!爸爸》

先揚家醜,再整歪風。

印度電影如此落拓坦蕩的現實風格,總會讓人想起阿米爾·汗,寶萊塢的金字招牌,這個締造了印度電影在華十億票房神話的「印度良心」,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結結實實地改變著自己的國家。

印度的大城市中,女性權益已經得到了相當的保障,然而在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仍然盛行著極端的性別壓迫,女孩子沒有被教育和就業的資格,早早地就被包辦婚姻,成為丈夫的附庸。

在這樣的背景下,《摔跤吧!爸爸》中的阿米爾·汗強制女兒們學摔跤,在競技體育里打垮那些對她們不屑一顧的男人,爭取未來的選擇權,而不是等待在 14 歲時打包嫁人,在無窮無盡的家務中消磨青春。

印度的男尊女卑、種姓制度、包辦婚姻,以及體育系統的不作為,都被巧妙地編織進了《摔跤吧!爸爸》的勵志故事裡。

然而,這部電影的風靡,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熱議,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有的人臉上開始掛不住了。

電影上映後,時常有保守分子在印度街頭焚燒他的肖像,抵制他的電影,叫囂著「阿米爾·汗的是被美國控制的喉舌,製造印度落後的假象和有違道德底線的醜聞,是為了挑起印度男人和女人之間的矛盾」。

對此,阿米爾·汗說,「拍電影不是用來迎合誰的。沒必要為自己的祖國被放在聚光燈下而羞恥,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是我們進步的第一步。」

治病的第一步,是要弄清楚到底該治什麼病。

《神秘巨星》

《神秘巨星》作為《摔跤吧!爸爸》的延續,在女權道路上更進了一步:前作是強勢的父親,帶著女兒闖出原本不屬於女性的道路。

這一次,阿米爾·汗親手打翻自己塑造起來的父親權威,讓典型印度家庭中的三代女人,卻因為一段網路歌手的奇遇,不同程度地走向了覺醒。

從好萊塢到寶萊塢,以及此時此刻微博上的熱議的眾多性暴力與性侵害事件,問題早已嚴峻到不得不關注,不得不暴露。

套路歸套路,關鍵是,這個題材的電影,為什麼只有印度拍出來了,還拍成了一部成功的商業大片?

《起跑線》

今年還有一部印度電影,充滿賣座的喜劇元素之餘,也真實到讓觀眾感嘆,「我們總是在印度電影里,看自己的故事。」

這部直譯過來叫做「印地中產」的電影,大玩黑色幽默,脫貧以上致富未滿的小康家庭,為了孩子能上最好的學校,練就了能屈能伸的本領和皮笑肉不笑假哭也迷離的表情,要麼打腫臉充胖子,要麼假扮貧困生搶名額。

太真實了。

科幻小說里,有三六九等階級分明的「北京摺疊」,現實生活中,城市中的階級割裂同樣存在。印度的三重摺疊里,勞工孩子當勞工,商販孩子傳家業,上層建築的子嗣成了豪奢富賈,社會棟樑。

錄取時,一分之隔,天堂煉獄。

孩子的入學,大人的戰爭。原來當今社會,入學是要顧問的,不會說英語是暴露階級的,名正言順錄取也是要打點關節的,家長要時髦貴氣才不會丟范兒的。

《起跑線》就這樣瘋狂自嘲,把苦大仇深,全都化作了笑料。

試圖融入富人圈子的女主人,換了一身 LV 老花圍巾和棋盤格手鐲,Prada 熱帶系列的墨鏡,Chanel 的珍珠鏈和 2.55 菱格紋鏈條包,再加上 90 年代的 Dior 大耳環。得,暴發戶,奧特萊斯一日游。

攀比中敗下陣來的糟糕品味,扮窮人時掩飾不了的「何不食肉糜」,處處扎心,卻也令人笑出聲來。

這些苦口良藥般的印度電影,正在穿越國界,憑藉喜人的票房成績,打消中國電影的重重顧慮。

與印度不無關係的《我不是葯神》,有票房可期的精良製作,有狂放荒誕的笑料,有自揭傷疤的膽量,有足以掀起全民討論的共情,也有俗到讓人安心的結局。

好電影,當如是。算不上神作,但是個好的開始,它存在的意義遠大於電影本身。

戰亂年代需要多巴胺,因此米高梅的輕歌曼舞大行其道;而在平庸、焦灼和失語的年代,有一些創造,註定要切開不愈的結痂,撕裂創口,暴露癥結,在陣痛和反覆中,清理瘡膿,肅清流毒。

儘管,印度電影不是疫苗,《我不是葯神》也不是葯。

銀幕陳情,葯在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GUEfilm 的精彩文章:

譚卓:我怎麼活,就怎麼演

TAG:VOGUEfi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