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女兒考上北大,母親卻要走極端,強勢的媽媽真的很可怕

女兒考上北大,母親卻要走極端,強勢的媽媽真的很可怕

家裡的孩子考上北大,可能是中國父母做夢都想實現的願望。

可是,前陣子重慶的一個媽媽卻因為孩子想要考北大而跳江。原因就是孩子成績太優異,想報考北大,但是媽媽不願意孩子離家太遠,想讓她就近念書。

我的天!多少父母撓破頭皮也希望自家孩子考上北大啊!你咋還要跳江呢?

好在民警及時趕到,把媽媽從水裡救了上來,否則,一件大喜事轉眼就化作悲劇。

事後媽媽說:「平時她跟女兒缺少溝通,女兒不願與她探討報考的事,所以才一時想不開。」

對於這則奇葩新聞,心理學家武志紅這樣評論:

「這樣的媽,太難搞,她的女兒不知道還能不能好好報志願,過好自己一生。我可以不理你,可你這麼重大的事,卻不能不和我商量,不能不聽我的,否則我去死,去死也是為了逼你聽我的。」

這樣的媽媽,控制欲太強。

哪個媽媽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可是以愛之名把孩子綁在自己身邊,阻止女兒去北大圓夢,這樣真的好嗎?

1、不願放手的父母,孩子成長不了

心理學家發現: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的孩子多數都是不太自信的。

因為不自信,所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無法自己解決問題,只能需求他人幫助。當他們習慣依賴時,便再也不會自己動腦了!

醫院裡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二三十歲的小夥子,後面跟著一個媽媽,兒子還沒有說話,媽媽已經滔滔不絕說兒子哪裡不舒服,什麼不好什麼不好。

而當醫生問起本人哪裡不舒服時,小夥子還沒回答,後面的媽媽又已經開始說了,基本上不給兒子說話的機會。

這樣二三十歲的巨嬰們,從來不少見。

比如那位已經在美國留學了,卻連一個最簡單的中式菜番茄炒蛋都不會,更沒有顧及到12個鐘頭的時差語音向他媽求助的留學生。

身體已經長大,心理還像沒斷奶的嬰兒,背後一定站著一位不肯放手的家長。

2、適當的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

動畫《鷸》是由世界頂級動畫工廠皮克斯出品。講的是鷸媽媽教她的孩子獨立捕食,放手讓孩子成長的故事。小鷸的成長在片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產生共鳴。

小鷸雖然到了覓食的年齡,但還是習慣性讓鷸媽媽喂她。面對這樣的情況,鷸媽媽堅決拒絕,放手去讓小鷸學習覓食。

每當看到這一幕,總是讓我想起古人說的那句話:「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身之用。」

影片最後小鷸鳥在海灘上跑來跑去歡快撿貝殼的情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在成長中獲得的快樂,而且這種喜悅非常具有感染力,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為之振奮。

其實動物和人類在教育子女方面是一樣的。到了孩子學習生存技能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學會。

孩子即便再不願意,做父母的也要狠下心來讓其掌握。因為父母現在的「狠心」,其實是對子女未來生存問題的保障。

適當裁剪,孩子只能長成一顆小盆景;而給足空間,孩子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要知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放手讓他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去做!

我是一位父親,我非常能理解父母對孩子那種依依不捨的感情。

但就像北大趙婕說的:「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所以為了孩子未來,父母們放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全知道 的精彩文章:

炎炎夏日,手把手教你做一個不「黏人」的女票

TAG:上海全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