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你身邊的拼多多用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捧著手機樂呵呵地在看著綜藝,突然彈出幾條微信小窗,好久沒聯繫的老同學甩了個鏈接,並附上一句:「幫忙砍個價,謝謝」,甚至比了一個大大的心。
你愣了三秒鐘,想著,老同學嘛,這個小忙得幫,於是回了一句:「好的,不客氣」,結果一點開,出現的是下載拼多多APP的鏈接,這個時候你猶豫了,但話已經說出去,忍住內心的焦躁還是把這個APP給下載了,然而,還沒完,你得先註冊再登錄然後找到指定頁面才能完成這一「偉業」。
又或是工作之餘打開微信,莫名其妙被拉進各種名為「xx砍價小分隊」、「xx拼團小分隊」的群,還有無數個99+未讀消息,隨便點開一個群,全是各種油腔滑調的拼多多鏈接,這個時候,原本準備放鬆一下的你,突然感到厭煩甚至滿腔憤怒。
其實小編也曾為此懊惱過,畢竟我們並不理解這些刷屏的好友。
拼多多是集市的線上版
說到集市,五環以內的人也許沒聽過,從小在城市長大的人也不會理解,這些人只是在「爺孫倆帶著驢一起趕集」的童話故事裡看到過集市的樣子。
而現實生活中的集市,卻沒有這麼簡單。一般都是根據約定俗成的日期,聚集在固定地點進行的商品交易活動形式,主要指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時代和地區普遍存在的一種貿易組織形式,通常出現在農村。
每逢趕集的日子,天不亮就有很多村民挑著自家的農產品跋山涉水來到集市,不但新鮮且價格便宜。天微微亮的時候,來趕集的人就絡繹不絕。
從農村趕集的場景回過神來再聊拼多多,或許你就知道如何理解拼多多的用戶以及拼多多的模式了。
商品齊全
拼多多就像集市一樣,各種商品,應有盡有,只要集市上敢賣,拼多多就敢有。
價錢親民
最關鍵的是,拼多多主打價格優勢,這些城邊、鄉鎮、農村的用戶,只求在拼多多上面買來的東西能用、滿足當下需求即可。
還價手段
想要在集市上淘到真正物美價廉的東西,耍嘴皮子必不可少。畢竟一個讓雙方都感覺合適的價位,總是少不了討價還價。
這一點,放到拼多多上來講,無疑就是「幫忙砍一刀」、「快來簽到領紅包」等為了用更低價買到商品而刷屏的鏈接。
市場定位
拼多多與其他電商平台的區別就在於,它類似鄉鎮集市,滿足三四五線和鄉鎮、農村用戶的實際需求。
而天貓類似於大型高端商場,裡面有形形色色的品牌商品;京東則是將線下的模式(直采+轉售)搬到網上來;淘寶就屬於城市裡面的雜亂商城,比如「香江光彩大市場、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日常用的小商品大而全,並且可以比價。
阿里、京東這幾年的主題一直都離不開「消費升級」,主流市場是一二三線城市的主流人群,以他們過往的經營和經歷來看,很難佔據初級淘寶的低端市場。
在不同的場景中展開錯位競爭,這就是拼多多崛起的原因,農村這個市場太低端,巨頭顧及不到,因此給了拼多多錯位競爭的機會。
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底層用戶希望更低的價格來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不求好,只求「夠用、能用」。
任何一種商業模式的成功,都離不開對市場的清晰把握,只要市場對它有需求,就能留下來。
淘寶也曾探索過低端市場,作為村民提供便利的一個平台,農村淘寶就是其為了搶佔細分市場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然而農村淘寶並沒有給農村帶來其所需要的好處,久而久之,自然就退出市場了。主要原因在於農村淘寶的產品沒有價格優勢,以及流量的缺乏。
很多人不理解拼多多,更不理解每天在微信群里刷屏的好友。其實這是中國消費層次的一部分,這部分有多少呢? 2017年國家統計局統計,鄉村人口約為5.8億,佔總人口(13.9億)的41.42%,如果把城邊的、非核心區的都算上,人口超9億,佔比達到65%。
拼多多致力於將線下集市購物場景移植到線上,讓用戶用最少的流量,獲得最大的便利和實惠。或許當你親歷過集市,就會理解使用拼多多的用戶,他們不過也是在生活的重壓下尋求一個出口。
GIF


TAG:商霖華通BCCRe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