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火星「人臉」

揭秘火星「人臉」

1976年7月25日,在一張「海盜一號」拍攝的圖像中,分析人員們赫然看到了一張人的臉孔。

火星上的「人臉」

當「海盜一號」軌道器在1976年開始向地球回傳圖像時,火星表面基多尼亞(Cydonia)地區的一幅畫面很快吸引了媒體和公眾的強烈關注。

這是什麼?這是光影的巧合?還是一個失落的古老文明的遺存?

1976年,「海盜一號」軌道器正在圍繞火星運行,為它的姊妹飛船「海盜2號」投放著陸器尋找合適地點。在此期間,「海盜一號」飛船拍攝了大量火星地表圖像,用於給NASA的研究人員分析之用(著名的行星科學家卡爾·薩根也深度參與了這一分析任務)。

卡爾·薩根站在「海盜」號著陸器模型旁/wiki

正在火星軌道上釋放著陸器的海盜號飛船/NASA

1976年7月25日,在一張「海盜一號」拍攝的圖像中,分析人員們赫然看到了一張人的臉孔。大約一周之後,NASA公開了這張圖像。我不知道當時NASA科學家們有沒有預料到後來公眾的強烈反應。但在當時,NASA為這張照片配發的說明中是這麼說的:「照片中央是一個巨大的岩體,看上去有點像人臉。」

事情很快傳播開來,儘管NASA科學家們反覆強調這張「人臉」完全是光影效果導致的巧合,但公眾的想像力一旦被打開,顯然已經很難收住了:人們根本不願意相信這是自然形成的,而更原因相信它與某種古老的文明有關,就像我們的先輩們修建金字塔或是復活節島的巨型石雕那樣。有人開始宣稱,這是一個古老文明留下的痕迹,而周圍分布的岩體可能正是當年宏偉城市崩塌後的結果。

火星基多尼亞地區,找找,「火星人臉」在哪裡?/NASA

縮小範圍/NASA

1976年之後,一波又一波的人都樂此不疲的談論著「火星人臉」的故事,並將其視作火星上曾經存在高級智慧文明的證據。

1998年4月份,美國宇航局的「火星全球勘測者」(MGS)對這張火星人臉進行了更多,更加詳細的成像。後續,更加先進的「火星勘測軌道器」(MRO)以及歐洲的「火星快車」軌道器也參與了高清成像工作。從這些高清圖像上,可以非常確定,這個所謂的「火星人臉」完全就是光影錯覺導致的結果:特定的外部性狀,在特定的光照條件和攝影角度下,便產生了這樣一種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

「火星勘測軌道器」(MRO),它攜帶的「高清成像科學實驗」相機(HiRISE)本質是一台口徑達到半米的反射鏡,這是迄今飛向深空口徑最大的望遠鏡/NASA

「火星人臉」的位置/NASA

發現「火星人臉」的區域位於火星基多尼亞地區,該區域大致位於火星地勢崎嶇的南部高地向相對平緩的北部平原過渡的邊緣區域。一些科學家認為該地區在遠古時期可能瀕臨海洋,當時的火星大氣氣壓更高,環境相對溫暖而濕潤。

構成「人臉」的這座巨型岩體直徑大約1英里,其本質上非常類似於我國西部乾旱地區的一些孤山,經由長年累月的風化和滑坡等侵蝕過程,逐漸形成了不規整外觀。

在基多尼亞地區,類似的孤山分散分布的還有不少,在火星軌道上運行的探測器已經對這一區域進行了詳細測繪。本質上,形成火星「人臉」的這座孤山與它周圍其他山體並無二致。

「火星人臉」和它附近的孤山,仍然有人堅信那是一個失落的文明留下的「城市」遺迹/space.com

隨著技術進步,我們看的越來越清楚,所謂的「人臉」,是不存在的/space.com

不過儘管如此,老嚴絕對相信,未來如果有朝一日人類真的開始殖民火星,往來火星就像現在出國旅行一樣便利的時候,這座「人臉」孤山絕對會成為火星上最知名,最受地球旅客歡迎的景點之一。

編者按:

《天文史上的今天》欄目是老嚴的一次個人歷險,試圖通過堅持365天,完整記錄一年中每一個日子在人類漫長的天文歷史中留下的印記。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著名的火星「人臉」

文/老嚴編輯/懷塵

中國國家天文

ChineseNationalAstronomy

微信號:chineseastronomy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由國家天文台主辦。

本刊面向廣大公眾,關注天文與人文相結合,

提供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收藏價值兼備的天文學內容及文化生活。

中國國家天文願與你一同守望宇宙星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天文 的精彩文章:

看,星星在對你笑
誰在太空待的時間最久?

TAG:中國國家天文 |